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以“信心与活力”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财经峰会在上海举行。曙光节能凭借其在数据中心行业领域的创新技术及行业影响力,一举斩获“杰出科技创新奖”这一殊荣。曙光节能总经理何继盛先生作为企业代表上台领奖。
中国财经峰会是集国内众多财经及大众媒体之力打造的一项大型活动品牌,历时9届。财经峰会始终在探寻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动力,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交流平台之一。
曙光节能因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突出贡献,受邀参与其中,与各界人士共同分享数据中心行业领域的尖端科技。
在“新基建”浪潮之下,数据中心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挥着巨大的战略意义。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权衡着“中国计算”的速度,曙光节能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将不断推进数据中心先进技术及创新理念的发展。
作为首家以液冷服务器和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高科技企业,曙光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且已大规模商业应用,目前,曙光节能的冷板液冷服务器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
曙光节能也是率先研发并推出全浸没相变式服务器液冷技术及全浸没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厂商。其产品将率先应用于国家尖端重大科研装备中,并很快进入更广泛的商业推广。
何继盛表示:我们做的是数字经济底层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实际上是信息化时代的支撑平台,也可以叫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但现在面临一个比较大的痛点,主要的就是在能耗方面。
现在数据中心单体体量越来越大,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年电费大概到上亿或者上十亿,占到运营成本的60-70%,电能消耗比例过大,从企业运营成本角度来讲,我们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支撑系统上面耗电量最大的分支是制冷系统,它的耗电量跟IT设备本身的耗电量基本持平,近些年,数据中心在节能减排方面,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在冷却方面。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风冷这一代的技术已经做到最大的极致但仍满足不了数据中心进一步发展。
曙光节能大概在2001年前后已经预判到这个趋势,在国内最早提出来“液冷服务器”的概念,经过将近10年的研发,我们终于把这个产品实现了工程化、产品化,并且推向市场,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确实给数据中心能耗水平下降带来极大改变。这些液冷技术能够给整个IT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助力,减轻能耗负担。
何继盛表示: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在2017年左右,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超过三峡大坝一年总体的发电量;2018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已经超过了三峡大坝+葛洲坝的发电量,在整个社会用电量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这也使得各个地方政府、各个主管部门关注到这一点,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肯定还有很高速的需求,国家同样鼓励发展。
我们看到最近各个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提出来高标准、高要求对数据中心能效水平的参考值。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相信在这种更高的标准要求之下会带动更多技术、产品的发展,激励新技术新成果的发展。
何继盛表示: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趋势早在2011、2012年的时候我们已经作出这样的判断了,因为最主要基于两个比较大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数据中心能耗水平,它代表的是社会效应,需要有更好的数据中心的制冷方式提高企业自身经营效益,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产设备(IT、服务器、网络),尽量降低辅助能源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二个原因:从IT本身的技术趋势来看,芯片的技术这几年按照“摩尔定律”发展,近几年发展速度变慢,随着集成工艺技术的提高,芯片的散热成为一个新问题。半导体有一定的工作温度的要求,超过工作温度,可能会有熔化危险等等,所以芯片厂商会限定温度,比如说90度左右。
可以理解为,芯片的理论性能很卓越,如果散热做的不好的话,性能将大打折扣,超高温会导致服务器宕机,所以液冷技术为芯片发展另辟蹊径。
何继盛表示: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IT服务息息相关,它本身的体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往往更愿意选择用电费用比较低的地区,用电费用比较低的可能是相对远一点的区域。
有的数据中心为降低能耗成本自然温度比较低的,这样可以利用自然冷源散热,这些会导致数据中心远离使用者,因为使用者大多是大中城市的,所以会带来一些应用体验的下降,延时、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液冷技术可以把数据中心建的更贴近人居住的地方,大家使用体验会提高,这是一个对消费者来讲,比较直观的体验。
对于建造者来说,采用液冷数据中心建设密度,是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10倍以上,原来需要100平方米才能建一个数据中心,现在可能10平方米,甚至更少。
从建造者到使用者,液冷高密度数据中心带来的优势已经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
何继盛表示:目前来讲,我们整个液冷技术有两代技术,一个是冷板式,一个是浸没式。
冷板式液冷在2015年已经实现产品化量产,很多国家重大级国家项目里面都有应用,甚至商业化的项目都有应用。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很快会进入到比较高成长的区域,我们会做好这方面的市场布局,给更广泛的用户提供这些方面的产品、服务和整体的解决方案。
浸没式液冷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技术处于领先的位置,目前来讲,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比较大规模的部署,我们会把这个产品做的更加产品化、更加广泛应用,这可能是我们未来下一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先行,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成熟,真正把数据中心带入到液冷的时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研究表明,现有的公开 AI 模型在描述大屠杀历史时过于简单化,无法呈现其复杂性和细微之处。研究人员呼吁各相关机构数字化资料和专业知识,以改善 AI 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述。他们强调需要在 AI 系统中加入更多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在审查和信息获取之间寻求平衡。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