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l IDF会议期间,AMD也在旧金山举办了一次发布会,公开了Zen处理器架构细节,并首次展示了8核16线程的Zen处理器样品与Intel顶级处理器Broadwell-E架构的Core i7-6900K性能对比。为了公平起见,AMD还把双方的频率统一设定为3GHz,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比IPC性能。结果显示,Zen处理器在渲 染性能上胜出,虽然双方差距非常非常小,但对AMD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这意味着多年之后AMD首次在性能上超越了Intel,这是他们重返高性能处理器 市场的基石。
如果真的胜了Intel处理器,那么这对A饭以及I饭来说都是件大好事,不仅AMD翻身有望,I饭也希望Intel受到更大压力之后也不再挤牙膏,但是随着事件的深入,AMD Zen处理器赢了Intel处理器背后另有隐情,现在还不能说AMD是靠”作弊“取巧赢的,但依然让人怀疑Zen处理器的真实性能。
首先说下AMD、Intel同频性能测试的情况,此前AMD公布的信息比较少,不过多方挖掘之后可以确定如下信息:
·测试用的软件是Blender,一个开源的3D渲染软件
·AMD Zen处理器完成渲染用时48.07秒,Core i7-6900K用时49.05秒,Zen性能领先2%(数据来源于Anandtech网站)
·AMD表示测试平台配置是一样的,不过他们并没有公布详细配置,但可以确定的是双通道DDR4内存,对Broadwell-E来说,他们是支持4通道内存的,双通道意味着带宽减半。
·测试显卡是AMD家的Radeon FirePro加速卡。
·更关键的是Blender的测试中,AMD Zen处理器用的是OpenCL路径,Intel处理器用的是正常的C++路径。
在PCGH这篇文章中就提到了这些问题中,其中Broadwell-E带宽减半有可能影响最终性能,但Blender渲染也不一定就能从四通道带宽中受益,但AMD Zen处理器使用改进的OpenCL路径渲染就成为“喷点”了——虽然他们设置了公平的3.0GHz频率的,就双方渲染路径不一样,AMD用的是自己优化的OpenCL渲染,Intel用标准路径,这样的IPC性能如何对比?
总之,现在的情况下大家还无法对AMD的做法作出最终评价——Blender是开源的,厂商自己优化是正常的,但是AMD在同频对比中用这样的手段显然会受到很多质疑,看似公平的背后还有很多槽点。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AMD选择同样的3.0GHz频率其实也有取巧之嫌,Zen处理器曝光的频率是2.8-3.2GHz,这个频率跟Core i7-6900K的3.2-3.7GHz相比还是要差一些的,因此实际性能上AMD要想赢过Intel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别说等到Zen要明年才上市,届时Intel的Kaby Lake-X处理器都要来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股价在盘后交易中暴涨超12%,业绩轻松超越分析师预期。公司每股收益1.95美元,大幅超出1.57美元预期;营收18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AWS云业务表现亮眼,季度营收3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创近年来最强增长。CEO贾西表示AWS增长速度达到2022年以来最快水平,主要得益于AI资源需求激增。公司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从1180亿美元上调至1250亿美元,用于AI数据中心建设。
这项研究建立了全球首个韩英混合语音识别评测标准HiKE,解决了现有AI系统无法准确理解混合语言对话的重大技术难题。研究发现先进语音识别模型处理混合语言时错误率飙升3-14倍,通过建立分层评测体系和微调实验,证明了AI系统经过适当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混合语言识别能力,为数亿多语言使用者提供更自然的AI交互体验。
微软正将Copilot AI功能集成到Microsoft 365伴侣应用中,包括人员、文件和日历三个任务栏工具。这些轻量级应用仅面向企业和商业客户,将于10月底开始自动安装。Copilot将基于组织数据提供上下文感知的提示和摘要功能。人员应用可显示近期沟通记录,文件应用支持文档摘要和数据分析,日历应用将提供会议摘要。目前人员和文件功能已上线,日历功能即将推出。
斯坦福大学与SambaNova公司联合研发的ACE框架,通过模拟人类学习方式,让AI系统能够像维护笔记本一样积累经验。该技术采用三角色分工机制,在智能体和金融分析等任务中实现显著性能提升,同时大幅降低计算成本,为构建真正自适应的AI系统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