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China服务器站 8月16日服务器/芯片分析 众所周知,9月份中国的企业级计算市场要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场景——AMD将在9月10日发布其四年来最重要的产品——四核服务器处理器“巴塞罗那”,而英特尔也针锋相对地把基于酷睿架构的至强5365服务器处理器和低电压版的L5355服务器处理器拿出来高调发布,还点缀以在11月份发布45nm的Penryn服务器处理器。毫无疑问,这样的技术竞争对整个产业和用户而言,是有正向激励作用的,值得期待。不过,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探究竞争双方的研发策略变迁是更有意思的一件事。
先来看看英特尔。毕竟英特尔多年来都是产业老大,实力超过AMD良多,而且空前绝后的Intel Inside策略令英特尔把握住了市场脉搏——所以自1970年代到20003年左右,摩尔定律一直都是英特尔刺激产业链和消费链往前走的按摩棒——但在近年来,对摩尔定律的质疑越来越多。毕竟,在早期,增加硅片上晶体管的数量来获得近似线性的性能提升,并不太难。而当半导体的制程缩减到90nm以后,英特尔就发现,在45nm或22.5nm制程以下,漏电问题将难以解决,瀑布效应无法消除,也就意味着在同样面积的硅片上放置更多晶体管来提升性能的路走不下去了。
怎么办?英特尔采用了这样的策略,一方面,以色列海法的Netburst团队继续增加CPU的流水线长度,宣称将在05年实现4 GHz甚至5GHz;一方面研发Merom核心,并通过研发新型介质材料、新架构(Core)以及增加核心的曲线救国方式。但一直到2005年,Core架构正式发布之前,英特尔仍旧否认将以多核心策略取代高主频策略。不过,英特尔在近期又推出了Tick-Tock战略,即奇数年更新架构,偶数年更新制程技术。也就是说,对业界和用户,英特尔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技术新产品。不过,英特尔并没有保证CPU插槽、芯片组、内存接口等能够与上一代产品一定兼容,这就意味着用户在选购产品的时候极有可能需要买一套全新的,而不能通过部分部件的升级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AMD则采用了另一种的产品战略,自2003年以来就相对稳定,不管是插槽还是内存接口,或者是芯片组更新,都比较平稳——而其制定战略的思路,从最近多家网站报道的AMD CTO Phil Hester的署名文章《AMD:多核革命的希望、风险及影响》可以得知,衡量处理器性能不能只看主频、制程、内核数量、架构以及缓存大小的任何一个技术参数,而应该综合考虑,有所取舍和权衡。
实际上,除开竞争带来更多创新动力外,AMD存在的另一个极大价值就是,AMD降低了用户获得计算能力的成本——毕竟,用户需要的是价格上可以承受的、可大量投入实际使用的产品。SPEC的这组测试数据(见下图)表明,同频率的4路双核系统跟双路四核系统相比,整数并发(吞吐量)性能基本持平(双核的峰值还更高)。因此,购买单价高达1100多美元的至强5365服务器处理器,还不如多买点双核服务器呢。需要指出的是,至强5365处理器并未放出浮点并发的SPEC_CFP2006数据。
综上所述,纵观多年来Intel和AMD的产品策略和技术研发路线,不外是主频、制程、内核数量和架构之争。期间互有胜负。但是,不管如何变化,由于英特尔在业界的强势地位,其研发战略都是以我为主,带着中下游产业往前走,用户必须为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买单。而作为弱势者,AMD则采用的是更务实的态度,以降低用户的TCO为核心来努力研发技术和产品,从而在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