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服务器频道X86服务器E7 v3都要来了 你还记得10年前的至强7000吗?

E7 v3都要来了 你还记得10年前的至强7000吗?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时隔一年多,英特尔至强E7 v3系列处理器终于要来了。至于对其有多么期待,还真不好形容,总之很期待就对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去年2月英特尔至强E7 v2系列处理器发布后不久,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也相继推出了最新一代的产品。

来源:ZDNetserver频道【原创】 2015年4月30日

关键字: 英特尔 至强E7 至强7500 至强E7 v2 至强E7 v3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30日 新闻消息(文/于泽):时隔一年多,英特尔至强E7 v3系列处理器终于要来了。至于对其有多么期待,还真不好形容,总之很期待就对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去年2月英特尔至强E7 v2系列处理器发布后不久,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也相继推出了最新一代的产品。如果非要以阴谋论的观点将二者联系起来,后者颇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于是,我们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原则,等待着英特尔再一次的有力回击,这一等就是一年多(话虽如此,其实这样的更新速度并不慢,业界大多厂商也都保持着这样的升级频率)。如今,至强E7 v3到来的消息已尘埃落定,5月就将正式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E7 v3的消息透露了出来,比如CPU核心数量最高将达到18个,但是否准确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因此,笔者想与其做过多的猜想,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回顾一下英特尔在关键业务领域一路走过的历程,而这一历程也可以说见证了IT的兴替交融,这也就是本文的由来。 

属于FSB架构的时代 

众所周知,提到关键业务无非不过是业务支撑系统(BSS)、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核心数据库云云。而论关键业务对于服务器的要求,除了高性能外,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简称RAS)等均缺一不可,甚至其对RAS的要求比对性能的要求还高。所以,在2005年之前,这块市场绝大部分都被以RAS特性和性能双优而著称的小型机、大型机牢牢掌控着。 

E7 v3都要来了 你还记得10年前的至强7000吗?至强7000系列处理器

事情的转折点就出现在2005年年底,这一年的11月,英特尔双核至强7000系列处理器(代号Paxville MP)正式发布,它采用90纳米工艺制程,主频横跨2.67GHz~3.0 GHz,FSB前端总线速度为667MT/s~800MT/s,每个内核带有1MB~2MB的二级高速缓存,面向四路及四路以上的服务器系统,定位于中型企业应用,如数据库、金融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 

可以说,至强7000系列处理器的发布意味着英特尔正式进军企业级关键业务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随后便有了7000系列产品的一系列延伸。如果以一个更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至强7000系列就如同宝马品牌中的7系轿车,其定位不言而喻。 

2006年8月,英特尔发布最后一款Netburst架构的处理器——Tulsa Xeon MP 7100系列处理器。其采用65纳米工艺制程,主频横跨2.5GHz~3.5GHz,每内核带有1MB的二级缓存,同时由于三级缓存的引入(不同型号处理器的三级缓存从4MB到16MB不等),大大增强了处理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7100系列处理器同样面向四路及四路以上的服务器系统,主推虚拟环境中的服务器整合、数据库、ERP、CRM和电子商务应用等诸多对系统性能要求极高的企业工作负载,此时的至强7100系列处理器最高可扩展至32路系统。 

2007年9月,英特尔发布代号为“Tigerton”的至强7300系列四核心处理器。其同样采用65纳米工艺制程,主频跨1.6GHz~2.93GHz。共享4MB~8MB的二级缓存,前端总线速度统一提升至1066MT/s。由于四核心封装技术以及全新架构的的引入,相较至强7100系列,7300的性能提升2倍之多,而功耗却大幅下降。同时在多路系统支持上其允许每个处理器使用全部的前端总线带宽,每个服务器最高支持32路。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从7100直接到了7300,没有7200吗?事实上是有的,至强7200系列代号同样为“Tigerton”,和7300类似都是四核心封装,所不同的是7200系列的每个处理器中只有一个内核被激活了,其余都是关闭的,且其只有两个型号7210和7220。 

随后在2008年9月,英特尔迎来了自己第一款6核产品——代号为Dunnington的至强7400系列处理器。其工艺升级为45纳米制程,主频为2.13GHz~2.66GHz,共享8MB~16MB的三级缓存,前端总线带宽仍为1066MT/s,其目标定位于刀片和集群应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7400采用了高k制程工艺,以及使用铪基高k金属栅极技术重新设计的晶体管,功耗方面得以进一步突破,最低的处理器散热设计功耗仅50W。 

至此,我们可以将之前所有的至强7000系列产品归结为一代,因为它们都采用的是前端总线结构,从此之后QPI(快速通道互联)技术的引入将引领英特尔在关键业务市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至强7500开创一个新的时期 

2010年3月,英特尔正式发布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代号Nehalem-EX)。其仍然采用45纳米高K金属栅极制程工艺,集成的CPU内核数量最高从7400系列的6个上升到了8个,主频横跨1.73GHz~2.66GHz,每处理器可以支持多达16个内存插槽,三级缓存增加至12MB~24MB,借助4条QPI高速互联通道,可轻松扩展至8路系统(理论上最高可扩展至256路)。更关键的是,Nehalem-EX架构引入了22条RAS特性,并首次在至强平台上实现了IA64上才有的MCA恢复功能,至强7500平台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凭借脱胎换骨的表现,7500大获市场好评。

2011年4月6日,英特尔结束以7000系列命名的方式,正式发布至强E7系列处理器(代号Westmere-EX)。虽然当时面向中小企业工作站和入门级服务器的E3系列处理器已经采用了最新的Sandy Bridge架构,但并不影响E7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此时的E7采用了32纳米工艺制程,最高支持10个核心,三级缓存增到了18MB~30MB。 

E7 v3都要来了 你还记得10年前的至强7000吗?至强E7系列处理器

在随后的时间里,至强E7系列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更新,直到2014年2月。近三年的积累,英特尔交出了怎样的答卷?看看E7 v2(代号Ivy Bridge),真是不同寻常。22纳米工艺制程、最高15核心、主频横跨1.9GHz~3.4GHz,三级缓存进一步增加至12MB~37.5MB,每CPU支持的内存插槽增至24个,QPI快速互联通道带宽由6.4GT/s增至8.0GT/s,也就是说相比E7,E7 v2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性能的提升只是E7 v2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既然是面向关键业务领域,RAS特性的强化同样是重中之重。E7 v2表现如何?就如上文所述,其实早在至强7500时代,英特尔就为其增加了诸多RAS特性。而在E7 v2中,RAS方面又有显著提升。新增的MCA Recovery Execution Path、MCA I/O、PICe级错误恢复等可靠性指标能够显著提升系统内存、I/O的容错能力。以内存为例,在SDDC+1模式下,系统只具有一位的内存纠错能力,而在DDDC+1的工作模式下,具有2位的纠错能力,对于系统可靠性显然有大幅提高。

除此之外,至强E7 v2还有很多针对性的研发、优化举措。比如,在全新至强E7 v2处理器中,英特尔就增加了一个名为JordanCreek的内存缓冲扩展芯片,从而实现了双模式内存机制,其作用主要是增加带宽。

一路走来,至强7000及E7的演变史其实就是英特尔在关键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由小及大。而如今,很快英特尔E7 v3即将上市,你要说有什么期待。更强的性能、更多的RAS特性肯定是其中的一方面,另外就是希望能有更多针对这个时代的特性,JordanCreek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谁来接力呢?待揭晓。

欲了解更多E7 v3信息,请点击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