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30日 (文/赵效民):
“如果道歉有用,那还要警察干什么?”
大约15年前,《流星花园》红遍了大江南北,当时的我也是脑残观众之一,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剧中情节(现在基本都记不起来),也不是俊男美女各种耍酷,而是言承旭饰演的道明寺,在剧中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开头的那句话。
这句话似乎有些无厘头,但如果举一反三,则适用于我们很多对比反思的思考,服务器领域即是其一,互联网IT理念的大行其道,让很多人对于双路服务器及横向扩展架构似乎有了盲目的“崇拜”。
服务器发展历史的舞台与角色“轮回”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被趋势所影响,这完全是正常的,但如果有人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某种有意的引导,则就有可能给我们造成一种偏差。尤其在某种绝对化的语境中,并出自某个权威的人物或企业,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也往往是绝对化的,但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并不客观。
在回顾服务器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总会给我一种仿似轮回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主要就与服务器的形态相关。
最早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器,可以说是IBM的大型主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看作是企业应用与数据集中处理平台。而在此之后由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与规模的企业,大型机对它们来说过于昂贵,所以小型机(Small Computer)出现了,它们在RISC处理器平台上(IBM大型主机一直是CISC处理器)运行UNIX系统,让更多的企业可以有机会享受到IT的力量。再之后x86平台诞生,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起了更低成本的IT平台,这就是x86服务器与个人电脑(PC),也由此让IT真正的与个人产生了关系,并带出了Windows、Linux等庞大的生态体系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再往后,随着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和人距离更为紧密的IT设备不断小型化,高性能化,最终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终端,它们构建成了我们现在正在享受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由于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彻底颠覆了应用与数据访问模式,从而为企业IT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并带动一系列的IT创新——比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因为互联网访问的便利性,以及互联网业务所需要的灵活性,让企业内部的IT必须要向更为动态的形式转变,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从而诞生了私有云。另一方面,互联网性能的提升,也让通过网络从外部直接获得IT资源与服务成为了可能,从而催生了公有云的快速发展(如亚马逊AWS、Windows Azure、SOFTLAYER、Salesfocer等)。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用户都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并且伴随互联技术的进步,可以将越来越多的原本不具备联网能力的物体,都纳入互联网的数字化世界中后(这就是物联网),我们又通过互联网汇集来了洪水般的数据,大数据处理技术由此浮出水面。最终,云、大数据、移动互联成为了我们今天IT世界的核心基石。
以上的陈述,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认同的,也因此有人像地球的地质年代一样,总结出了IT发展史中的几个时代——主机时代、小机时代、PC/服务器时代、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等等……并甚至在此基础上标注出了Winner与Loser。
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IT发展阶段描述图(由某著名人生导师提供),甚至标明了成功者与失败者,但在我看来并不严谨,它是只IT发展热点的梳理,并不能真实反映IT整体架构形态的本质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很多分析师或IT人士的眼中,永远只关注在IT发展潮流中的事物,似乎潮流以外的就是失败者,是过时的,这一立场本就有待商榷。
因为从上文的IT发展历史的简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其实只是在描绘了IT不断普及,并离人越来越近的历程,从主机的高高在上,到小机的扩大市场,再到PC/服务器的平易近人,最后则是智能设备的如影随形,它是一种IT发散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视角,或者说是不同时代的IT热点描述,可如若因此而否定之前的所有,冠之以“失败者”则明显有失偏颇。这其中,从原来主机、小型机延续而来的高端服务器(先不管具体的架构)系统即是一个典型。
我们可以换个视角——不管IT离人有多近,不管云计算有多强大,哪怕是植入骨子里,都需要有一个应用与数据处理的平台,它可能在本地,也可能在远端,而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支撑与数据分析是与个人终端分离的。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甚至是传统PC,其角色都将向一个远程的I/O界面靠拢。所以,从应用和数据处理本身来看,大型主机时代与当前的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数据的传输路径变了,应用的访问渠道变了,I/O的界面与后台的数据中心的距离变了。
回想当初高端服务器诞生的理由,就是要成为应用与数据的处理中枢(Hub),在它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也就是通过瘦终端来调用应用和数据,后来演变为PC/服务器的模式,而如今在云时代,很多企业又开始利用瘦客户端来访问后台集成化的桌面、应用与数据(比如VDI),以保证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业务持续性和更便捷的管理性,这难道不像是一个轮回吗?——当年IT从大型主机开始,从原来的大集中逐渐向下分散成小型机、x86服务器,再演变成独立的应用孤岛,后来孤岛太多影响了业务效率,又开始研究大集中,在互联网与云时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以云的动态资源池来打破应用孤岛,以统一的后台资源供给,来整合前端的所有应用与数据,为全局的IT动态管理与大数据分析提供平台基础。结果就是,规模更加庞大的云数据中心,集中度更高的应用与数据架构(先不管承载的平台形态),而个人的访问终端则变得轻便、小巧,很多时候不再需要PC等级的计算能力与完备的功能。
有人可能搬出“互联网思维”来指出,基于互联网的IT是没有中心的,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平等的,所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肯定是与高端服务器的风格相左,也预示后者不可能适应前者的生存环境。但是,这一论调的提出者可能并没有搞明白互联网没有中心不假,但不可能没有角色之分。企业里搭建的Hadoop分布式平台内各数据节点是平等,没有所谓的Hub中心,但这个平台是不是这个企业的一个数据处理的Hub呢?同理,互联网公司搭建的PHP分布式应用集群,其内部也没有所谓的应用中心节点,但这个集群本身在企业IT的架构中无疑就是一个PHP应用Hub。所以,互联网的根本作用在将不同的IT角色更为平等、畅通的互联在一起,但对于每个角色具体的形态(是Scale-Out还是Scale-Up)并没有相应的限定,一切源于具体的需求。
总之,在IT发展进程中,处于后台的数据中心永远是根本,不管前端的热点如何演变,IT信息化处理的形态与本质并没有根本的转变,只是在跟随时代的变迁进行着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调整,但是,当前的大集中显然和主机时代的大集中,在IT形态上有了很大不同,其所基于的技术理念、平台、标准、架构等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高端服务器与其他IT设备一样,角色定位并没有变,它也将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立足根本。如果你忽视这一点,那么有可能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错过提升效率的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