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说起X86服务器,相信你一定会想到英特尔及其针对服务器、工作站的处理器平台:至强(Xeon),毕竟X86服务器芯片这块市场十之八九的份额都在英特尔的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至强代表了X86服务器的技术核心。
众所周知,英特尔的CPU先后经历了8086、80286、80386、80486以及此后的奔腾系列、赛扬系列和至强系列,奔腾系列又包括奔腾1、2、3、4,其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是8086、80486和奔腾。1993年,英特尔公司推出“奔腾”Pentium芯片,被称为586或P5,含有310万个晶体管,速度达60 MHz。1995年11月,英特尔推出“新奔腾”Pentium PRO,这是自从1979年以来的芯片家族的第六代,代号为P6,有550万个晶体管,第一批芯片运行速度为150-200 MHz。这种“新奔腾”就是至强的前身,目标直接定位于商业用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企业级计算领域。
翻开至强处理器12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这款处理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了P6(奔腾III)、Netburst(奔腾4)、酷睿、Nehalem等几代微架构的变迁,制造工艺从最早的250纳米提升了现在的45纳米,CPU内核数量从单核发展到了6核,主频从400MHz提升到3.8GHz,前端总线带宽从100MHz发展到了1.6GHz,并最终转换到了全新的QPI直联架构,指令集和诸如超线程、智能节能、虚拟化等功能不断推陈出新……
至强的商标虽然经历了几代x86和x86-64处理器,但仍然保留了下来,旧型号是将至强放到对应的处理器名字的末尾,如奔腾II至强,奔腾III至强,但2001转换到奔腾4架构上之后,新型号则一率直接叫至强,这似乎也意味着基于至强的PC服务器正一步步脱离PC的色彩,更加强大,也更加独立。比较而言,至强 CPU除了多重处理能力、在同一主板上支持多颗处理器外,比对应的桌面级CPU拥有更多的缓存。
笔者按照处理器微架构的不同,将至强这12年的历史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加以阐述。#P#
1998-2000年 P6微架构时代
包括250纳米的奔腾II至强Drake、奔腾III至强Tanner以及180纳米工艺的奔腾III至强Cascades,共20多款处理器,插座接口是Slot 2,指令集只有MMX和SSE。
P6时代,CPU主频几乎完全代表了产品高低档的不同——型号中的数字与主频是一致的,不过,主频都很低,直到2000年的8月22日才出现了1GHz的“奔腾III至强1000”;前端总线带宽也很低,只有100MT/s或133MT/s。
也许最让今天人们感慨的是,P6处理器的功耗低得惊人,最高也不过46.7瓦特,最低的一款只有23瓦特。比较来看,从250纳米到180纳米制造工艺的进步对于P6主频提升和功耗降低都是非常明显的:250纳米时代,主频在400-550MHz之间徘徊,而到了180纳米的奔腾III至强Cascades,主频已经跃升至1GHz,功耗则下降了10瓦特左右,跟今天八九十瓦、甚至100多瓦的CPU相比,只有20-30瓦特的Cascades真的是相当“凉快”!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