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几个月前Hugh Macleod的博客文章“云计算的惊人秘密”引起一片讨论。Hugh认为:云计算会导致超级垄断。几周前Larry Ellison又表达了相反的看法,认为salesforce.com很难赢利,而且没人会在云计算方面赚到太多钱。
本文中我将解释为什么Ellison是对的,以及为什么就Oracle公司未来战略来讲Ellison的观点又是很危险的。
首先看一下Hugh Macleod的观点:
……没人注意到Power定律。没人想到有一天一个公司将会统治云计算,就像Google统治搜索业务、微软统治软件领域一样。
除了垄断问题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公司吗?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像现在的微软或Google这样的几十亿美元的业务。这些企业与我们谈到的事情相形见绌。这有可能是数万亿的公司。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
我认为我很多在这些公司里工作的朋友了解这一点,知道这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
谁还会关系Windows与苹果之争?简直是小儿科。这里有更大的事情……其巨大程度似乎被大家作为秘密保守,至少对像我这样的局外人保守这个秘密。
这一分析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引发在线领域Power定律的原因。我所谈的Web 2.0核心就是要理解Web上递增回报的原动力。归根到底在网络上如果一个应用用的人越多效果就越好它就会取得胜利。正如我2005年指出的,Google、Amazon、ebay、craigslist、wikipedia以及其他Web 2.0超级明星企业均具备这一特点。
Hugh似乎将云计算作为像Amazon S3和EC2那样的基础结构的同义词,至少从这个意义上看云计算不具备这种原动力。(后面谈到更多类型的云计算。)
当然大型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规模经济,尤其是在电力成本方面, 这对小型企业来讲是做不到的。但是现在已经有几个这样的大企业了——Google、微软、Amazon,规模足够大,有的参与了云计算,有的没有。更为重 要的是规模经济并不等同于用户网络效应带来的持续性回报。规模经济更是大众商品市场的特征,这一领域对于最终胜利者并没有巨大的经济杠杆作用。
既然我也是听别人讲的所以我不确定下面消息的准确性,但它的确来自于一个重要的消息灵通之处:据说Jeff Bezos讲过他欢迎Google和微软参与到云计算的竞争中来,因为他们会从其他业务来补贴云计算服务,而Amazon则总是从中获益。“我们更长于大 众商品业务,”据说Jeff是这么讲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云计算是大众商品业务,就不会有Hugh设想的巨大利润。这一业务将会很大但利润很薄,就像虚拟主机和ISP市场一样。(有兴趣可以看一下Racksspace的数字。)
但是因为Radar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大家思考未来,所以我要花点时间来谈谈可能将云计算转化为Hugh所讲的超级垄断的未来和战略。
云计算的种类
既然“云计算”似乎包含很多不同的内容,让我从看到的三种类型迥异的云计算定义开始吧:
计算工具。Amazon以用多少付多少的定价方式提供虚拟机、存储以及计算的成功是一个创举,现在所有人都希望分一杯羹。开发人员(而不是最终用户)是这种云计算的目标人群。
这一层面上我目前还没看到任何强有力的网络效应收益。除了Amazon不断对这一业务的跟进,无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Smugmug还是其他用户都没得到任何收益,尽管无数应用开发人员已经将工作放到AWS上了。如果能有什么收益估计他们也是针对同一资源展开争夺。
就是说如果开发人员接受了这一平台,有可能产生像微软那样的开发人员生态优势。越多开发人员掌握了AWS应用开发技能就有越多的人才。但是不要忘记:微软 对此是向开发人员收费的,通过构建工具不但为自己创造了收益流也使开发人员进一步依赖该平台。而且,他们构建了越来越神秘的复杂的API,这就将开发人员 更紧地绑在自己的平台之上。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AWS上的工具和高层API都是第三方开发的。从像Heroku、Rightscale以及EngineYard这些公司(不是基于AWS的,是在他们自己的平台上,然后以RoR的方式来提供云计算基础结构)提供的服务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链。而且你已经可以看到这些公司正在实现诺言,独立于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
简而言之,如果Amzon想进行封锁取得真正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前面讲的作为一个低成本提供者的优势),他们就会搞出一套自己的高级API和开发工具,或 者收购一个优秀的创业公司来做这件事。另外一种可能,如果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我希望看到Amazon成为一种类似Linux的应用、工具和服务的基础, 这些应用工具服务不被Amazon控制,而不要像微软那样搞出一套Windows式的API和工具。会有很多大众商品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以及相互竞争又相 互协调的工具提供商。鉴于开源与云计算的势头,这种情况未来是可能的。
平台作为服务。由纯粹的计算工具再进一步就是像Google AppEngine和Salesforce的force.com这样的平台,它们将机器实例隐藏在更高级别的API后面。在这些平台之间移植应用更像是从Mac移植到Windows上,而不是在不同Linux发布包之间移植。
这一层面上也有问题:这些平台上的开发人员比同一平台上的其它开发者有优势?force.com对我而言有些许生态系统收益,有越多的开发人员存在对 Salesforce和其它应用开发人员就越好。在AppEngine上我就没看到这一点。而且部署在AppEngine上的应用和Amazon以及 force.com平台上的应用相比微不足道。这是否是因为开发人员对Google敬而远之,或者Google提供的API没有给开发人员对自己的重要应 用足够的控制和所属权?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大家的看法。
基于云计算的终端用户应用。从这个意义上 讲任何Web应用都是一个云计算应用。Google、Amazon、Facebook、Twitter、flickr以及所有其它Web 2.0应用都是云计算。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人们用云计算这个词更具体地描述那些以前需要分发到本地PC上的Web应用,比如表格软件、文本处理、数据库甚至 是邮件。尽管所有应用都是在同样的服务器群上完成的,人们总是趋于将Gmail、Google docs和spreadsheets称为“云计算应用”,而对Google搜索和地图业务却不这样讲。
这种共同点表明了一种不同:当掌握了个人用户数据时人们喜欢将之区别对待,称为云计算应用。自己的数据丢失或者不可用可要比那些数据聚合服务(比如 Yahoo!搜索或者Microsoft live maps)消失更可怕,那些聚集来的数据毕竟在其它地方可以找到。这一点也直接将我们带回Web 2.0命题的中心:用户通过使用应用为之增加价值。没有这一点你只能退回大众消费计算的老路上。
理想情况下用户数据放在一起会变得更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craigslist或者ebay比个人博客更有力,为什么Amazon比单一书店成功,为什么 Google搜索引擎结果页第一页或者Google的广告要比Microsoft或Yahoo!的更具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社交网站都竞相构建自己的社 交图而不是用别人的。
这种最高层面的云计算肯定有网络效应。如果一定要我选我认为应用层面的开发人员将向底层基础结构层面过渡,两个层面最终在中间相遇。实际上你可以认为force.com已经在做这些了。这一平台我强烈感觉应该更多给与关注。
诱人利润守恒定律
很多我关于Web 2.0的思想直接来自于我关于开源的思想。我在The Open Source Paradigm Shift中 谈到从IBM个人计算机——由市场上的零件构建起来的大众商品平台——的历史可以看到它榨干了硬件的价值,将其变成一个微利产业。但是利润并未消失。正如 Clayton Christensen的“诱人利润守恒定律”描述的一样,价值迁移了,从硬件迁移到软件,从IBM迁移到微软。Christensen认为:
当诱人利润随着一个产品标准化和大众商品化在一个价值链中某一部分消失时,赚取诱人利润的机会往往会出现在相邻的部分。
我非常相信开源和开放互联网标准正在对传统软件产业实施同样的影响。价值正在向新的层次转移,我们称之为Web 2.0,组成其整体的应用不仅仅由软件驱动还是由具备网络效应的数据库来驱动,这些数据库也是由明确的或者隐含的用户贡献来驱动的。
所以,Larry Ellison认为云计算和开源都不可能产生太多利润丰厚的公司,他讲得对,但这仅局限于单纯软件层面。这就像说PC产业不可能有利润丰厚的企业一样,只 是局限在硬件厂商范畴。先是微软现在是Google证明了Ellison的分析的谬误。最后的胜利者是那些真正把握了新平台规则的人。
所以真正的重点是:云计算是真实的。一切正在向云计算转移。云计算在计算工具层面上也仅仅是个工具,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
但是云计算平台正如当年的软件平台有新的竞争优势规则。这些优势中最重要部分就是那些我们称之为“Web 2.0”的集合,设计系统能够驾驭网络效应,用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如果Oracle不参与到云计算的比赛中来,那注定有一天会被边缘化,像昔日的硬件巨人——Compaq——被更大的公司吃掉。或者像Unisys 那样可能在某一特定市场中存活下去,太大了,死不了但什么事也做不好。也许他们能理解重要的不再是数据库软件了,而是数据,以及由这些数据构建起来的服 务。
能为数据网络效应创建正确平台的公司才有可能取得Hugh Macleod所描述的那种规模。
另外:我在两周后旧金山的Web 2.0峰会上 会参加两个小组,一个是关于云计算应用层面的,另一个是针对基础结构层面的。小组成员包括Paul Maritz (VMware CEO)、Russ Daniels (HP云计算服务CTO)、Padmasree Warrior (Cisco CTO)、Salesforce.com的Marc Benioff、Kevin Lynch (Adobe CTO),还有Dave Girouard,他负责企业Google Apps。届时会有很多关于本文中提出问题的有趣讨论!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