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服务器频道从Intel固态盘看SSD未来之发展

从Intel固态盘看SSD未来之发展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对于SSD的普及,笔者是不抱任何怀疑态度的,问题只是在于普及的速度。我预计两年之后,主流容量的SSD价格就会被很多人所接受。而在这个过程中,SSD的山寨化将不可避免。

作者:赵效民 来源:ZDNet【原创】 2008年12月9日

关键字: ONFI 英特尔 固态盘 SSD NAND闪存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ONFI闪存开始登堂入室

本次英特尔的SSD在闪存应用上也有自己的新意,那就是它是第一个采用ONFI(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开放式NAND闪存接口)闪存的SSD,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意义深远。

对于什么是ONFI,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们的相关报道。简而言之,这是英特尔为了杀入由三星和东芝两大巨头控制的NAND市场所采取的一招狠棋。

早前英特尔是主攻NOR闪存的,与NAND阵营打了多年的嘴仗。在当时业界对容量需求还不高的时候,NOR凭借着出众的访问速度与传输带宽,一直打压着NAND的发展,可后来随着整合封装技术的广泛采用,以及对大容量数据存储的需求不断增涨,NAND已经成为了实际的后台主力,大NAND厂商可以通过整合封装NOR来为客户提供单芯片存储方案,以打进移动处理市场。反过来NOR则无法进入以容量为主的存储设备市场。

但原有的NAND市场已经被三星和东芝占据了近70%,要再想进入这个市场并有所作为谈何容易,除非你能新领导一个标准,英特尔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毕竟英特尔在内存领域就是玩标准出身的。

英特尔发现的机会就是当时市场上销售的NAND闪存芯片在引脚定义方面,各家都不完全相同,这就造成了同一个闪存控制器,如果是为东芝芯片设计的,很可能就无法使用三星或海力士芯片的局面,这给上游的主控设计商以及最终的产品(U盘、MP3、存储卡等)的设计人员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为此,英特尔提出了ONFI的设想,就是将NAND闪存芯片的引脚的定义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新的技术以实现新的功能。2006年4月,英特尔正式提出了ONFI计划,之后迅速得到了业界多数厂商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了闪存厂商与控制芯片厂商,以及最终产品厂商,毕竟这对于简化产品设计是个好事,虽然三星与东芝并不支持该计划,但英特尔相信它可以创造出一个市场,来蚕食那两大巨头的份额,而位列NAND市场第三的海力士也出于同一个目的(老的玩法玩不过三星和东芝,那么就争取通过新玩法当老大)宣布支持ONFI。到了2007年1月,ONFI 1.0标准就颁布了。

英特尔这次在其自家SSD上所采用的就是ONFI 1.0标准的NAND闪存,也就是说与以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SSD相比,这是其在芯片方面的最大特点。另外,从其出众的性能来看,即使是10通道设计,其所采用的芯片的素质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从NAND闪存的原理出发,以及其所采用芯片的容量来看(20枚芯片共80GB,合每颗芯片32Gb容量),采用大页面容量设计是必然的。但就算我们把4KB容量的页面来进行性能分析,也可以看出来与传统的MLC NAND芯片不太一样。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知为什么,现在的闪存厂商对自己的闪存芯片的设计文档都严格保密,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轻易下载了,所以我们做分析用的对比数据是一两年前的产品,这期间有什么样的进步,只有厂商自己最清楚了。

NAND闪存页容量为什么要增加到4KB
NAND闪存增大页容量的主要用意之一在于提高读写性能。从NAND闪存的工作原理中就能看出来,NAND闪存页的容量越大,性能就越高,具体的分析可以参见本人早前的文章。另外,由于寻址效率的原因,对于大容量闪存(一般至于在8Gb或以上)来讲,大的页面容量,在总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有助于降低页的数量,节省寻址周期。举个例子,页面容量为512字节时,128Mb芯片的地址传输周期是3个,而到了2KB页容量时,32Gb芯片的寻址周期为5个,如果仍然采用512字节的页容量,寻址周期数目可想而知。

NAND的工作示意图,每个NAND闪存的读写是基于页的,由于页到页面数据寄存器之间的存取用时基本固定,所以页容量越大,单位时间内的传输率就越高

看完这两个表就知道了页面容量对NAND闪存读写性能的影响,由于MLC自身的特性,使其在读写方面的性能要比SLC差一些(毕竟要在一个浮栅上存放两个电压值,这就需要额外的判断与校验操作),尤其是在写入性能方面,只有SLC的33%左右。

结合X25-M和X25-E的测试成绩,我们能看出来,如果以其读取性能来看,应该是25ns/30ns级的MLC/SLC芯片,但这个等级的芯片在写入性能方面就与测试成绩有些不符了(X25-M的写入速度超过了70M/s,X25-E则超过了200MB/s)。因此,我怀疑要么是英特尔的芯片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明显改进(比如缩短了页编程用时),要么是在控制器与缓冲区配合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综合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总之,英特尔这次终于将ONFI产品化,而不再是纸上谈兵了,而且我们上面说了,ONFI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接口,之后再发力,实现新的功能,具备更强大的性能。2008年2月27日ONFI 2.0标准正式出台,通过DDR技术的引入,其接口速度已经达到了133MT/s(8bit位宽,带宽为133MB/s,注意这仅仅是一颗芯片的速度),英特尔的盟友美光(Micron)已经有166MT/s的产品推出,由此可见ONFI 2.0的NAND在内部设计上肯定也是必须有了很大的革新,否则不可能跟得上如此高的速度。未来英特尔还将进一步把SDRAM的技术向NAND转移,以使其达到400MT/s的传输率。如果这种闪存配合多通道技术用在SSD上,那么SSD的接口标准就将面临空前的压力了。但这也的确让我们对这种基于ONFI 2.0的SSD充满期待。

其实,从很多地方我们都能感觉到ONFI的进化越来越像SDRAM(2.0标准引入了同步传输,并出现了我们熟悉的DQS、DQ等引脚标识),而SDRAM的标准化也正是英特尔的强项,所以当ONFI站住脚跟之后,接下来英特尔可发挥的东西就太多了。即使三星和东芝不买帐,相信ONFI也能为自己开辟很大的一块市场,对此的确不得不佩服英特尔在操控标准方面的高瞻远瞩。回想过去,DDR SDRAM时代英特尔也是后来居上,NAND市场呢,ONFI也很有当初英特尔急起直追的味道。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