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过“硅立方”。
近日,中科曙光新一代浸没液冷计算机“硅立方”,凭借一流设计及性能从6000多件参评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曙光方面表示,曙光产品多次获得红星奖、德国红点奖等国际级设计奖项,设计已成为曙光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红星奖”是中国设计界顶级奖项之一,该奖于2006年设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联合发起,至今已评选13年,与德国“红点”、美国“IDEA奖”等设计奖齐名。
自创立以来,“红星奖”大大促进了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设计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包括ARJ21国产支线喷气式客机、新能源重型卡车、立式精密加工中心等国产产品获得过“红星奖”。
在12月11日的颁奖典礼上,“红星奖”主办方表示,“硅立方”采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具有能效比高、通用性强、易运维管理、模块化设计等诸多优势。其PUE突破性降至1.04(全球数据中心PUE平均值为1.58)能效比提升超30%,并已成功大规模部署。
在人机交互设计与工艺方面,“硅立方”系统框架采用模块化合金设计提升承重能力,门体及侧板采用中真空蜂窝芯工艺双层铝合金板,在保证平整度的同时提升系统整体温控和隔噪性能;计算模块节点采用铝镁合金压铸工艺,提升了节点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转,人性化助拔锁紧结构设计,易于操作手感舒适。
设计创意上,“硅立方”计算节点呼吸指示灯符面板矩阵式排列,科技感十足,搭配门体蓝光电磁锁,映嵌曙光“星云”系列视觉艺术创作:红色星云图案与中国牡丹及敦煌飞天的造型元素相融合,在深蓝色星海中绚丽绽放,承载曙光先进计算之美。
曙光“硅立方”全面实现对科学研究、仿真模拟、人工智能等计算领域的广泛支持。通过研发“硅立方”计算机,曙光公司积累了大量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技术专利,仅“液冷”核心专利已达40项。
除设计领域的“红星奖”外,凭借优异节能效率和创新计算架构模式“硅立方”相继荣获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SC19全球超级计算机大会“创新卓越奖”及首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中国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领军企业”等奖项。
曙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牛旭介绍,近年来包括“硅立方”在内的曙光产品多次获得中国设计红星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中国好设计奖及德国红点奖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奖项,设计已成为曙光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