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9月13日 :《北京折叠》,一部中短篇中国科幻小说8月底获得了雨果奖。而“折叠”这个概念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用在创业的世界里也同样准确。
作为中国创业大军的一员,2014年我离开IBM创建了开源云企业EasyStack。两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果说中国创业成功率不足1%,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一家企业的脱颖而出?
一,2B与2C创业同样残酷
去年被称作中国的企业服务元年。
从SaaS到IaaS,云计算在企业级服务中最先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这也意味着,它们会率先遭遇市场洗牌。云创业企业中的大多数处于A轮、B轮的早期融资阶段,还没有经历所谓“C轮死”的关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定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
由于消费级市场“赢者通吃”的效应,一个领域中2C创业企业只可能存活1-2家;那么,在行业割据的企业级市场,2B创业企业的未来是否有所不同?
很遗憾,答案依旧残酷——同样只有1-2家。
以开源云计算的事实标准OpenStack市场为例,这个市场从红帽到IBM、从英特尔到HPE,各路巨头争相涌入。这也导致了美国OpenStack 创业洗牌从2014年下半年集中爆发:思科收购 Piston,IBM 收购 BlueBox,EMC收购 Cloudscaling,红帽收购eNovance……只有Mirantis一家创业企业在洗牌中迅速壮大。
回到老问题,为什么壁垒明显的2B市场和门槛较低的2C市场,留给创业公司的成功名额同样有限?
虽然企业级市场没有赢者通吃的效应,但却是巨头常年把控的市场。巨头对新技术新市场的策略通常是战略投资甚至直接收购,这是市场套路,更是稳妥转型的方式。而在中国市场,大量主板上市的传统企业都在谋求新的概念,这或许又多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洗牌方式。
因此,在创业企业的退出方式上,2B和2C差异明显:前者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与客户门槛,多以转型、兼并、收购的方式离场,VC仍然可以体面退出;后者则因资金链断裂,多以轰然倒地的方式消失,VC也就一同交了学费。
虽然在不够明朗的洗牌前夜,创业企业貌似拿到投资的时间相近,人员规模相似,主攻方向雷同,但那只是——
以为创业平等,其实早已“折叠”。
二,商业基因早已“折叠”
正如互联网时代过渡到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从公有云的小时代过渡到企业云的大时代。大时代意味着真正与主流市场融合,才会出现更大的经济规模、更高的社会价值,这是技术创新的力量,更是创新经济的本质。
如果说公有云的崛起,在于满足了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相近的需求,那么从企业云角度看,互联网只是行业之一,两者大相径庭,
1,行业割据,需求差异
2,规模不等,生态复杂
3,玩法各异,渠道不同
对于企业云市场的玩家,归根结底一句话:如果2C市场看重的是互联网基因,那么2B市场要考察的则是企业级基因。两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构成是营销+技术;后者构成则是行业+技术。
公有云和企业云是完全是不同的话语体系,有太多的坑要踩,有太多的岔路要走,有太多的十字路口要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在SaaS领域,具备行业经验的创始人逐渐被VC看好;从外企出来创业的企业级人才,开始受到大时代的青睐。
应该说,创业团队是否具有企业级基因是企业云市场“折叠”关键,这个市场大致“折叠”为三个部分:
1,巨头中的企业云团队
2,具备企业级基因的创业企业
3,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创业企业
综上判断,今年年底的中国企业云市场也将再现美国2年前的洗牌过程。那么,哪些特质的企业可以脱颖而出也就不言而喻。
三,商业模式早已“折叠”
在2B市场,没有企业级基因就不可能把握准确的商业模式。
以发展如火如荼的开源企业云事实标准OpenStack市场为例,它可以映射整个企业级市场商业模式的秘密。
20多年来,开源商业模式似乎就是以红帽Linux为代表的社区版+服务,近年来由于Mirantis在OpenStack上的成功,又出现了产品+项目的商业模式。前者中国企业用户中并不适应,后者又会被质疑复用成本过高。
到底OpenStack应该采用哪种商业模式?
Linux时代,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个服务器,愿意付费的多是超大型客户,而他们购买的服务更像是“商业保险”,单位利润不高。
OpenStack时代,企业云面对的则是中大型企业以及行业云市场,云平台意味着运营、运维和不断的升级改进将是常态。也就是说,同是开源,但OpenStack比Linux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明显的例子就是红帽,它正是在拓展了OpenStack产品线之后,迅速进入了20亿美元营收俱乐部。
因此,云计算将改写开源商业模式。
在此基础之上,OpenStack企业应该对用户金子塔模型有准确的把握:
EasySatck看重的是金字塔尖无需用户教育的大型企业,随着它们对于企业云需求的扩展还可升级为行业云。EasyStack同时也关注金字塔底端具备虚拟化+需求的广泛企业,但金字塔的中间层级——中型企业,我们的态度是等待其成长成熟。
这一商业模式恐怕与很多企业相反:
它们最先获得的客户正是金字塔的中间层级,环境复杂,定制化过多,仿佛OpenStack商业模式又陷入了传统项目制的泥沼。
这种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创业企业的“折叠”迹象:
获取金字塔顶级的优质大型客户,需要和巨头面对面巷战,也需要有“万物生长”的完整生态体系;关注金字塔底层需求单一的中小型企业,则需要有地区覆盖能力和强大的渠道系统。如今,EasyStack已为中国电信、国家电网、顺丰速运、邮储银行、农信银、联想集团、清华大学、TCL等超过100家企业级客户提供OpenStack云产品和服务。
所以对于企业级创新市场,弯道超车不等于避开了与巨头的正面竞争,而在于可以和巨头平等的竞争。因此,中国2B创业企业下一轮洗牌的分水岭就在于,谁将率先拥有获得大企业客户的能力。
四,技术思维早已“折叠”
技术是个难以描述的话题,但技术思维可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
“一家OpenStack企业为什么会加入Linux基金会?”在8月25日,EasyStack成为Linux25年来基金会首个中国开源云企业会员之后,许多朋友这样问我。
“OpenStack这种开源平台怎么会有技术门槛?”自EasyStack今年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之后,许多朋也一直这样问我。
其实,加入Linux基金会的中国企业还包括中国移动、华为、阿里云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它们同样也不是传统意义的Linux企业。但是,一个潜心技术的企业都知道Linux是开源技术的基石。
作为计算、存储、网络的新一代云平台,OpenStack一开始就需要以系统工程的思维去构建,而开源的技术门槛正是从Linux内核开始树立的。ESCore这样的核心产品正是基于Linux内核的优化和OpenStack核心技术的剪裁,既满足了云平台的高性能,也保证了客户运营的稳定性。
可以说,没有对Linux内核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实现驱动程序的编写与优化,也无法实现存储、SDN对接的性能与优化,更无法实现企业级客户所需的Oracle Rac一键部署、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日志仓库与分析等增强型企业功能。
这些其实都是技术门槛。
也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积累,我们才能够在OpenStack核心代码排名中进入全球TOP10;也能够在9月刚刚公布的可信云私有云开源解决方案认证中,成为首批认证企业。
如果说“折叠”是个动词,那么“阶层”则是个名词。在开源开放的世界,阶层是可以流动的,流动的机会也只属于那些具备以上基因的创业者。
文/EasyStack创始人兼CEO 陈喜伦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