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服务器频道英特尔的两极张力

英特尔的两极张力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随时随地移动中的通信功能,使得MID具有了与计算主导的电脑和专注通信的手机不同的应用属性,成为一种全新的产品类别。正因上述自信,所以英特尔软件部门会在面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的视觉计算(Visual Computing)和移动应用方面发力。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2008年4月9日

关键字: Intel MID 安腾 Nehalem Tukwila HPC 处理器 服务器 英特尔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微架构跃升

  英特尔提出未来要做“人类生活的设计师”,看来是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听众的习惯,听起来颇为熟悉和亲切,当然,还有些高屋建瓴的味道。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基辛格在名为“从千万亿次运算到毫瓦,性能与功耗解析”的演讲中详细介绍了英特尔在商业计算领域的全面计划。

  通过简要重温英特尔的四大律“摩尔定律、格鲁夫的软件螺旋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里德定律”,帕特?基辛格认为,基于英特尔架构(IA)的处理器如今已经广泛用于从移动互联网设备(MID)到高性能计算机(HPC)的各种计算设备中,不仅在系统性能上全面满足人类需求,而且在功耗成本上也更加低廉。

  在“千钧棒”的最高端,也就是HPC领域,根据TOP500.ORG最新数据,目前全球 5 大顶级高性能计算系统中的第三四五名均采用了英特尔的至强处理器(两套HP的刀片集群系统和一套SGI的ccNUMA系统),而在 2007 年,英特尔也占据了全球高性能计算处理器市场大约 4/5 的份额。而为了满足人类在气候预测、石油勘探、设计模拟、基因研究、金融分析、国防计算等领域永无止境的需求,英特尔已经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高性能计算的部门,并将在2010年之前实现千万亿次计算系统。

  在“最微观”的领域,也就是微架构,基辛格指出基于Nehalem 微架构的英特尔处理器将于 2008 年第四季度开始批量生产(除至强MP和安腾外的所有产品线)。采用Nehalem微架构的处理器将彻底从笔记本电脑一直扩展到高性能服务器领域(从每CPU双核、四核、六核乃至八核,并通过同步多线程技术实现4~16线程的并行计算),集成内存控制器和可选的集成图形处理功能。基于Nehalem微架构的处理器量产,将使英特尔在处理器微架构领域的优势得以扩大。

  在性能的高点,基辛格介绍了将于今年四季度发布,代号为Tukwila的最新安腾处理器的一些信息,它包含四个内核,四个核心之间采用了QuickPath互连,每方向带宽为4.8 或6.4 GB/s,总计 30MB片上缓存,并将双集成FBD内存控制器。由于Tukwila采用了DDDC(Double Device Data Correction,双设备数据更正)技术,该技术确保当一个DIMM插槽上的两个DRAM芯片发生硬件错误时也能修复产生的错误,从而使Tukwila平台具备主机级RAS特性。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成了 20 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预期性能将是当前安腾9100系列处理器的两倍以上。

  而面向成熟市场,英特尔则将于2008 年下半年推出研发代号为“Dunnington” 的6核心处理器,基于 45 纳米高-K 制程技术并且拥有大容量共享缓存的Dunnington能够安装在 Caneland 平台(即现有至强7300系列)的处理器插槽上,并通过采用 FlexMigration 技术,可以实现单一的兼容虚拟化库,支持虚拟机(VM)在基于相同架构、不同制程的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之间,以及基于不同架构、相同制程的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之间迁移。

  软件驱动力

  如果说前面的MID、移动计算、商业计算都是英特尔及其伙伴们在硬件上的创新,那么正如英特尔××××蕾妮·詹姆斯所说的,人们最终还是需要“Software Unlocks Hardware”(软件释放硬件潜能),软件永远是人机交互模型中的关键角色。

  在商业计算领域,詹姆斯对于英特尔在编译器与调试器、性能分析器、线程构建模块和库方面的技术相当自信,认为英特尔将继续领先于其他厂商,并以成都索贝给中央电视台提供的非线性视频编辑系统为例,说明英特尔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应用优化具备绝对优势——在这一例子中,优化前的非线编软件只能一次编辑两路高清视频信息,而在英特尔优化后,能一次编辑四路高清视频信息,一样的硬件,工作效率翻倍。

  正因上述自信,所以英特尔软件部门会在面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的视觉计算(Visual Computing)和移动应用方面发力。

  英特尔为此面向软件合作伙伴推出了一个 “英特尔认证解决方案计划(Intel Certified Solutions Program,ISPP),经认证后可提供在安全性、互操作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苛刻标准的高质量解决方案。这项软件测试和认证服务由SpikeSource提供,为此英特尔还宣布对SpikeSource追加1000万美元的投资。

  为了让全球开发者能方便地在MID上进行开发,英特尔发布了面向支持MID的Linux操作系统的英特尔C++软件开发工具包(Intel C++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 Suite)。这一工具套件,可用于MID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并可提升基于Linux的MID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流程的效率和体验。此工具套件覆盖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编码、编译、调试和性能分析。英特尔表示该工具可免费使用,技术支持服务则提供选购。

  在MID软件生态环境成长方面,英特尔介绍了Moblin(去年发布的基于Linux的软件开发平台)在全球软件生态系统中的现状。英特尔以Asianux和Canonical的基于Moblin堆栈版本研发的应用,包括个人股票管理、GPS导航、视频浏览和IM应用等,都已经可以流畅运行,并且可以在爱国者、明基、Clarion、技嘉和联想等ODM/OEM厂商的硬件系统上兼容使用。此外,包括Adobe、RealNetwork等超过40家其他独立软件开发商也在生产其基于兼容Moblin操作系统的软件产品。

  Intel: 赢家的通吃与横吃

  “还记得吗,2002年我们一起聊计算与通信的融合与SoC(片上系统)将改变手机市场格局? “记得,记得。”IDF第一天上午的活动结束后,笔者走到台上,跟IDF的创始人、现任Intel高级副总裁帕特﹖基辛格打了个招呼。

  “能不能说Intel又重新回到通信领域?”“Yes!”基辛格思考片刻说,“但是我们放弃了ARM,而采用了兼容酷睿2的架构。”

  “可不可以说这是Intel对3G和超3G的答案?”“No!”基辛格答道,“3G和超3G协议只是MID(移动互联网设备)支持的众多协议中的一部分。”

  这次IDF热点很多,但MID无疑是最令笔者兴奋的。2002年,Intel在春季IDF上倡导扩展摩尔定律,以期进入封闭的通信领域。但是,Intel的那次努力以2006年跳楼价剥离通信业务而告终。不错,计算与通信的融合与SoC确实是一把利剑,可惜的是当时Intel剑术的套路不对:与通信平台最大的供应商TI进行同质化竞争。在马太效应显著的规模市场,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那么后来者是无法改变大者恒大的市场格局。

  本次IDF上首次亮相的MID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路数:采用与PC平台兼容的CPU和开放的Linux平台,通过内嵌或者插卡的方式支持多种宽带通信协议。既然能够流畅地播放互联网视频,那么,作为MID众多功能之一的语音通讯又“何足挂齿”呢。

  现在说MID颠覆手机市场似乎还为时过早,毕竟今年夏季面市的第一代MID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但是到了明年Intel推出新一代单芯片MID平台,消费者有望拿到与手机同样大小、售价300美元左右的MID时,手机市场将会是MID、GPhone、iPhone新三强的天下。

  在IDF开幕式上,杨叙用越王剑对处理器做了一个非常形象而贴切的比喻:2500年前的越王剑为何至今依旧闪闪发光、锋利无比?这是因为越王剑采用的优异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

  如果说材料和工艺是锻剑之道,那么,芯片的体系架构就可以比作是剑术了。合理而开放的技术架构不仅可以在现有的市场游刃有余,而且还可以做到在其他市场所向披靡。

  在规模效应突显、品牌集中化加剧的今天,赢家通吃的现象在IT、电信乃至消费电子市场日趋显著。而作为计算基础的CPU供应商的Intel,在最佳的剑术下,不仅有可能在计算市场赢家通吃,而且可以横向吃到电信乃至消费电子市场。

  在IDF亮相的Nehalem处理器,则是Intel首次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中,这不仅消除了Intel 的CPU系统总线带宽瓶颈,更重要的是将系统总线对外开放了。如果说MID是Intel的横吃,那么,Nehalem算不算是Intel在计算市场上赢家通吃的开始呢?

  如果还要找些佐证,那就是IDF上软件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个硬件厂商却要在软件领域推动软件系统厂商和应用厂商在并行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上前行,Intel在计算领域的话语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了。

  刚刚送走晶体管发明60周年(1947年),又迎来集成电路发明50周年(1958年)。作为IT媒体记者,能在IDF上透过林林总总的产品与技术,感受产业未来发展的脉动,真的很爽!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