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市场已经变天,特别是数据中心芯片市场格局变化已成定局
看下近期各个半导体企业的财报:
NVIDIA发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季度收入创下221亿美元的纪录,较第三季度增长22%,较去年同期增长265%;数据中心季度收入创下184亿美元的纪录,较第三季度增长27%,较去年同期增长409%;全年收入创下609亿美元的纪录,增长126%。
英特尔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英特尔四季度数据中心营收为40亿美元,同比下滑10%。
AMD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额达62亿美元,2023年全年,AMD营业额为227亿美元;2023年,AMD数据中心事业部营业额为65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7%。
这样的数据对比,对于英特尔来说是巨大的压力。为了扭转颓势,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似乎成了英特尔的一种尝试。
英特尔代工衍生于几年前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的IDM 2.0策略,虽然英特尔在极力改变现有的市场现状,但是变革来临,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英特尔的业务单元表现差强人意,为了激活自身的活力,业务单元独立化是英特尔采取的策略之一,比如PSG(FPGA业务,Altera)独立化运营,而代工业务也是如此。
业界不怀疑英特尔的能力,特别是在代工方面,因为业界也需要除了台积电之外,多一个选择。显然英特尔代工成了这种期待的结果。
最新的消息是微软计划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生产其设计的一款芯片。同时,Synopsys、Cadence、Siemens和Ansys等IP和EDA供应商也确认支持英特尔制程和封装技术。
英特尔预计将于2025年通过Intel 18A制程节点重获制程领先性。采用Intel 18A工艺的Clearwater Forest至强处理器已流片。该处理器还采用Intel 3作为其基础芯片的制程工艺,并采用EMIB、Foveros Direct先进封装技术。
在笔者看来,当前的芯片市场是结构化变革,也就是芯片需求是持续增加的,但是品类不像早前那样单一,比如CPU、GPU、FPGA等。
如今不管是AI还是汽车,芯片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这种需求是不同于以往的产品需求,需要芯片厂商转变产品思路,比如从CPU到GPU。
所以对于英特尔而言,原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需要在新的客户需求和产业变化下重新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这是巨大的挑战。毕竟对于英特尔这样体量的企业而言,这种的转型需要从技术、组织、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变化。
其实,我觉得代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在代工下,很多竞争对手成了朋友,比如英特尔与NVIDA、Arm建立了代工关系,这在此前是不可想的。
当下,产业和企业的边界在消失,竞合关系也在变化,英特尔通过代工业务增加了产业链的协同能力,而不是此前的一体化闭环体系。
截止目前,英特尔已经拥有了Mobileye、PSG、Intel Foundry等独立业务单元,这些领域是具有潜力的,这是英特尔自身变革的尝试,至于后续发展如何,我不敢断言,但是迈出了这一步总比固步自封要好很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潜力。随着算法sophistication的提升、大规模数据整合和云计算的进步,AI正在克服过去的局限性。2025年将是一个关键转折点,AI将在药物研发、诊断、文档处理、临床试验招募和合规监管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加速创新并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最新报告预测,人工智能将取代20万个银行中后台岗位。同时,劳埃德银行宣布的分行整合计划意味着更多网点关闭和裁员不可避免。专家认为,银行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和关闭分支机构,直到遇到瓶颈不得不"稍作调整"。这反映了银行正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实施激进的成本削减措施。
微软成立新的CoreAI平台和工具团队,由前Meta高管Jay Parikh领导。该团队将开发Copilot系列AI产品技术,包括GitHub Copilot,并帮助客户构建机器学习服务和AI代理。团队整合了多个现有部门,旨在打造端到端的Copilot和AI技术栈,推动AI应用和代理的开发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