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l IDF会议期间,AMD也在旧金山举办了一次发布会,公开了Zen处理器架构细节,并首次展示了8核16线程的Zen处理器样品与Intel顶级处理器Broadwell-E架构的Core i7-6900K性能对比。为了公平起见,AMD还把双方的频率统一设定为3GHz,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比IPC性能。结果显示,Zen处理器在渲 染性能上胜出,虽然双方差距非常非常小,但对AMD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这意味着多年之后AMD首次在性能上超越了Intel,这是他们重返高性能处理器 市场的基石。
如果真的胜了Intel处理器,那么这对A饭以及I饭来说都是件大好事,不仅AMD翻身有望,I饭也希望Intel受到更大压力之后也不再挤牙膏,但是随着事件的深入,AMD Zen处理器赢了Intel处理器背后另有隐情,现在还不能说AMD是靠”作弊“取巧赢的,但依然让人怀疑Zen处理器的真实性能。
首先说下AMD、Intel同频性能测试的情况,此前AMD公布的信息比较少,不过多方挖掘之后可以确定如下信息:
·测试用的软件是Blender,一个开源的3D渲染软件
·AMD Zen处理器完成渲染用时48.07秒,Core i7-6900K用时49.05秒,Zen性能领先2%(数据来源于Anandtech网站)
·AMD表示测试平台配置是一样的,不过他们并没有公布详细配置,但可以确定的是双通道DDR4内存,对Broadwell-E来说,他们是支持4通道内存的,双通道意味着带宽减半。
·测试显卡是AMD家的Radeon FirePro加速卡。
·更关键的是Blender的测试中,AMD Zen处理器用的是OpenCL路径,Intel处理器用的是正常的C++路径。
在PCGH这篇文章中就提到了这些问题中,其中Broadwell-E带宽减半有可能影响最终性能,但Blender渲染也不一定就能从四通道带宽中受益,但AMD Zen处理器使用改进的OpenCL路径渲染就成为“喷点”了——虽然他们设置了公平的3.0GHz频率的,就双方渲染路径不一样,AMD用的是自己优化的OpenCL渲染,Intel用标准路径,这样的IPC性能如何对比?
总之,现在的情况下大家还无法对AMD的做法作出最终评价——Blender是开源的,厂商自己优化是正常的,但是AMD在同频对比中用这样的手段显然会受到很多质疑,看似公平的背后还有很多槽点。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AMD选择同样的3.0GHz频率其实也有取巧之嫌,Zen处理器曝光的频率是2.8-3.2GHz,这个频率跟Core i7-6900K的3.2-3.7GHz相比还是要差一些的,因此实际性能上AMD要想赢过Intel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别说等到Zen要明年才上市,届时Intel的Kaby Lake-X处理器都要来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坚持“简而未减、网络先行、拥抱开源”的独特定位。凭借“鱼与熊掌兼得”的特色,过去几年,Akamai在电商、流媒体、广告科技、SaaS、金融科技等行业客户中获得了广泛认可。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AnyI2V系统实现了从任意条件图像到视频的生成突破。该系统无需训练即可处理多种输入模态(包括3D网格、点云等),支持用户自定义运动轨迹控制,并通过创新的特征注入和语义掩模技术实现了高质量视频生成,为视频创作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工具。
谷歌宣布为Chrome iOS版推出新功能,用户可在工作和个人谷歌账户间轻松切换,无需反复登录登出。该功能支持托管账户浏览,实现严格的数据分离,工作账户的标签页、历史记录和密码等本地数据与个人浏览完全隔离。随着企业不再提供公司手机,员工常需在个人设备上访问公司资源,此更新有助企业允许员工使用自选设备。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KL-tracing方法,能让视频生成AI模型在无需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精确物体追踪。该方法通过在视频帧中添加微小追踪标记,利用模型的物理理解能力预测物体运动轨迹。在真实场景测试中,相比传统方法性能提升16.6%,展现了大型生成模型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