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过“硅立方”。
近日,中科曙光新一代浸没液冷计算机“硅立方”,凭借一流设计及性能从6000多件参评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曙光方面表示,曙光产品多次获得红星奖、德国红点奖等国际级设计奖项,设计已成为曙光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红星奖”是中国设计界顶级奖项之一,该奖于2006年设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联合发起,至今已评选13年,与德国“红点”、美国“IDEA奖”等设计奖齐名。
自创立以来,“红星奖”大大促进了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设计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包括ARJ21国产支线喷气式客机、新能源重型卡车、立式精密加工中心等国产产品获得过“红星奖”。
在12月11日的颁奖典礼上,“红星奖”主办方表示,“硅立方”采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具有能效比高、通用性强、易运维管理、模块化设计等诸多优势。其PUE突破性降至1.04(全球数据中心PUE平均值为1.58)能效比提升超30%,并已成功大规模部署。
在人机交互设计与工艺方面,“硅立方”系统框架采用模块化合金设计提升承重能力,门体及侧板采用中真空蜂窝芯工艺双层铝合金板,在保证平整度的同时提升系统整体温控和隔噪性能;计算模块节点采用铝镁合金压铸工艺,提升了节点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转,人性化助拔锁紧结构设计,易于操作手感舒适。
设计创意上,“硅立方”计算节点呼吸指示灯符面板矩阵式排列,科技感十足,搭配门体蓝光电磁锁,映嵌曙光“星云”系列视觉艺术创作:红色星云图案与中国牡丹及敦煌飞天的造型元素相融合,在深蓝色星海中绚丽绽放,承载曙光先进计算之美。
曙光“硅立方”全面实现对科学研究、仿真模拟、人工智能等计算领域的广泛支持。通过研发“硅立方”计算机,曙光公司积累了大量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技术专利,仅“液冷”核心专利已达40项。
除设计领域的“红星奖”外,凭借优异节能效率和创新计算架构模式“硅立方”相继荣获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SC19全球超级计算机大会“创新卓越奖”及首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中国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领军企业”等奖项。
曙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牛旭介绍,近年来包括“硅立方”在内的曙光产品多次获得中国设计红星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中国好设计奖及德国红点奖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奖项,设计已成为曙光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网络和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提供商NetBox Labs完成3500万美元B轮融资。该公司是开源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平台NetBox的商业化运营方,服务数万家企业用户,包括数十家财富500强公司。NetBox已成为现代技术基础设施构建、管理和自动化的标准平台,可加速创新、简化运营并支持AI应用场景。
这项研究开发了VIDEO-RTS系统,仅用传统方法3.6%的训练数据就让AI学会了真正的视频推理能力。系统采用"纯强化学习"跳过死记硬背阶段,结合"稀疏到密集"的自适应推理策略,在五个权威测试中平均准确率提升2.4%。这一突破性进展可能改变AI视频理解的发展方向。
ITPro Today针对IT专业人士进行的边缘计算策略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对边缘计算概念仅"有所了解",21%的组织IT预算中边缘计算投资不足5%,而33%的组织至少投入10%。性能提升和安全性是采用边缘计算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和数据缓存是主要应用场景。Microsoft Azure IoT Edge是最广泛使用的边缘平台,混合云-边缘模型成为主流架构。成本仍是边缘计算采用的最大障碍。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能够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机器人系统SRT-H。该系统采用分层决策架构,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8次完整手术测试中实现100%成功率。系统通过观看16000个手术轨迹学习,能够像人类医生一样观察、判断和纠错,代表了手术机器人向真正自主化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