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IT168 2012年11月7日
关键字: 戴尔 Active System 灵动系统 vStart
几十年来,当IT系统逐步从大型机演变为小型机,进而迈入PC机时代,IT基础架构的各个组成部分: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等系统就独立成为各自的产业生态链,并深刻的影响了用户的采购模式。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应用模式的蓬勃发展,原本各自为政的采购与管理模式已经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融合基础架构的出现则显著改善了用户的管理挑战。
当前,融合基础架构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产品或者方案类别并大行其道,如今,戴尔也在融合基础架构方案上倾注了大量投资,并宣布推出融合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施的一体化融合基础架构Active System(灵动系统)。
Active System灵动架构
“Active System是一套融合服务器、存储、网络及系统环境的事先集成并预先配置的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Active System安装后即可使用,并满足客户针对具体应用的工作流优化需求。”日前,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部总裁Marius A. Haas来到中国,向媒体记者介绍戴尔Active System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特征,并对戴尔企业级战略进行了全面阐释。
▲,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部总裁Marius A. Haas
据介绍,戴尔Active System灵动系统中包含一套Active System Manager,对整体系统环境进行管理,大幅降低整体系统管理复杂性,并提升整体资源效率。Marius介绍,Active System Manager首先提供了管理方面的灵活性,通过Active System Manager的自动化及工作流操作,用户从加电开机到部署上线,可充分简化75%的操作步骤,提升用户响应时间。其次,Active System Manager还提供了全面性的管理功能,可帮助清晰了解系统中服务器、存储及网络的资源配置状况。
同时,Active System Manager还提供管理的全面性,从系统层根据不同工作负载的需求协调资源配备,全面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并进一步提升能效,通过Active System Manager,Active System每瓦能耗比提升了45%;此外,Active System Manager强调管理灵活性,提供模块化可扩展架构,通过紧凑合理的机架空间排布将每级加计算密度提升2.3倍,进一步提升整体计算能力。
此外Marius强调,戴尔Active System Manager可对用户数据中心整体基础架构进行管理,管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戴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可对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管理工具。
谈到Active System融合基础架构未来的市场前景,Marius表示:“预计2016年有20%的客户采购的时候会同时购买系统和解决方案,预计戴尔Active System的增长趋势将遵照这一市场趋势,也许戴尔的增长还将快过市场平均增速。”
“侧重应用程序的管理,而非应用程序”
戴尔本次发布的Active System极容易让人联想起戴尔此前发布vStart,vStart同样是融合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融合解决方案,并采用了虚拟化环境管理工具VIS作为管理系统。
谈到Active System与vStart之间的区别,Marius解释道:“vStart帮助我们更快的把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一体化产品推向市场,但相比Active System,vStart在系统管理层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ctive System采用Active System Manager作为管理系统,在整体资源协同配置、应用工作流管理方面有很大增强。未来Active System Manager管理系统还将内置到其它vStart模式下。”
据介绍,Active System提供了两种配置模式,一种是预配置系统,也就是将标准化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组件打包组成的标准解决方案包;另一种则是可定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可提供具体的工作流,戴尔将根据工作流提供优化后的基础架构模型,提供附加价值的管理性。“客户希望把现有系统更快的迁移到云上。” Marius补充。
实际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负载的兴起,一些厂商早已开始关注融合基础设施方案,例如IBM、HP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并将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拓展到了应用层面,显然戴尔对此有自己的理解,现场Marius强调:“戴尔侧重于应用程序的管理,而不是应用程序。”
亚太区解决方案副总裁Phil Davis解释道:“戴尔Active System更加侧重基础架构层,给客户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在应用层留有了大量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业内一些厂商倾向于推出全堆栈的系统,实际上会造成客户锁定。戴尔则在保留客户架构的基础上,提供给客户更多的选择空间。”
谈到戴尔与IBM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的策略区别,Marius解释:“首先,IBM有大量传统服务器,IBM需要把其传统服务器技术融入Puresystem系统,为此需要做一些平衡和妥协,戴尔面向未来仅有X86解决方案,Active System从设计之初就基于X86架构;其次,戴尔面向中端市场,从中端用户切入,并游刃有余的向上、向下扩展;同时,戴尔Active System融入了戴尔独特的存储解决方案,如Equallogic、Compellent等独特的存储技术进一步提升Active System整体性能和应用价值;最后,戴尔对Quest的收购使戴尔获得了自上而下完善的管理架构,例如VIS管理物理、虚拟基础环境,Quest实现对应用程序的管理。”
“一般来说,客户在选择合作伙伴来构建企业基础架构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的时候,客户开始会关注经济性因素,后来会更加关注扩展性,包括向上、向下以及横向扩展多个层面,以求IT基础架构与企业业务相匹配。”Marius谈到。
“戴尔则主要立足中端市场,满足中端市场用户的业务发展并进行相关的方案设计,戴尔解决方案拥有强大灵活的扩展能力,例如戴尔Compellent存储系统的纵向扩展能力使得用户存储投资回报率达到397%;戴尔Force10网络系统出众的横向扩展能力使得29000网络架构中的用户过载率为零;此外,戴尔超大规模服务器集群扩展能力可将数据中心PUE降到1.03的水准;而借助预先集成的系统可扩展性,用户获得投资回报的速度是以往的6倍。”
戴尔转型关键点
早在5年前,戴尔就在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的带领下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之旅, 这家曾经的“PC直销怪兽”将目光瞄准了规模更大、利润更为丰厚的企业级IT市场。近年来,戴尔转型的步调紧凑而有效,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Marius介绍:“戴尔整体方案在企业级市场迅速增长,根据2012年Q2(上季度)的财务数据,戴尔所有的产品线都取得了强有力的增长,整体企业级业务的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2%,快于竞争对手。摩根斯坦利的CIO采购需求调研表明用户在戴尔服务器和存储方面的计划支出持续增长,超过IBM、HP和EMC。”
Phil则对戴尔亚太区市场份额做了进一步补充:“包括硬件和服务,目前戴尔服务器在亚太区市场份额达到24%,意味着每四台服务器中就有一台戴尔服务器在运转。戴尔服务器在中国的确市场份额也排名第一,意味着中国客户对戴尔服务器产品的认可。存储和网络方面,中国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全球市场平均增速的5-8倍,因为戴尔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了成本方面的颠覆性改进,包括前端购买成本和后端管理成本。”
戴尔认为一系列增长的业绩数据表明戴尔转型的策略行之有效,并预见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将达到1100亿美元,并期待在其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我们的增长证明我们的价值主张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四个领域的应用市场,在数据洞察、云、集成系统、移动性四个战略市场领域为客户提供价值。”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数据洞察将使得存储市场规模达到410亿美元;2015年,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此外到2015年,1/3的客户将在采购时优先选择集成化解决方案,这部分市场规模将达到980亿美元;最后移动应用层面,2015年,包括终端和数据中心,整体移动应用市场规模达到8180亿美元,仅VDI(虚拟桌面)应用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00亿美元。
戴尔正在转型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且渐入佳境,这家传统的PC直销怪兽正以自己的方式抓住云时代的独特机遇,完成自身的蜕变。然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使得市场和应用环境都空前复杂,对用户而言,融合基础设施并非“1+1=2”如此简单的算术,更加期待厂商能够提供针对应用优化的、与业务联系更为紧密的融合基础架构,期待“1+1>2”的效果。融合基础设施作为一类新的产品形态必将在未来大行其道,如何在融合基础架构中融入对应用和业务的理解将成为未来赢得市场的关键,戴尔转型已然到达关键点。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