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微型数据中心的定义、优势和搭建流程,适用于需要一处专属、成本低廉的数据中心以支撑数十到上百服务器的小型组织。
当一年一度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正式拉开帷幕,在Supermicro的展区里“琳琅满目”。从追求极致性能的液冷(DLC)和灵活部署的风冷方案,到搭载NVIDIA和AMD最新、最强芯片的服务器,再到配套的存储和网络解决方案,Supermicro展示了一系列全新的AI基础设施产品。
本文探讨了在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与多租户环境下,如何利用集中式管理(包括BMS、PUE监控、冗余设计及自动化监控)确保数据中心各系统(从电力、冷却到网络安全)的高效协同运作,从而实现高可靠性和零停机时间。
Rambus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带来了新一代CryptoManager安全IP解决方案,旨在为数据中心与AI应用构建坚不可摧的硬件信任根基。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对电源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效率,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核心挑战。
数据中心面临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创新的电源管理策略来应对。本文探讨了四大趋势:AI对集中供电的需求增长、改造现有数据中心以适应未来需求、智能PDU的兴起,以及数据中心自动化程度的提升。这些趋势将重塑数据中心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AI驱动的工作负载铺平道路。
国际能源署的一项分析显示,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翻倍以上,略超过日本的总用电量。AI 被认为是推动这一增长的最大因素。该机构预计,未来五年内,数据中心将占发达经济体电力需求增长的 20% 以上,其中 AI 将是主要驱动力。同时,该机构也寄希望于 AI 技术能帮助缓解其自身造成的能源压力。
2025年数据中心世界大会将聚焦支持AI和高性能计算的基础设施。大会重点关注电力供应、可靠性、数据中心设计、冷却和可持续性等关键议题。专家们将探讨如何高效设计和快速建设AI数据中心,解决电力需求和散热挑战,并打造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数据中心设施。
随着企业IT需求的不断扩大,从服务器机房升级到数据中心成为许多公司面临的选择。本文探讨了服务器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区别,以及企业在考虑升级时应权衡的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文章还提供了判断服务器机房是否不再满足需求的指标,以及数据中心之外的其他替代方案。
未来十年,数据中心的创新将重新定义我们行业在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这一转型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挑战之一,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拥抱可再生能源,部署尖端冷却技术,并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来优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