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包括重庆市在内的24个城市入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内建筑业数字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其实,早在2020年,紫光建筑云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联合发布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针对智能建造展开有益探索,就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行业标杆。
业内首朵建筑云,天工平台助力建筑产业升级
作为业内落地的第一朵建筑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业务协同、知识共享、智能制造、供需对接、安全监管、智慧运维六大典型场景服务。平台汇聚了建筑产业数字化服务主要要素,包括企业数字化服务、产业链协同服务、价值链增值服务、建筑大数据服务、产业治理服务。通过服务要素间的连接组合,天工平台将产业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汇聚到建筑产业新型协作网络,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效用,提升产业整体生产效率。
天工平台以政府深度参与和市场化驱动方式运营。通过连接政府、建筑产业链企业及生态厂商,成功构建基于智慧建筑的产业生态圈,促进建筑产业流程乃至管理体系重塑,加速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筑牢智慧住建基础底座,紫光建筑云价值凸显
针对传统建筑行业机械化程度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工程质量难保证等问题,紫光建筑云希望依托建造工业化、数据服务化、运营数字化、产业协同化,打造建筑产业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底座。
紫光云在智慧住建数字底座的支撑下,对建筑产业各参与方统一管理与服务入口,实现面向政府的一网统管,面向产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一网统办,面向内部系统管理的一网统维,以及面向业务服务的一网统接要求。在政府监管、业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系统管理方面达到业务、数据、空间一体化融合,紫光云从根本上解决了此前困扰智慧住建建设的难题。
数据一体化,破解数据难题提升治理水平
面对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数据资产不可知、数据孤岛、多头存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紫光建筑云可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支撑住建业务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型服务生态构建,在应用层面,紫光建筑云打造了房地产一体化平台和领导驾驶舱、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工程质量检测监督平台,智慧管网、BIM审查审批平台等智慧应用。通过构建服务生态,带动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提升建筑产业数据治理水平,为政府精准施策和行业应用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另外,在数据资产利用方面,紫光建筑云以云平台为基础载体,构建了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服务体系,高效满足各部门的数据连接、共享需求。同时,紫光云在对建筑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智慧城市的可视化应用趋势,特别为建筑云预留了数字孪生平台接口。通过GIS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结合紫光建筑云智慧工地、智慧排水、智慧管网等场景应用,紫光云通过数字孪生平台,为提高智慧城市数字治理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保障,推动GIS、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逐渐深入。
展望未来,在“云智原生”战略指引下,紫光云将依托“云数智”三维全栈云能力,持续布局建筑云领域,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助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技术创新沉淀更多行业解决方案,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三星与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合作,将其应用引入智能电视。2025年三星电视用户可立即使用,2024和2023年款设备将通过系统更新获得支持。用户可通过打字或语音提问,Perplexity还为用户提供12个月免费Pro订阅。尽管面临版权争议,这一合作仍引发关注。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苹果M5 MacBook Pro评测显示这是一次相对较小的升级。最大变化是M5芯片,CPU性能比M4提升约9%,多核性能比M4 MacBook Air快19%,GPU性能提升37%。功耗可能有所增加但电池续航保持24小时。评测者认为该产品不适合M4用户升级,但对使用older型号用户仍是强有力选择。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