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杰大中华区总经理 于放
在古代,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今天,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向云端”。殊不知,IT安全之路也是如此。
新冠疫情使远程工作模式成为“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云服务对于维持企业业务正常运营的重要性。其实,疫情不过是强化了一个早已存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流和整个业务流程,都正在进入云端。IT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疫情期间,企业需要有能力让员工可以选择工作的场所和地点。这样一来,无论是因为疫情还是自然灾害,员工都可以居家办公,企业就能够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营。
因此,无论是任务关键型员工还是知识型员工,企业的目标应是使所有员工都能够保持弹性的工作模式。中国有调研机构表示,在2020年初疫情较严重的时期,中国近六成的职场受访人在春节后首周开始办公,其中,采取居家办公模式的占47%,回单位办公的仅占12.4%。研究数据也显示,不同职级的人员对居家办公利弊评价出现差异,40%受访的普通员工认为居家办公利大于弊,但有42.9%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居家办公弊大于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并不会优先考虑弹性的工作模式,之所以让员工进行远程工作,是因为这加快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让员工们工作生活两不误。在这场疫情来临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断地从办公室以外的场所远程访问企业资源,比如在家、酒店、机场或火车上。
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源以及数字工作场所都转向云端,而居家办公模式的增长加剧了这一趋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随着云计算的技术和应用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云计算的高效便捷、灵活扩展优势为企业运营带来更好的IT支撑,企业上云成为发展趋势。随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深,企业自身数据量成倍增长,企业计算、存储资源需求持续加大,传统机房存在扩容难、扩容慢等问题,倒逼企业将资源迁移到云端。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统计,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为38.6%。
据Gartner预测,IT安全也将进入云端,并将其称为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这意味着,保护分散式资源使用的功能将与加速远程访问的功能合并,以创建统一的云服务。Gartner分析师表示,到2024年40%的大型企业将拥有SASE策略。
Gartner认为,SASE对企业进行基于云的安全保护,是通过保护云访问以及持续监控终端设备的安全等功能进而实现的。这些功能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过程至关重要,同时意味着IT安全将越来越多地决定企业的整体安全。Gartner称,得益于云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高服务可用性等优势,如果越来越多的业务以及应用程序转向云中,那么企业通过云来管理安全基础设施便也是可行的。
因此,基于云的安全保护将在未来不可避免地受到关注。企业需要对数字化的工作提供基于云的保护,这样做既能够满足弹性的工作模式,也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在未来上云时,要尽早制定好远程工作策略,并在其中包含必要的安全功能。重要的是,无论是远程工作场所还是安全构建模块,将它们迁移到云端的过程都将是漫长的,并非一蹴而就的。
总的来说,将IT安全迁移到云上是很有意义的,但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他们还需要提高对安全产品的接受度。如今,人们面对的不再是崎岖不平的罗马之路,而是多车道的“数据高速公路”。因此,企业通过仔细规划路线、采用混合工作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后,都可以在自己的车道上以预期的速度实现其数字化目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三星与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合作,将其应用引入智能电视。2025年三星电视用户可立即使用,2024和2023年款设备将通过系统更新获得支持。用户可通过打字或语音提问,Perplexity还为用户提供12个月免费Pro订阅。尽管面临版权争议,这一合作仍引发关注。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苹果M5 MacBook Pro评测显示这是一次相对较小的升级。最大变化是M5芯片,CPU性能比M4提升约9%,多核性能比M4 MacBook Air快19%,GPU性能提升37%。功耗可能有所增加但电池续航保持24小时。评测者认为该产品不适合M4用户升级,但对使用older型号用户仍是强有力选择。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