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加速器已经成为同类产品中耗电量最大的选项之一,但这些芯片却仍旧在Green500榜单中占据着全球最具可持续性超级计算机的主导地位。
在这份两年一度评选出的榜单上,十大最节能系统中有八家采用了英伟达部件,其中五家由该GPU巨头的1000瓦Grace Hopper超级芯片(GH200)负责驱动。
这些融合了基于Arm Neoverse V2设计的72核Grace CPU及480 GB LPDDR5x显存,同时配有96至114 GB HBM3或HBM3e内存的H100 GPU,在高性能计算(HPC)社区中可谓大受欢迎。
在最新的Green 500榜单上,这款芯片为能效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大系统提供支持——分别是EuroHPC的JEDI和Romeo HPC Center的Romeo-2025设备。二者在高性能Linpack基准测试中分别实现了每瓦727和709亿次浮点运算性能——当然,均为FP64精度。
这两套系统几乎完全相同,均使用Eviden BullSequana XH3000平台构建而成,且使用相同的GH200加速器。英伟达的GH200还与Isambard-AI Phase 1(688亿次/瓦)、Jupiter Exascale Transition Instrument(679 亿次/瓦)和 Helios GPU(669亿次/瓦)一道在榜单上为位列第四、第六和第七的设备提供支持。
Jupiter百亿亿次开发设备
与此同时,英伟达备受推崇的H100则为能效榜上排名第五、第八和第九的设备提供支持,包括Capella、Henri以及HoreKa-Teal系统。
不过英伟达能否在Green 500榜单中继续保持高位,恐怕值得怀疑。其Grace-Balckwell超级芯片已经正式发布规格,普版GB200功耗高达2.7千瓦,GB200 NVL4版功耗更是达到5.4千瓦。
而新一代产品,未必能提供更高的每瓦计算能力。
从2020年的A100到2022年的H100,其FP64性能跃升了约3.5倍。然而与1.2千瓦的Blackwell相比,700瓦的H100在FP64矩阵数学运算方面实际上更强。事实上,对于FP64精度的场景,Blackwell架构的唯一改进就是矢量数学,这款即将推出的芯片将性能提升了32%。
因此,虽然目前英伟达Green 500榜单上仍占据高位,但AMD也依旧维持着一席之地。事实上,正是Zen家族的MI300A加速处理单元支撑起了在最新榜单上排名第三的Adastra 2系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大熟悉,AMD的MI300A发布于不到一年之前,它将24个CPU核心和六个CDNA-3 GPU芯片融合至同一APU当中,板载HBM3内存高达128 GB,可配置热设计功耗(TDP)为550到760瓦。而且至少从纸面上看,该加速器的HPC性能已经达到H100的1.8倍。
Adastra 2由HPE Cray使用EX255a刀片服务器(与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采用同款设计)制造而成,能效达到每瓦690亿次。无独有偶,能效榜上排名第十的系统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另一台基于MI300A的设备,名为RZAdams,能效为每瓦628亿次。
规模扩展成最大难题
Green 500榜单上前十名中的所有系统,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在20兆瓦限制内实现百亿亿次算力的目标——换算下来相当于每瓦对应50亿次算力。但事实证明,要在规模扩展的同时保持这样的能效水平却极其困难。
观察Green 500榜单上能效最高的三套系统,不难发现它们的体量都很有限。JEDI的额定功率仅为67千瓦。相比之下,瑞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AIps机器(Top 500榜单中最强大的GH200系统)在HPL基准测试中实现了434千万亿次算力,能耗则为7.1兆瓦,对应的每瓦610亿次性能仅在能效榜单中排名第14位。
Adastra 2的情况也差不多,规模甚至还不及JEDI,额定功率仅有37千瓦。如果能够保持住每瓦690亿次的算力,那么实际只需要耗费25.2兆瓦电力就能达到El Capitan 1.742百亿亿次的性能。可真实情况下,El Capitan需要近29.7兆瓦的功率才能支撑起这样破纪录的算力水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在量子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两款新型量子处理器。Quantum Nighthawk配备120个量子比特和218个新一代可调耦合器,比前代产品增加20%耦合器,可执行复杂度提升30%的电路。Quantum Loon是实验性处理器,展示了实现极低错误率和高效错误恢复的所有组件。IBM计划2026年底确认首批量子优势案例,并于2029年交付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平台。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CIFT系统首次解决了机器人"近视眼"问题,通过精确控制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比例,让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提升54%以上。该系统包含多视角视频增强引擎MVAug和数据组合优化策略,能够预测数据失效的"去相干点",确保机器人学习真正重要的任务特征而非环境表象,为实用化通用机器人奠定了重要基础。
VDURA数据平台第12版本通过扩展元数据计算、添加系统级快照功能和支持叠瓦磁记录硬盘来降低每TB成本。新版本引入弹性元数据引擎,可动态扩展元数据节点,将元数据操作性能提升最多20倍。快照功能支持即时的节省空间的数据集时点副本。SMR硬盘支持通过智能写入放置引擎,在不影响吞吐量的情况下每机架增加25-30%容量。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earch-R3系统成功解决了大语言模型推理与搜索分离的问题,通过两阶段训练让AI在深度思考过程中直接生成搜索向量。该系统在多个领域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特别是启用推理后性能提升明显,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推理与搜索统一的新范式,展现了从专门化向通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