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记者:魏教授提到基于5600系列服务器平台测试体验出绿色计算的优势印象深刻,能否详细的举一些例子和数据出来吗?
魏晓辉:可以通过性能和功耗比,提供多少性能,在完成这些计算的时候消耗了多少能量,现在也讲求低碳经济。我的幻灯片上做的例子是“VASP”的程序,算完之后是在5500上面做运算是整个耗时3200多秒,5600上做计算是耗时2700多秒,同时5600系列和5500系列CPU的功耗一样,相当于短时间功耗就降低了,绿色计算就指的这个,完成同样一件事情减少了功耗的开销。我们的例子也是很有特点,它是一个最保守的例子,其他的例子会比这个更好。5600和5500相比内存带宽一样,选这个例子想看一看最保守的情况下能提高多少的性能。
吉林大学超算中心的评估结果,虽然早前担心核心数量增加但内存带宽相同有可能成为实际应用中的瓶颈,但测试结果标明,性能/瓦指标较X5550提升了22%,而按照X5670所能达到的最高主频3.33GHz(TurboBoost模式)计算,3200个核心的总运算能力约为43TFLOPS
记者:之前跟高校老师沟通,有一些学校做的高性能计算主导者不是计算机系,以计算机系来主导做超算中心优势在什么地方?
魏晓辉:我们选了三个不同的模式,第一,各个大学都有网络中心,把高性能中心和网络中心合在一起做。第二,单独的成立高性能计算中心,这在国内的高校也很多。第三,依托于不同学院。南京大学依托于天文学院,各个大学不一样,吉林大学是经过学校层面讨论依托于计算机学院,有两个考虑。一方面中心建设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以后怎样发挥效率和功能,需要计算机方面不是简单的设备维护人员,需要懂高性能计算的人员,计算机学院有这方面的人才和科研的基础。
学校还有另外一个考虑,这样一个设备拿到计算机学院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对计算机学科发展是有好处的,可以推动学科向前发展。既向学校提供的服务,同时对这个学科本身也是有好处的,主要来说是基于这两项考虑,我们把这个放在计算机学院来做了,我们学校有积极配合,因为毕竟是大家的事情,我们是这样的模式。
记者:这个模式下,有一些计算机学院具体会应用到这个中心的工作,是怎样配合他们的呢?
魏晓辉:依托于计算机学院并不是学院内部的项目,还是学校的一个项目,计算机学院里面单独成立一个机构,就是高性能中心,只是依托于学院,整个来说人员组成,配备专职的维护人员,和专门的建高性能计算中心是一样的。
记者:请问梁岩先生,5600发布以来,今天魏先生肯定是一个HPC方面的案例。在英特尔怎样看待2010年高性能计算的市场,5600的出现还有没有其他的可以共享的已经打算采购5600的其他案例?
梁岩:今年的高性能计算从我们来看项目比较多,另外国家也有一些大型的高性能计算项目,还有省级的项目、政府支持的项目和一些科研院所的项目。英特尔从去年到今年来看,我们给客户做高性能计算评估,一起共同做这方面测试的时候强调的是整个的平台。我们基本上会跟客户一起关注几个方面,一是,CPU本身的处理能力,二是I/O的吞吐能力,对网络的吞吐能力,对磁盘的吞吐能力。三是,平台的管理能力。整个会放到一起,我相信今年也会持续这样做,英特尔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包括软件集成商一起会持续参与到客户很多方案整体评估里面去。
刚才魏教授讲了一个案例,在拿不同的东西在平台上跑才能真正的发现到底能不能用起这个能力,用的效果怎样,我相信在国内未来几年高性能计算会走向商业化和实际效果同时,最终的应用的实际效果是最关键的因素。今天会上也用了东方物探的资料等等方面,我相信将来国内的大部分高性能计算除了强调科研成果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商业运作的支撑能力和支付能力,一个是应用的实际效果,一个是成本和产出比考虑,是整个系统综合的效能是一个关键因素。从去年到今年应该持续是这样,英特尔会和我们合作伙伴、OEM、最终用户会持续关注应用的特征模型,帮助他们找出中间关键性能的点,从CPU、主板、I/O的吞吐能力整个系统的协调能力和软件优化层面多方位和客户一起合作,今年大家在一些项目里会陆续看到一些最终优化完的实际效果的展示案例出来。
记者:跟去年相比,去年3月31日发布5500,后来发现TOP500里6月已经进了33套。中国的高性能计算市场对5600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比当初对5500要强得多吗?
梁岩:我最近接触几个案例,有几个点是客户非常感兴趣。第一,平滑升级,技术上的平滑升级没有风险。第二,我的并行性增强很多,从表面上可以看到一些特点。我们给客户提供的信息是这样的,系统本身架构给客户提供了可能,能否充分利用还需要和客户一起优化,大家看到“VASP”比我们预想的性能要低一点,因为是内存密集型的,需要优化和调节。相信今年这种紧密的软件到硬件层面的合作会很多,客户目前的接受程度很好,成本一样,多了两个核、多了很多的内存、缓存等等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年底到现在谈了一些客户,他们前段时间都会提到,最近发布了5600我们也要跟客户做评测,他们要看一下5600对5500是不是比预期好,主要应用是不是能达到市场的预测值,要做一些评估,还要看一下,核本身带来的效益和通过整体通过软件优化带来了效能是否足够说明问题了,或者原来的方案做好了就用原来的方案,客户有这方面的评估。
记者:5500一开始推出的时候客户在观望,可能到5600的时候他们觉得是更成熟了,有些人可能5500就采购了,但5600出来以后他们还想升级。在您看来,现在掌握的资料,这两个比例占多少,一个是做了一年的关系,5600出来终于决定采购。一个以前是用5500的,这种比例是多少?
梁岩:高性能计算做升级的比较少,如果是高性能计算项目出来以后,经过磨合演算以后成熟以后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大部分是新客户,重新立项做评测,发现5600出来了,比5500来说有更多的新的特点,会充分利用这些新的东西。这样的客户比例是比较大的。
记者:有没有对比过7500和5600方面高性能计算的对比?
魏晓辉:没有计算过 “胖节点”和“瘦节点”面向的用户不一样,胖节点面向的大内存。对比英特尔上一款7400做对比,供应商给我们的数据,7500系列和7400系列相比,大概是提高2-3倍的性能。刚才的问题我们补充一下,真正建设的时候我们用的不是12GB,是6×4GB,性能最好,测试的时候可能供应商提供的是那样的,内存是1067的,以后用1333的。
记者:两个问题,首先请问梁岩先生,今天特意把吉林大型作为典型的案例请到现场,请问英特尔在5600上对教育市场的预期是什么样的?有一些什么样具体的规划?
梁岩:整个教育市场,我前两天正好去国家教委做交流,国家最近也在教育方面包括教育资料的分享共享全国有很多资料在各个省的手里,国家也有一部分,如何更快的把内容分享到下面各个地方,使得各个地方的老师更快的获取到自己的信息,使得教学经验可以共同分享,这是非常大的话题,国家也在做相关的规划。英特尔的产品是一个全系列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满足客户在不同层次需要,现在目前国家这些相关的基础网络已经建立了,但是到下一步国家目前提出一些最新的教育方面的规划谈到资料的分享和共享,关于未来高教方面和普教方面都有不同的需要,我相信这个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从省级、学校级到国家中心全面的需要,英特尔提供的产品除了今天发布的两路的服务器以外,在四路方面更高端的产品交易、数据库等等,还有低端的一路服务器方面都会满足客户在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在高校里也有魏教授谈到的高性能计算中心还有网格计算,还有iPV6,还有国家的高性能评测中心,都在学校里有,我们积极参与到这些项目里。
记者:就2010年来说,英特尔的重心还是传统的高校采购还是偏向于您提到的基教的新的建设力量?
梁岩:英特尔公司和教育口的合作非常长,这里面包括英特尔每年向国内的中小学提供大量的人员培训、教师培训计划,同时也做到大量的一对一的电教一系列的电子教室等等方面,在汶川还看到英特尔捐的电子教室都已经上线了。对英特尔来说,英特尔本身作为一个芯片制造商希望把整个市场给做大,英特尔很多的出发点大家可以看到,会推动整个基础架构的扩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提高灵活性、移动性,老师获取信息和定制化自己信息的方便程度,只有这样以后,整个获取途径才能变大,对英特尔上游公司来说,英特尔通过我们的合作伙伴才能把这些技术部署下去。因此,英特尔在整个教育里面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和国内的管理部门、内容提供商、学校主要是为他们基础架构进行合作,刚才讲到是不是基教和高教有合作,我们合作都是完整的,全方位的,包括基础教育这一块,职教、高教英特尔都有专门的人员,专门负责的部门和他们进行接触。
记者:请问魏教授,这次高性能系统除了英特尔之外,其他的合作企业能否简单的介绍一下情况。
魏晓辉:高性能中心是公开发布的,学校建这个项目欢迎各个供应商来投标,当时是八个厂商都来了,最后是六个厂家参加了竞标。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指标提的相对比较高一点,我们经费也不是很充足,所以对各个厂商的压力很大,这个项目能走到这一步很感谢英特尔,也是各个公司包括供应商和英特尔共同比较关注我们学校的项目,大家共同努力之下达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记者:魏教授的资料上写,设备采购是1100万,有一个200万的机房基础设施的建设,大概每年拨出多少经费在运营上?
魏晓辉:运营费从学校角度主要还是电费,人员还比较方便一点。电费我们有一个好处,学校不收我们电费,所以我们暂时还不用太考虑这方面的成本,以后早晚要考虑。以后我们中心,和吉林省科技厅在积极联系,我们这个项目要跟吉林省政府合作,我们以后也有一个想法谁投资谁受益。
记者:新的产品一部分是平台会升级,一部分是制程会升级,很多人更希望在平台不升级的情况下去采购,有些客户并不敏感制程升级到哪去,很敏感架构升级的第二年买,下一代架构没法儿用现在的平台,您更关注采哪一点?
魏晓辉:首先,电子产品这个东西更新太快,总等下去总有好的东西出来,但是需要时间,不能无限制的等下去。第二,买产品的时候很多学校领导都不太懂技术,他们有一个观念,要买不能买落后的,要买新的,5500很成熟了,5600刚出来,觉得现在买5600心理上更舒服一点。至于以后的产品,刚才梁岩也说,中心建设完以后一笔钱不可能第二年马上更新换代,至少有三年甚至是五年时间,新产品是三到五年之后再考虑,现在的问题是买了好的东西怎样用好。
记者:现在计算机学院在做这个项目,但在很多的学校里面,更多的是这些基础学科,比如说数学学院、物理学院主导高性能计算应用,这之间的配合怎样做到应用平台之后为物理等学科服务,怎样提升他们的位置?
魏晓辉:计算机学院这个项目的位置是做服务的,不是给它自己建设的,是给学校建的,所以从管理体制上是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做决策的,做管理的不是计算机学院做,是校方高性能计算用户委员会来决策。
记者:比如说计算机中心委员会成立以后,等于涵盖了所有的,包括校领导都在内?
魏晓辉:校领导牵头协调,主要用户要进来,听需求和想法。
记者:高校已经有类似的委员会吗?
魏晓辉:有的。比如说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有这样的体制,我们觉得这个体制很好,刚开始是免费运行。
记者:在介绍5600的时候,请魏教授谈一下绿色计算,您理解的绿色计算是相同功耗里计算速度更快一点,您主要是强调节能这一点吗?
魏晓辉:CPU过去是四个核,现在是六个核,等于多买两个核,正常来说多买两个核要多花两个核的钱,现在钱也不多花性能又提升。
记者:去年TOP500顶尖的一二名都是皓龙的,5600出来之后会不会有改观?
梁岩:英特尔追求市场做大,这样英特尔有更多的机会,在商言商。去年年底高性能五百排名里英特尔占比超过80%,是否一定要追求最高的前几名呢?英特尔今年的比例我相信还会持续比较高的比例,IDC第四季度中国x86市场的排名,英特尔占到95.1%,历史上最高,说明客户的接受度最高,从客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感受来说是英特尔最长远关注的一点。
记者:问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你们做招标的时候有没有考虑AMD最新12核的处理器?
魏晓辉:也考虑了一下,因为产品发布对用户来说没有倾向性,我们提的是性能指标,至于厂家用什么样的产品会向我们做推荐,我们也是根据厂家的反馈综合考虑,招标书上英特尔和AMD都可以有,是公平的选择。他们会介绍产品性能,我们在过程中也是学习,哪个好也会做比较。
记者:招标的时候不止一家提英特尔,肯定有四五家。抛开英特尔从上层服务器的角度来说,为什么选择最后的价格?
魏晓辉:很简单就是性价比决定的。
记者:有没有厂商给你们提供AMD的产品,在性能上比较?
魏晓辉:现在的测试都是基准测试,离应用比较远。我们更看中跑应用程序的性能怎样,我们拿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CPU上跑的性能,通过这个来看,再结合今天大的内部需求,比较一下选一个最优的。我开始也不太清楚,这些数据都是公开拿来的,我们也是刚开始调研做比较。
记者:拿了几个最好的应用包给供应商测试?
魏晓辉:第三方有公平的数据,他们会测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平台上性能指标怎样,我们会对号入座,我们的应用是属于哪一类的。
记者:5500到5600是不是时间还是有一点近了?
梁岩:今天上午产品经理贺晓东提到,英特尔钟摆模式这一块每两年有一个大变化,整个架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中间会伴随着英特尔制程技术的变化,所以要有一款产品把制程技术推进一步,把密度做高,核做多,架构不变风险最小,这个过程对客户来说大家会感受价值没有架构变化那么大,但是对客户来说风险降低了,而且跟上一代比花同样的钱得到了更多的性能,加的东西可以看到,这一块对英特尔研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英特尔会通过这款产品因为变化非常小,可以把东西做的更结实了,通过这款产品知道下一代的制程技术是否完整,这款产品对英特尔来说用了很长时间,制程变化、架构变化是一个非常稳妥的向前推进的过程。
我们最后可以总结一下吉林大学最终选择至强5600的原因,相信上面这三个原因将会让至强5600在2010年成为更多HPC用户的首选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