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服务器频道虚拟化/云计算亚马逊AWS:为客户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

亚马逊AWS:为客户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亚马逊公司旗下的Amazon Web Services(AWS)正式进入中国。不久前,ZDNet有幸对亚马逊AWS全球营销总监 Ariel Kelman进行了采访,可以明显感觉到AWS的行事作风——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原则,展开相关的业务,并由此来规范公司的行为准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赵效民 来源:ZDNetserver频道【原创】 2013年12月31日

关键字: AWS Amazon 亚马逊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结语:看“为客户有所为,有所不为”成功之道在中国如何演绎

与Ariel Kelman的对话,给笔者的一个深刻印象在于AWS的个性。坦白的说,AWS并不是一家高调的公司,这家出身于电商的云服务企业与传统IT公司,甚至是一些互联网巨头的气质均有明显不同。从Ariel Kelman的言语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对于客户有用的事情,AWS非常的在意,它非常看重对客户的服务,但是在这一方向上又是有所选择的——它只专注于直接的云服务领域,以此为原则,只做AWS认为该做的事情。

比如,因为政策原因,这次AWS的中国区域是与其他9个区域相隔离的, AWS也不提供从国外区域到中国区域数据迁移的服务,用户需要自己想办法。此外,UNIX迁移这种很多传统IT大厂都爱干的事情,AWS也不会做,而是放手给合作伙伴,自己则全身心放在AWS内部的架构与技术改良与完善上,以提高客户的应用体验。

但是这种全身心的成果也只会表露在最终的服务门户与界面上,对于内部的细节绝不会透露半分,因为按AWS的认知——客户不需要关心AWS到底是怎么干的,只要好用就行了。而真正关心AWS技术架构与技术创新的多半是竞争对手,他们希望学习到AWS的精华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比如AWS的技术架构细节是什么?资源调度与管理的方案是什么?在服务器与存储、网络硬件设备上的创新又是什么?与之相对照的,我们看到很多厂商都在宣传自己的技术理念与创新,比如Facebook主导的OCP、比如中国BATC主导的“天蝎”、比如OpenStack、CloudStack等等,他们希望以技术的先进性来获得业界的关注、认可与采纳。而AWS则完全从用户的视角出发,来界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于AWS提供的服务、优势与客户收益,巨细无遗,而对于自身的技术理念与创新细节的展示则“沉默是金”。

当然,从事实上的商业模式来讲,AWS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它的云平台是拿来用的,并非销售给其他人来搭建(如vCloud、OpenStack),所以完全可以在后台运作,而不为前端用户所知。但这就引发了一轮新的“封闭式”的讨论,传统的UNIX平台就有这个名声,每家UNIX厂商平台各不相同,互不通用,从而让人感觉会被厂商锁死。如今的AWS似乎也在遭受着类似的非议——不开放,不透明,将用户封闭在其中。

对于这种指责,AWS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系统的回应,这就是它的风格——用事实说话,而我要做的就是提供好的事实。事实上,AWS一直在提供并完善着相关的API接口与外接工具,而很多云服务技术堆栈中也都留有了对AWS的支持,这就表明了,至少在客户的应用平台层面,留出了开放的选择,主动权也就在用户而非AWS手上。换句话讲,开放与封闭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用户体验则有这种本质的差别,所以哪点更重点不言而喻。

但是,我也必须要指出,这种“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行事作风在中国市场上,将会极大考验AWS的运营智慧。中国有句俗话——言多必失,说明不是你特能说就是好的,中国用户也大多很反感喷子型的销售人员,但是中国云计算市场与国外有明显不同,AWS在这个市场上并没有国际上的先发优势。传统的已经在中国经营多年,在中国已经有很高知名度的IT大厂均已经在此扎根或整装待发——Windows Azure已落户上海,IBM的SOFTLAYER(SCE)与 SCE+已落户北京,VMware的vCHS明年也将落地中国,这还不算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的云平台(阿里、腾讯、京东)。

从某种角度上讲,AWS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反倒是一个后来者,至少不算是领先者。所以“为什么,不为什么”可能就与其在国际上的发展战略有所区别。尤其是当大多数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被传统IT厂商教育多年,并且很多IT大厂所提供的不仅仅是IT层面的服务与支持方案,更是深入到引领客户业务变革的层面,这种从高的战略层面向低的技术实施层面的全局渗透,也将影响用户们最终云平台的选择,因为它只是IT建设中的一环,更是企业经营的一小部分。显然,AWS需要更全面的,从更高层次上来展现自己,向中国企业渗透自己的理念,甚至是对其业务的影响,而非仅是IT架构的变革。因此,对于“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界定也许应该有所调整。

总之,如果说之前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AWS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之道,那么就让我们看看AWS在中国又将如何演绎这一理念!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