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前沿的连接技术,TE为数据、电力、信号的高效可靠流动提供核心保障,既推动各行业技术突破,更为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筑牢互联根基。
CXL 4.0规范发布,采用PCIe 7.0技术将链路带宽提升至128GT/s,相比前代翻倍。新增原生x2宽度概念、捆绑端口和4个重定时器支持,可将链路距离扩展至多机架配置。该技术针对多机架AI服务器需求,通过PCIe总线实现内存池共享连接。支持GPU高带宽内存作为Type 2设备与主机处理器共享内存空间,预计2026-2027年实现商用部署。
IBM与思科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量子计算奠定基础,预计在2030年代初实现。两家公司计划在五年内展示首个概念验证,将多台独立的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连接起来,协同运行数万至数十万量子比特的计算任务。该网络有望支持数万亿量子门操作,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和复杂材料药物设计等变革性应用。
Meta宣布完成全球最长开放接入海底光缆系统2Africa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全长4.5万公里,连接东西非洲及中东、南亚、欧洲等33个国家,设计容量达180Tbps,可为30亿人口提供连接服务。项目采用先进的空分复用技术,支持16对光纤,容量是旧系统的两倍。预计在运营前两到三年内为非洲GDP贡献369亿美元,推动就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AI工作站以AMD锐龙 AI MAX+ 395处理器为核心,集成昆仑元AI ”GPT-Factory”,内置多款开源大模型及自动化工具链和应用,旨在打造轻量化AI生产力实践平台,依托昆仑元AI资源优势,致力于推动AI教育等行业应用场景落地。
硅谷科技巨头IBM和思科宣布合作计划,致力于构建大规模容错量子网络,使数万个量子比特协同工作解决复杂问题。两公司希望在五年内通过连接两台独立量子计算机并实现量子比特纠缠来实现这一愿景,随后将网络扩展至数十台分布式机器。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代末建成量子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持超安全通信和地震监测、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先进传感器网络应用。
NVIDIA今日宣布,截至2025年10月26日的第三季度收入为570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22%,较去年同期增长 62%。
本周在圣路易斯举办的SC25超级计算大会上,多家科技巨头发布了面向AI热潮的高性能计算产品。英伟达推出Apollo物理仿真AI模型和两套基于Grace-Blackwell架构的RIKEN超级计算机。戴尔发布AMD Instinct驱动的XE9785服务器和英特尔R770AP服务器,以及两款新交换机。法国与AMD合作建设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Alice Recoque,预算6.4亿美元,将成为欧洲第二台百亿亿次系统。
Quantum公司202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积极转变。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至6270万美元,GAAP亏损4650万美元。CEO表示收入处于预期区间高端,反映销售组织改革初见成效。公司通过重组削减运营费用超500万美元,实现正向调整EBITDA。债务重组取得关键进展,与Dialectic达成约5200万美元债转股协议。新销售领导层推动订单积压达2500万美元,创近期新高。下季度收入预期6700万美元,同比降幅收窄至2.5%。
年初DeepSeek的火爆,企业一拥而上,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加现实。今天青云科技带着破解困境的答案而来,青云AI Infra 3.0 以“重构归一”为核心理念,为企业打造一条通向AI能力落地的坚实桥梁。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