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服务器频道X86服务器华为武湛:持续创新 让计算更简单

华为武湛:持续创新 让计算更简单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众所周知,服务器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最早的大型机、小型机、x86,到如今各种形态、各种特征的服务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应该说是用户需求决定的,毫无疑问,如今的应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

来源: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2016年3月17日

关键字: 华为 服务器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3月17日 新闻消息:众所周知,服务器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最早的大型机、小型机、x86,到如今各种形态、各种特征的服务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应该说是用户需求决定的,毫无疑问,如今的应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数据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计算变简单就考验厂商的智慧了。为此,我们特邀华为IT产品线服务器市场总监武湛和ZD至顶网执行总编赵效民共同探讨该话题,希望您能从中有所收获。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ZD至顶网的视频访谈节目,本期的话题是如何持续创新让计算变简单,我们本期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华为IT产品线服务器市场总监武湛,另一位是ZD至顶网执行总编赵效民。众所周知,服务器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最早的大型机、小型机、X86,到如今各种形态各种特征的服务器,过去我们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当下以及未来的一些趋势性的变化。

    毫无疑问,如今的应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数据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服务器产业也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抛出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两位怎么看现在的服务器发展趋势,当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武湛:我先来谈一下我的想法,其实华为认为IT产业呈现出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我们叫做聚合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对于云计算的发展来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业务和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会把他的业务放到大型的云计算中心中,这些云计算中心中其实就部署着各种各样的服务器,但这一块对于服务器的基本需求如何快速部署,如何灵活调配,如何做到更加节能,这个应该是对大型数据中心中我们看到服务器发展变化比较显著的一个趋势。

    另一块我们看到私有化的趋势,这里面私有化我们可能很多人想到私有云的概念,我们其实无论云计算怎么发展,仍然有一部分业务你是无法走到公有云上的,或者说有一部分业务企业不想让它走到公有云的业务上,这一块的业务将长期存在,所以服务器如何满足你对于私有云业务的需求,跟公有云业务需求的差异化凸显,现在我们看到私有云上也许你对超融合架构的需求,你对于一个小型机走向X86的需求,这两块需求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说我认为服务器整个现在的变化事实上是跟着整个数据中心业务变化而走向两个分化的阶段,这就是我现在对整个服务器趋势的判断。

    赵效民:我非常认同武总刚才的分析,我补充几点。第一,我觉得其实从传统的服务器角度来讲,大家都有一种分法,叫Scale-up和Scale-out,一个横向扩展,一个纵向扩展,我们也发现在这个趋势下开始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和IT,觉得怎么好,当时那种感觉是一种很嚣张的感觉,其实发展到现在我们冷静下来再去看,我们就觉得未来的这种形态其实还是一种混合的形态,这种混合并不是说公有和私有的混合,我们更看重的是架构之间的混合,Scale-up和Scale-out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所以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Scale-out产品线不断的创新,我们也看到了Scale-up这种产品线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其实我们也感到,刚才武总谈到这种融合,这个融合可能在我看来更进一步来讲其实是跟应用形态的融合,可能现在大家谈到这种融合,原来计算就是服务器的事,存储是存储的事,网络是网络的事,刚才谈到的超融合,或者市场上现在谈到这种HCI或者HCS这些产品线可能更多是谈到计算、存储、网络单节点的单机柜的融合。

    我们看到另一种融合的趋势是更紧密地跟应用融合,服务器或者说你超融合的东西,因为你很难界定这个BOX设备里面到底是服务器,还是存储,我们再往上看,它会跟应用结合得更紧密,你是互联网的应用,传统企业应用,还是虚拟化的应用,可能在这个方面来说对服务器厂商来讲是更大的挑战,因为它要跨界更好去服务于相应的应用,可能在出厂的时候就要预置好相应的一些配置,这是未来的一种,我刚才讲的Scale-up和Scale-out是一种架构性的,极致融合的这种趋势我觉得是未来的应用形态,我就补充这两点。

    主持人:刚才两位谈到了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融合,聚合,或者说私有化, Scale-out,Scale-up产品线上各自的延伸。回到华为身上,华为在认可的这些方向上,在产品、市场这些战略层面现在进行一些什么样的布局,执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

    武湛:刚才接着您的话题我稍微展开一下现在华为整个服务器布局的概念,刚才效民总其实讲的有Scale-out,有Scale-up,华为现在的服务器有三个子品牌,大家最开始知道我们做了我们的FusionServer的品牌,其实是我们以前以我们机架式服务器为主向上延伸,包括Scale-out架构多节点服务器布局总体我们叫做FusionServer,这个其中最开始的时候还包括我们的SSD也在整个FusionServer品牌中,这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暂定为Scale-out的方向。

    对于Scale-up这个方向我们面临的我们做了更多的企业客户之后,你发现你有很多的企业关键业务需要去做,这一块我们面对Scale-up这个方向我们的品牌叫做KunLun,这个KunLun品牌中就包括我们的4路服务器,8路服务器,乃至8路以上的服务器,这个确实是我们现在布局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我们面对未来可能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的X86替代小机需求,我们布局这个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的品牌融合的品牌,我们叫做Fusion,这个品牌在华为最开始做这个品牌的时候有两个层面概念。第一个层面概念我们是硬件方面的融合,包括计算与存储的融合,我们实际是以一个刀片形态的服务器来作为技术架构出现这一层的东西。另外一个层次的融合实际就是您讲的应对软件的融合,我们会慢慢模糊计算、存储、网络的边界,通过整个现在软件的形态来对业务呈现一个可抽象化的平台,这个就是我们三个平台的方向,向上的面向企业关键业务的KunLun,Scale-out方向的我们的FusionServer,我们的融合方向我们的FusionCube,这是华为整个服务器现在的布局。

    主持人:刚才武总谈到了华为给市场呈现出一种状态,赵总能不能谈一谈您所收到的一些反馈,观察到的华为的一些亮点,需要补强的方面也好,能不能谈一谈。

    赵效民:其实我刚才也谈到了服务器发展的几个方向,一个就是Scale-out,一个Scale-up这种架构方向的演变,另外一个是产品本身的应用形态的演变。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华为自身产品线,刚才像武总说的其实也谈到了,我再补充一点,华为还有一条产品线,高密度的产品线,专门针对大型的云服务商和互联网的这样一些整机柜的业务,包括一些高密度的。

    武湛:我们把它圈在FusionServer里面。

    赵效民:对,在我看来它形态是传统机构式的机柜式的形态,但是它的应用方向还是非常明显的,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它放在单独的一个方向,FusionServer可能是一种传统机架的服务器,包括可能你这个刀片的E9000在里面,它是代表了未来针对与虚拟化,云,大数据,紧偶合的这种应用形态超融合的设施,KunLun很明显就是单条一条线,就是Scale-out,Scale-up的一种关键业务服务器。

    另外一款就是针对新形态的这种互联网IT所强调的超高密度服务器的架构,这种架构我也问过一些企业级的应用,他们大多是不需要这种架构的服务器,这种服务器比如像中国比较著名的BAT这样一些或者用大型的电信,云服务商,但是这样一种新的形态我觉得是不可忽视的。反过来说看华为本身的服务器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很多我接触的客户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华为服务器的研发能力,应该是在中国国产的服务器品牌里面最强的。

    产品的形态也非常丰富,我们刚才也谈到了32路的KunLun服务器是在中国市场上,我只是说中国市场上第一台见到的KunLun32路X86的服务器。当然你说世界层面来讲KunLun就不是第一个,但是在中国市场,尤其在中国本土市场来讲它就是第一个。在中国本土销售包括国外的品牌在中国销售的它也是第一,这又代表了很强的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E9000在中国的刀片服务器市场里面也算是中国服务器厂商一个领先的创新的层面,我们后来也看到了一些其他的本土厂商也有一些不能说是跟风,或者一些模仿,反正也有相应的一些产品出现,也代表了华为在这个市场领先的能力。

    华为本身的可靠性,性能,也基本上得到了一些广泛的认可,其实我们也看到了从华为公布的官方数据,它比业界平均的可靠性要高15%,这一点我觉得还是非常了不起。你要觉得华为服务器现在还欠缺什么呢?我感觉它还缺乏比较深厚的行业性的应用积累,可能需要在未来更多地与行业应用走得更紧密一些,可能跟应用走得更紧密一些。其实我觉得从硬件层面来讲,华为的硬件已经相当OK了,它欠缺的是综合的更好地为行业用户,更深度提供服务的能力。因为我们也知道华为的起家是从电信运营商层面起家的,进入企业级IT市场时间并不长,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看到它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包括和SAP,HANA一些深入的合作,我们都已经能看到很多相关的报道。但是,跟传统的这种大的玩家相比,华为在这方面可能相对来说我觉得是需要进步努力的地方,对于未来我还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我觉得华为的精神和韧劲,包括它的研发实力加在一起,有朝一日必然会成为一个在这个市场里面非常重量级和重要的玩家。

    主持人:其实效民总刚才一番话已经引向了我们下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刚才他们了KunLun,谈到了32路服务器,其实创新是相对宽泛的一个话题。两位理解的创新应该是聚焦在服务器上有什么样的变革算创新?

    武湛: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对效民总刚才的话做一个补充,其实刚才您讲的Scale-out产品,其实我们现在发现它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客户所接受。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新的产品X6800这款产品,也就是说看到互联网金融现在这种业务其实在海外也是非常常见的,银行它在构建它的互联网金融时候选择了华为的Scale-out产品,X6800,现在你会发现它在银行业金融业非常领先。

    我再举一个例子,它已经被意大利的央行所采购,它做的票据影像系统,你发现这种Scale-out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传统的互联网市场,或者是ISP市场,其实慢慢走向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慢慢接受互联网精神的企业级市场一些客户,这是我做的简单一个补充。

    回到刚才您说的话题,谈到创新,我们公司内部其实有一句非常深入人心的一句话,的确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讲创新也很简单,以客户的业务来进行创新,而不是天天在家里研究一些新东西让客户去使用,这对华为来说是我们本质上的转变,在很多年前有很多员工想了很多好点子,我们给客户提供这个提供那个,我们发现这样现在之后有很大的问题,不是很好接受。

    我们反观整个服务器的创新或者叫发展史,我自己把它切成三个阶段,刚才您讲华为是以电信行业起家的一个公司,我们其实最开始做整个服务器的时候,也就是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也是做电信行业服务器为主,那个时候我们真正把ATCA这个架构发扬光大了,也就是说我们那个时候的业务实际所有的硬件或者软件结合的创新,我们都是围绕电信业务,这里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们叫黑匣子,大家一听黑匣子都很熟,以为是飞机上的黑匣子,其实概念是一样的,我们在这个系统上其实做了这么一个黑匣子,也就是在我们的管理系统上我挂接了一个类似于我们小型存储系统,在整个软件层面我会挂接上我的一个(钩传数),我现在会把客户引起宕机所有的原因或者是最后死机时候的截屏,我们全能甩到我们的管理系统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到整个系统上为什么会挂死,哪些系统上的原因导致了我们系统宕机,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创新,我们叫做黑匣子,这个在华为公司整个电信级服务器,尤其是面向原来的可靠性非常高的核心网领域上广泛应用。

    其实在整个最开始我们做ATC架构的时候,大家都理解成它是一个X86服务器,但是实际上我们干了一个什么事呢,我们就是拿这个东西去替换原来的小型机,因为客户原来的业务跑在小型机上,我们把它都慢慢移到了我们的ATC平台上,因为ATC的平台如果你深入理解这个架构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全部是全冗余的架构,也就是我们在匹配我们自己的黑匣子故障诊断系统,我们自己的网络冗余系统,我们其实在整个原来我们从2002-2006年的时候为电信行业做服务器的这个创新的架构已经是非常清晰化了,我们就是围绕着整个可靠性来为电信级提供客户认为有价值的创新,这是我在2002-2006年做的事。

    2007-2012年,我把它断定为我们实际是围绕着ISP行业的创新,也就是互联网的创新,大家都知道华为跳出原来的电信级的服务器市场时候我们走到了ISP市场,为什么呢?一个是客户的选择,一个是华为的基因,两方面比较匹配。也就是说客户希望一个已经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帮我把业务性能做下去,同时华为又喜欢做一些跟别人有差异化的东西,很简单,我们就不谋而合做这个事情。

    大家想一个事我举一个例子,你回想十年前你使用百度的时候输入一个词条你会干什么,闲的人就在那等会儿,发呆,几秒钟之后返回那个输入结果,为什么?很简单,它随机的IO能力,它对热点数据的覆盖能力不能达到你对于这个响应的期望值,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跟百度一起去做了我们的SSD的创新,大家想十年前的SSD是什么样的状态,基本上业界没有人做。而且那个时候的SSD即使有人做也是围绕做一些SaaS或者SATA接口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人做PCIE的SSD,华为想如果今天我把SaaS和SATA的协议转换开销或者时延节省掉,我直接做成PCIE接口的SSD,那对客户来说是不是能提供更高的IO,更好的体验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我们跟百度一起研发了我们第一款的PCIE接口的SSD卡,这个其实是世界上第一款,这就是华为和百度一起做的联合创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百度给你返回一个很好的,或者任何一个搜索引擎给你返回一个很好的客户的搜索时延体验,基本都是依赖于SSD的创新,其实华为是世界第一家来做这个事情的。

    再往后,2009年我们跟腾讯、阿里一起做了我们多节点的服务器,现在后面您刚才提到我们整个机柜的天蝎服务器,实际是一步步从一个小的部件帮助客户去提升它的业务性能,然后到一个产品去规划它业务所有的架构,然后在一个机柜跟它的机房更好地对接,华为对互联网的创新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小到大,从客户的一个单一业务到客户的一个机房整体布局,这样华为走过这么多年的一个东西,其中还不乏很多小的创新我就不说了。

    真正到2012年以后,华为把整个的重心,也就是从市场层面,包括我们的行业扩展层面扩展到全行业,我们叫全行业的创新,这个行业创新刚才我讲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例子就是KunLun,KunLun上其实我们发现客户对于原来的小型机的概念已经是非常接纳了,但是客户一直对于这个小型机的东西没有明确定义什么叫小型机,我们其实最开始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认为小型机其实是对于你的可靠性的一个需求,而是跟你使用什么处理器没有关系的,因为你要的是小型机的可靠性,你要的是这些东西。那我们创新的就是业务,刚才说我们中国第一台开放平台,X86平台我们叫做KunLun的服务器,这里面其实我们有两个方面的创新,大家知道英特尔整个平台的限制是做8路平台为上限的互联结构,我们做了相当于把整个处理器互联总线扩展的芯片,这样一个芯片我们实际上是第二代才把它拿出来的,第一代我们并没有把它拿出来,第二代的时候这个芯片发挥的性能和它整个的时延已经超越了业界中基本所有的竞争对手。

    在整个理念层面对于KunLun的服务器我们率先提出了RAS 2.0的概念,大家都知道我们RAS 1.0的概念是什么样的?对于RAS 2.0我们是怎样定义呢?我们觉得原来有一个很可靠的东西,让客户觉得怎么都不会坏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更演进一层,我们让客户在它坏之前就尽量去感知它会坏,我们称之为RAS 2.0概念,依托于华为这么多年在故障领域的长期积累与分析,大家知道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个产品上我们都会做很全面FMEA,我们真的每一个器件,每一个模型都会去做它的数据库积累。

    大家知道我们整个服务器上处理器处理的管理芯片是我们华为自己做的,在这个上面我们会有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去判断有可能会发生故障的一些信息,然后告诉哪些会坏哪些可能会坏,给它一个故障的反馈系统,而且我们把它称为RAS 2.0,就是提前预知。我们对于前行业看到KunLun行业的需求我们做的一个创新。

    另一块刚才讲的融合创新,我们自己内部有自己的匹配整个原来我们做的分布式存储的系统,这个存储系统我举个客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招商银行,大家知道招商银行它是一个以2C业务为主的银行,或者2C业务很多的银行,我们现在看到招商银行整个做成云化大数据系统之后,你的业务其实也很大的改变。我举一个例子,你以前申请一张信用卡要批一个月才能得到反馈,信用卡行还是不行告诉你,现在只要几个小时,为什么?原来你整个IO的流程,你刚才也讲过有大数据的兴起,这些大数据的时候你怎么去处理这些数据,怎么去存储怎么去调用这些数据才是真正最关键的东西。我们的超融合系统我们会做分布式存储,我们会把整个的存储,原来传统的存储双机头的限制改成多机头的概念,我们提供很多并发的能力,这个就是我们跟招商银行一起做的联合创新,把我们的分布式存储卖到了招行现在它的整个大数据平台里,我简单讲一下我们全行业现在做了这两个事情。

    后来还有很多芯片底层的比如说我们做了SSD的控制器,发布了我们最新一代的NVME的SSD产品等等,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芯片,从最底层到最上层客户业务融合也是华为正在努力的方向,整体层面就是这么一张图。

    赵效民:刚才武总谈了很多,也谈了很多细节的东西,我想补充一下,其实一开始刚才我说的所谓高密度服务器,我更多是专指这种机柜级的机柜服务器,可能刚才没阐述清楚,因为我也知道像X6800在大数据这种存储领域,这种应用领域里面其实还是非常普遍的,在我看来像四合一,二合一这种密度的服务器,我仍然把它定义为传统的机架的创新,但是整机柜这种服务器对我来说在我的定义里边它就是一种单独的类别,这种类别的服务器据我所知在传统企业里需求并不是很大,除非是那种做我的互联网转型很大了,需要前端很大的部署能力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其他方面我觉得像我们刚才说的四合一,二合一模块化的机架式服务器就已经OK了。所以这方面其实也代表了一种创新,刚才我觉得武总更多谈到是技术级别,组件和细节上的创新,这非常难得,武总也很了解,因为英特尔这个平台它越来越多去做集成,CPU里面集成了越来越多东西,其实你看八九十年代我们还知道南桥北桥,现在北桥进到CPU里面了,以前还有外置的PCIE控制器,现在PCIE也进去了,慢慢网卡可能也会进去,在一些低端的SOC里边都已经这么做了。

    所以对X86服务器英特尔有它的整体战略,它会尽量拉低入门的门槛,能让更多的你只要有点实力就能成为我英特尔公司的OEM厂商,帮我去做更多的产品,对它这种市场的占有非常有利。但是,对于既有OEM厂商来讲,或者原有的传统OEM厂商来讲,对他们来说其实也是很大的压力,为什么呢?因为X86服务器本身如果从单板上平台来讲,其实我觉得60%,70%的活都是英特尔帮助干了,基本上它一个套件出来,一个CPU加外边一个IOS,基本上你外边加点标准的外围配件就能成一个服务器的板子,就能出货。对于小厂商来讲这是求之不得的,我刚才也说了英特尔愿意把这些门槛拉低,让更多的人来做我的东西。

    但是,反过来对于很多既有的厂商来讲,包括华为这样的一些服务器大厂要做的就是剩下的20%,30%里面能不能做创新,这个创新的难度就非常大,如果你能做出来差异性就非常大,这是一个层面。我觉得更高的层面一些创新是在于一种我定义为三个层面的创新,第一是组件级的,刚才也谈到了NVME,BMC这种主板控制芯片,还有你自身的一些额外的小的创新,包括你的一些运维芯片的管理这些东西,这是组件级的创新。第二个是BOX级别的创新,BOX级别就是说你在这个服务器里面我有怎样的一种新颖的设计,比如说你的一些可维护性的一些设计,你这些电源,新的一些电源,新的一些插槽,新的一些散热这种设计,这是BOX级别的,在服务器机箱范围内做的创新。

    再往上一层我觉得是系统级创新,这种创新可能发挥的空间就更大,比如我们之前谈到的整机柜的架构,其实我觉得这个算是一种很好的创新了。但是,这种创新的需求或它的整体标准级别可能一个厂商不是很好地能体现它的影响力,所以说你看国际国内在这个级别上做创新都是一种组织化,在国外就是OCP,国内就是天蝎开放数据中心联盟。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所谓像一种融合平台,比如说像FusionCube它其实就是系统级的创新,12U的这么一个机柜里面,算是一个小机柜了,机箱里面,来做相应的节点部署,节点创新,管理的创新。再往上其实厂商它也可以做,比如我们能看到像VMware主导的EVOD,SDDC,它也是整机柜级面向传统企业级应用的,能快速部署8000个虚拟机这样一种产品,这些产品从整个机柜的角度来去考量一个系统级的创新,把你的这种基础的应用软件先用在你的应用场景化的相应的应用,比如你是虚拟桌面,虚拟化还是私有云,还是说你的是HANA,还是说你的是Oracle数据库,你可能从系统级的设计上你做一个整机柜这样的一种集成系统一体机,我觉得服务器最极致的创新体现就是一体机的架构。

    比如说以前,也许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详的像Oracle的Exadata这种原来的数据库一体机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未来像这种系统级的创新,可能是更多的厂商兵家必争之地,可能也体现了厂商从硬件到软件,到应用集成的一种整体的创新能力,因为我们强调了这个服务器也开始在做不同层面的融合,作为一个服务器厂商来讲,你单独地卖硬件已经不合时宜了,也考量这个厂商内部的一种调整,你光卖服务器,你跟你的其他部门,包括比如说我相信大家也能清楚华为有自己很强的云和虚拟化的能力,这些产品线,包括我们刚才提到FusionCube这些软件级的软件定义基础解决方案的一种相互之间的融合创新,我觉得可能是未来代表了一个行业的更大的竞争力的趋势。

    主持人:刚才关于创新两位都谈了很多,武总谈的是华为的几个阶段,赵总聊了几个方向。武总有没有在创新方面的一些补充?还有没有一些例子可以举,比如说这些最终为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武湛:其实我刚才已经提了几个,尤其我们在互联网上给百度,腾讯。现在我们企业级跟招商银行的一些合作,包括我们现在跟建行的一些合作,就是小型机往现在X86平台化移植的概念。刚才效民总提到我觉得非常赞同一个概念,未来拼的不仅仅是一个盒子能力,更多拼是企业级端到端的,你对这个行业的业务理解能力,也就是刚才您讲的华为现在有自己整个云的虚拟化平台,也有我们自己刚才您讲的分布式存储软件平台,也有我们自己现在看到的对于帮助客户一起做大数据业务的一些平台,其实看到这么多平台你会带来什么样的,大家发现了我这些东西只是用到不同的客户上我有什么样不同差异化的需求,反过来说我的这个盒子怎么能更加提供比别的盒子强的能力来适应这种差异化的需求。

    我举个例子,我们大家都谈大数据,我们把我们现在的大数据系统部署到一个客户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你发现很多性能跑不上去,如果你没有硬件能力,只有这个软件能力,你怎么调都是一样的。反过来说,华为就有这个大数据平台能力,又有自己的硬件盒子能力,我就做了一个事情,我把原来比如说HDFS这些对于开销比较大的东西我直接下移到我的一张加速卡上,让整个对于业务,对于整个CPU的开销非常小了,这样我们就把整个客户对于部署大数据这种平台的硬件和软件没有结合好的瓶颈解决了,我们VDI一体机,我们看到我们最开始做VDI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VDI启动的时候很平顺,两个三个无所谓,两百个启动坍塌了,那就是很简单,我知道,大家读OS,并发的IO会让你挂掉,所以我们就用我们的IO加速卡,把整个现在VDI启动的瓶颈也解决了,避免我们叫启动风暴,这些都是我们华为按照客户的一些客观需求结合我们的软件与硬件的能力,一起发挥它整个的极致贴近客户,这是我简单的补充。

    赵效民:我觉得武总补充的是强调了创新的流程,以前我们的创新更多是工程师文化,我自己有一个好东西,我自己研发出来,我自己孤芳自赏,我觉得自己特爽,业界都能拿专利了。其实我们看到,我个人的看法很多时候创新在实验室里面很多时候取得的专利,可能你一辈子都用不上,或者说一辈子它也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效益,我们也看到在全球苹果公司在这种专利榜上向来是默默无闻,我说默默无闻它排不上前五,你说IBM整天老说自己是第一名,我没有去说谁不好的问题,我只是说这种创新,我要强调的是有效创新,有效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它会在你更节省人力成本的情况下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益。

    所以说,刚才武总强调几个例子我理解就是一种创新的流程问题,以前都是从实验室的创新开始,如果主管评级你这个创新不错,我们要去做,到销售那销售去推广这个技术。现在宽过来销售打单的时候发现客户需求,反过来给产品经理或者是项目经理一个反馈,这个产品经理再立项,反馈到研发实验室,根据客户的需求你们能不能快速创新,反过来要求你有快速创新能力。比如说同样达标,同样去招标这些厂商有三四个,客户有这么一个难题大家都发现了,这个厂商一个月就能解决,另外一个厂商可能要两个月,剩下厂商如果你一个礼拜能解决,这个标肯定就是你的,所以这就是从创新流程到你创新的能力相互衔接的问题。我非常赞同这一个厂商里面你不能说只是靠玩代码的人,现在我特别反感一点,玩代码的人都特牛,写东西,开发者给捧上天去了,但是开发者不了解硬件的时候他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是不可用的。所以说编程人员很理想化去看待一个硬件,因为他理所当然认为硬件没问题了,所以他编出的东西都是理想化的,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很强的硬件部门跟它去协同合作,我知道你软件想干什么,我也能看到你这个软件架构里面需要怎样的一种硬件平台来去可靠支撑,双方结合起来这种创新带来的创新的结果就是一种,我觉得是非常均衡也是非常扎实的一种创新,这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种创新,而且我也看到在中国这种服务器厂商里面现在目前我觉得结合最好的仍然就是华为。

    主持人:关于创新两位都谈了很多,今天最后一个问题,请两位总结一下服务器未来的方向,其实刚才已经谈了很多了,最后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武湛: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对于服务器未来的看法,还是对于我们市场方面?

    主持人:具体到华为来说你们认为的方向是什么样的?你们会执行的方向。

    武湛: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了很多,对于华为来说内部有一个非常通俗化和易懂的理念,就是刚才我尝试把效民总说的那些话,我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有人,客户为你创新买单,这是最通俗易懂的。华为未来的战略跟现在的战略不会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未来仍然是围绕客户业务变化的一个创新,前面我讲了两个方向,我们叫两个机制,一个是集中化的机制,大型云计算中心,围绕这一块我们觉得可发挥的点非常多,因为它的部署量足够大,从刚才您讲的整个机柜解决方案新的出现,到未来我们哪怕做到真正全虚拟化的时候,这个其实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点,也就是华为现在实际上是借助你现在对于大型数据中心的理解,同时借助我们客户对我们提的需求,我们尝试去把这张图画得更清楚,我们未来大型云的数据中心里面的业务到底应该如何分层,哪些业务需要什么样不同的硬件,不排除,最后我们实际上打破整个服务器的概念去做资源池紧偶的形态出现,这个都是不排除的。

    其实我们做服务器的时候,我这几年深深感觉就是两个字,危机。其实我们内部的危机感非常强,因为刚才您讲的有很大一部分,甚至70%,80%全是已经做得很好,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但是会让你做服务器的公司越来越没有发挥的空间。我们其实现在也必须跳出来往前看,我们最近做了一个事,我们重新编译了很多业务的代码,我看了一遍那个事情,我会发现一个问题,你调用底层的指令级层面,你调用数据库很多的层面,你没有做到最好,也就是说我们在软硬件结合的方向上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这是我们非常看重对于未来的布局,也就是华为现在既有软件又有我们的硬件底层能力,把这两个提高好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也就是说你的硬件如何更好地推动业务,这就是我觉得现在我们未来服务器整个布局非常大的闪光点,当然其他的跟着英特尔走的节奏的服务器一代一代更迭,我们继续演进,没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华为对未来整个的理解是这样的。

    赵效民:在我看来,跟武总刚才阐述差不多,当然武总是从华为本身的情况去阐述。从一个媒体人的看法,我觉得服务器的历史也很长了,武总谈到他的危机感在于说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服务器厂商,一个个体在市场里竞争的危机感。作为服务器本身恰恰相反,我觉得它是一个,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觉得它有点像宇宙星系里的黑洞,以它为核心可能会去聚集更多的能力进来,比如说现在这种超融合的设备,你觉得它到底算是一种存储设备,还是计算的设备,其实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它仍然算是一个计算的设备,因为我觉得存储是为计算来服务的,你单独一个存储是没有价值的,你说给你一个硬盘你没有电脑,你这个硬盘上的数据干嘛用,你还不如卖一块废铁呢。

    所以说,超融合所谓的里边这种融合的存储,没有这种计算节点它其实是根本没用的,所以说真正围绕的核心还是说怎么去构建更好的计算能力,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创新其实是被英特尔霸占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外围很多能力上其实英特尔的触角还没有那么广,给我们留的创新一些空间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像新的非遗失性的存储,虽然说英特尔的3D Point用了相变式的存储,未来可能还有(一组系)的存储器,如果你真正在底层的基础上去创新还是有空间的,这是在这个层面来讲。

    在BOX级别创新我觉得也是,你怎么去更好做这种整体的架构融合,是不是说非要用X86不可,也不见得,也许我们作为服务器厂商来讲就像武总说的我相信未来华为可能也根据用户一些需求做底层的产品架构的变化,这是很有可能的。

    再往上我更看重是系统级的,这些系统级不是说你的体积大小,你可能一个2U或者一个1U的,让你上面部署的硬件软件的堆栈不同,可能带来这种创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像华为也有自己的OpenStack这种产品,我们也知道华为在OpenStack的贡献度也是非常大的,OpenStack是跟硬件平台息息相关的,他们看了很多这种组件,这种服务,根据对你的服务器要求,其实也是很密切的一种组合的形态。你怎么能去更好做这种软硬件的结合,其实我看到一种趋势就是打开硬件API,通过以一种API的方式来去被上层应用调用,所谓的API就是你硬件的相关一些参数,能不能通过一个应用直接去改变你底层硬件相关的一些参数,比如说内存的延迟,BOSS相关的设置,通过你把你硬件平台的相关参数API化,呈现给上层的比如说OpenStack这一层的调度层,再往上一层的应用层,可能我们得打开很大的想象空间了,这种空间不仅仅是服务器厂商本身我们传统上一个硬件的平台,它其实是一种应用平台。我觉得服务器未来的创新应该在应用平台的创新,我这个话的意思不是说应用创新,而是应用平台的创新,从应用上层的设计到你应用这种底层硬件平台的一种向上的支撑配合,这样的一种创新我觉得是未来我看到的一种相对来说是极致的方向,不管说你的这种服务器的硬件形态怎么变我觉得这个不重要,1U,2U,刀片,机架,还是说整机柜这些不重要,我觉得更多的,客户更关注的理念是我买了你这台服务器我要部署的应用是不是很快能部署好,是不是能可靠稳定,而且这个应用的性能是不是能有很智能化的一种调整,我刚才说了你把自己的API贡献出来可能就会给这种应用提供一个智能化的可能,这种方向我觉得那时候称之为智能化的服务器也不为过,这是我对于我看来的一种服务器产业级别未来创新自己的一个看法。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关于服务器现在以及未来的很多分享,有关于未来的一些思考,比如说智能化应用平台的一些创新,也有华为坚持的方向,以客户为中心。再次感谢两位嘉宾,也感谢大家收看此次节目,再见。

    武湛:再见。

    赵效民:再见。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