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洪流与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存储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曙光存储新品暨品牌发布会于近日成功举办,展示了其在存储技术上的最新成果,更深刻揭示了存储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此次发布会以“先进存力,凝聚数据要素”为主题,向业界宣告了曙光存储在全闪存阵列和分布式存储领域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分享了其在绿色存储、存算一体、行业应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与实践。
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新凤告诉记者,面对AI时代对存储性能的高要求,曙光存储以前瞻性的眼光,早在三年前便开始了对全闪存存储的布局。从SATA全闪到NVMe全闪的转变,不仅是介质技术的飞跃,更是对存储架构的深度优化。
曙光存储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旅程。自2006年投身存储领域,曙光始终紧跟技术趋势,从分布式存储起家,到如今的全闪存阵列,每一步都踏准了技术演进的节拍。曙光存储以“强者恒存”为理念,致力于通过“强存、智存、通存”三大策略,推动数据要素在产业中的高效应用,构建起一套先进的存力体系,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亿级IOPS全闪存阵列,全球首秀
曙光存储此次推出的FlashNexus集中式存储产品,是全球首个亿级IOPS全闪存阵列,标志着存储行业迈入了性能新纪元。该产品不仅打破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的性能天花板,更是业界首个实现百控级扩展能力的产品,综合性能超越同类产品50%以上。
中科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新凤,发布FlashNexus集中式全闪新品
FlashNexus采用的NexusMatrix矩阵互联架构和RAID-QC校验技术,确保了行业最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99.99999%的极致标准。
更为创新的是,曙光存储在业界首次提出了“通存”理念,通过集中式与分布式存储同源的软件架构,实现了数据在不同存储形态间的无缝流动,极大地提升了资源池率,降低了用户的数据总拥有成本。
曙光存储首创“通存”方案
曙光存储全闪存产品总监卫然介绍道:“我们利用在分布式存储上积累的NVMe端到端全路径优化技术,将其移植到集中式存储中,从而在短时间内推出了性能卓越、架构成熟的集中式全闪存新品。”在2022年的IO500测试中,曙光存储多项指标位居全球第一,这背后是对SSD性能的极致挖掘和I/O路径的深度优化,为AI大模型等高要求场景提供了坚实基础。
分布式存储升级,AI应用加速器
曙光ParaStor分布式存储系统迎来全面升级,全平台性能提升20倍以上,被喻为“最懂AI的存储”。该系统针对AI大模型应用进行了深度优化,创新推出五级数据加速技术,包括本地内存加速、BurstBuffer加速层、XDS双栈兼容减少CPU中断、网络加速以及存储节点高速层,使得AI模型训练速度提升10倍以上。曙光存储的这一举措,无疑为AI时代的数据处理与应用加速提供了强大的存储底座。
曙光存储“智存”——ParaStor分布式全闪系列升级
面对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耗问题,曙光存储走在了绿色存储的前沿,推出了业界首款液冷存储系统——ParaStor液冷存储。该系统利用曙光在液冷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实现了从计算到存储的全面液冷处理,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的PUE值,为用户带来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曙光存储运营总监石静介绍说,华南理工大学的存算一栈式数据中心项目,便是液冷存储技术成功应用的典范,不仅降低了能耗,还提高了计算与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PUE值降至1.2以下,为绿色数据中心树立了新标杆。
在存算一体的探索上,曙光存储凭借自研技术与开放生态,实现了存储与算力的深度融合。通过自研的XDS技术,曙光存储能够与多种计算卡高效协同,数据可以直接绕过传统的内存和网卡路径,直达存储,大大缩短了I/O路径,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在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场景下,曙光存储提供的存算一体液冷方案,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性能,还确保了数据的安全与合规,满足了行业客户对数据时效性和安全性的双重需求。
数据安全作为存储领域的生命线,曙光存储对此有着全方位的考量。卫然强调,从硬件到操作系统,曙光均采用全国产、全自主可控的技术,确保数据安全不受外部干扰。在软件层面,曙光通过丰富的数据管理、安全机制及容灾恢复能力,为数据的可靠性筑起了坚固的防线。针对AI场景,曙光还推出了五级分级技术,不仅提高了SSD的使用寿命,也实现了数据流动的全程可追溯,满足了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定制化需求。
曙光存储在液冷技术、芯片级优化等方面的探索,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存储行业的领导地位。曙光存储在生态合作上的开放态度,使得其存储产品能与不同算力平台协同,实现了存算一体的新模式。通过与友商的合作,曙光存储在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AI时代的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强者恒存,持续推动产业进步
尽管近年来分布式存储风头正劲,但曙光存储并未忽视集中式存储的价值。张新凤指出:“集中式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的界限正在模糊,集中式存储在I/O路径上的优势,尤其是在热点保护方面,使其在特定场景下依然不可替代。”曙光存储在保持分布式存储优势的同时,将集中式存储的扩展能力和性能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与分布式存储同源技术的融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曙光存储提出的“通存”理念,打破了传统存储形态的壁垒,实现了数据在集中式、分布式、云存储资源池之间的自由流动,极大提升了资源池利用率,降低了用户的数据拥有成本。这不仅是对存储架构的革新,更是对数据要素流通的深刻理解。通过“强存、智存、通存”的全面布局,曙光存储为用户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从架构到生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曙光存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众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从助力中国移动新型智算中心承载海量数据,到与中国石油共同构建云计算资源池,曙光存储以其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存储产品,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在金融领域,曙光存储帮助华夏银行实现了检索速度10倍的提升;在教育行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存算一栈式数据中心,展现了曙光存储在绿色计算和高效存储上的领导地位。
结语
曙光存储新品发布会不仅展示了公司在存储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传递了对存储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在数据爆炸性增长和AI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曙光存储以技术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探索存储技术的无限可能,正逐步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绿色、智能的存储新生态,为数据时代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张新凤表示:“我们与客户共同成长,深入理解不同行业对存储的需求,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方案创新,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存储解决方案。”曙光存储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强者恒存”理念的生动诠释,预示着一个数据无界、存力无限的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