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29日编译:英特尔公司已经表示开始重新认真考虑其技术研发工作,并希望借此在可穿戴式产品市场上真正实现差异化优势。
芯片巨头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其原本名为新型设备部门的研发机构将被重组为“新型技术部门”,并由高级副总裁Joshua Waldon负责其领导工作。
Walden目前负责领导英特尔公司的平台工程技术部门,而且自1983年开始就一直效力于芯片巨头麾下。这份报告并没有提到行事高调的Mike Bell将在英特尔公司内部担任何种职务,其于2010年加入英特尔公司、此前曾经效力于苹果及Palm两家企业的产品开发部门。
英特尔公司CEO Brian Krzanich希望这家老牌处理器厂商能够在可穿戴式设备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华尔街日报》认为,并希望此次成立的新型技术部门能够带头推动这方面进展。
不过英特尔针对此次机构重组行动给出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英特尔公司可能希望将自身研究范畴普遍扩大至设备之外,从而利用自身人才及技术储备尝试并进一步迈出介于处理器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业务发展道路。
此次重组活动还包含另一大重要举措:新型业务项目部门也将被纳入到此次成立的年轻业务机构当中。
英特尔公司一定是产生了一种“必须做点什么”的感觉,特别是考虑到本月其发布的季度营收数字为缺乏增长动力的127.8亿美元。
芯片巨头必须从物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其市场总值已经超过了五亿美元)当中汲取一部分动能与养分,当然大型数据中心业务也是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发展方向(营收总额为36.8亿美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