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发布一系列转型战略支持公告

英特尔本周一发布一系列重要公告,也成为该公司CEO Pat Gelsinger领导之下努力推动转型的积极指标。

消息一出、谣言四起,如今芯片巨头董事会会议再次对Gelsinger的战略举措表示支持,披露称将与亚马逊云科技及美国国防部达成交易,并着手推动内部重组计划。

英特尔发布一系列转型战略支持公告2024年6月4日,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在台北2024年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4)的主题演讲中手持晶圆样品。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为英特尔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本文将带大家一一解读这些公告,并结合之前Gelsinger的访谈内容分享更多见解与发现。

交易1:亚马逊云科技为英特尔提供战略证明点与长期参考客户

作为全球头号云服务商,亚马逊云科技与英特尔签署了一份为期数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框架”协议,用于晶圆和定制至强6芯片。该协议涵盖英特尔多个生产节点,包括即将推出的18A、18AP以及14A。事实上,协议约定亚马逊云科技将与尚未成熟落地的14A制程节点保持五年以上合作——这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承诺。

首先推出的是基于Intel 3节点的定制至强6处理器。在访谈当中,Gelsinger坦言他无法具体解释“定制”的细节含义,只表示其功能性超越了现有产品,具有可定制电压与主频。这里猜测其可能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某些网络与AI IP元素。以此为基础,后续基于18A制程的“AI结构”芯片可能会支持亚马逊自己的Trainium和Inferential AI芯片,以及可能的异构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器以及英伟达及AMD的GPU。这将与亚马逊云科技的Elastic Fabric适配器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在我看来,这项协议在多个层面上都极具现实意义。首先,亚马逊云科技和其他云服务商都希望实现芯片定制,借此满足他们极具针对性的数据中心需求。英特尔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两家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英特尔芯片架构的共同开发体系做出各种创造性的探索。通过添加定制至强6芯片,亚马逊云科技将在Arm(Graviton)和现有x86架构之上拥有一定程度的芯片定制自主权。

其次,亚马逊云科技是Intel Foundry的主要客户,也是极佳的参考客户案例。这当然意味着资金的注入,而且除此之外,亚马逊云科技也将用实际行动证明Intel Foundry有能力支持全球技术巨头的业务需求。Gelsinger还引入这笔交易,作为数据中心x86技术战略扩张的证明点。

总的来说,这肯定是件好事——也是英特尔以往所欠缺的一项战略性长期交易。如果能够让头号云服务商与自己稳定合作,而且围绕的是两款高度定制的芯片——其一基于代工业务、其二为定制化服务器芯片——那必然预示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凭借这项协议,亚马逊云科技和微软将共同力挺英特尔领先的18A制程工艺,成为另外一项重要的积极推动因素。

反对者可能会问,“那么Inferentia、Trainium和Graviton又该怎么办?Intel Foundry为什么不接手生产这些芯片?”(部分原因在于,亚马逊云科技已经与台积电就这些芯片签订了长期生产协议。)但乐观主义者则会看到,“人得先学走、然后再学跑。这至少代表着英特尔初步迈进了AI ASIC和Graviton的大门。”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更站乐观主义者这头。带有定制网络与AI模块的至强6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一直期待AMD能够拿出的半定制化产品——如今反而是英特尔在加紧落实这项目标。

交易2:签署“安全飞地”协议

这个由《芯片与科学法案》资助的机密项目,在未来几年内将为英特尔带来高达30亿美元的收入。这当然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而且资金很快就会到账。但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Intel Foundry的又一次胜利,也是Gelsinger过去几年间一直致力于为英特尔打造高度安全供应链的成果与呼应。

这延伸了通过SHIP、RAMP-C和其他秘密项目完成的工作,可能其中还有DARPA、CIA乃至NSA国安局的支持。(再次强调,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合理猜测。)SHIP让国防部获得了先进的封装技术,RAMP-C则专注于为国防部体系和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微软和 IBM 等重要国防供应商提供定制芯片晶圆。

由于这笔交易的细节秘不示人,因此我们并不清楚英特尔到底能够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即使是在签署了保密协议的情况下,Gelsinger也拒绝做出进一步说明。这里随意猜测:“安全飞地”项目可能是为国防部、国安局和DARPA设计晶圆;可能是提供封装方案;也可能是确保其他公司(比如英伟达?)的供应链安全。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这与英特尔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85亿美元CHIPS法案交易无关。

Intel Foundry将进行“分拆”

上周有媒体文章重点讨论了当前分拆Intel Foundry的不合理性——但这里的重点在于“当前”。本周我们发现英特尔确实制定了分拆计划,该公司正在将Intel Foundry设立为独立子公司。未来Intel Foundry将拥有自己的运营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目前的领导团队则继续保留原职并仍向Gelsinger直接汇报。

英特尔现任掌门Gelsinger认为,这样的结构调整将带来一系列重大助益。首先,它将为外部代工客户提供更加清晰、透明的责任划分机制。虽然Gelsinger也承认将代工跟产品业务“结合起来会更好”,但他同时表示希望外部代工客户“能完全相信代工厂就是他们自己的制造设施”,而这必然离不开独立监督。他的目标是让所有代工客户“将Intel Foundry视为未来可靠且均衡的供应链选项”。

其次,随着英特尔产品及Intel Foundry两条业务线愈发相互独立,分别安排也让英特尔能够在未来更灵活地为不同分支建立独立的资金来源。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Gelsinger和英特尔董事会正在密切关注公司资本结构并努力建立所谓“高效的资本支出环境”。

我在对话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将Foundry业务分拆出去是合理的,那为什么要等到现在?为什么不在六个月甚至一年之前就着手进行?

Gelsinger的回答是,几年之前刚刚担任CEO时,这两项业务“高度混合”,“将它们厘清”的过程非常缓慢,例如将Foundry和产品转移至不同的ERP系统当中。他总结道,“英特尔是一家拥有55年历史的综合性整体企业……如果能够早一天进行,我当然希望能早一天动手。但我不太确定,哪怕是按照目前的速度,我们也不一定能提早完成。”

至于外部代工客户会如何看待这种拆分,我个人这样理解:如果通过设立独立的董事会、运营结构和章程,英特尔能够让Foundry业务在批评者眼中具有真正的独立性,那这很可能会对高通、博通、苹果甚至是AMD等潜在客户产生重大影响。独立的结构可能会吸引到那些担心英特尔与其设计方案产生竞争的领先客户。如果美国政府要求美国企业为关键技术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国防领域)自主进行芯片设计和制造,那么英特尔的定位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在AMD、苹果、博通和高通看来,Foundry的成功程度首先取决于技术、其次取决于新章程设定的治理条款,包括投票、运营协议和董事独立性。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德国、波兰及马来西亚的扩张项目有所放缓

这一条更简单。为了更好地控制资本支出,确保制造投资与当前需求相匹配,英特尔决定将其在德国和波兰的晶圆厂扩建项目暂停两年,同时依靠爱尔兰晶圆厂近期扩大的产能消化欧洲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将放慢马来西亚先进封装设施的建设速度,以使其完工并同市场条件保持一致。至于对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以及俄勒冈州的新增制造产能的投资则保持不变。

这种资本投资合理化举措是务实的——应该会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包括债务、现金和运营费用。英特尔正在应对欧元区政府资助技术的现实、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以及自身需要实现上月宣布重组时向投资者承诺的百亿美元成本节约目标。

英特尔业务部门重组

本着精简业务架构的精神,英特尔正在重组其部分业务部门。旗下边缘计算和汽车业务被纳入客户计算部门,该部门继续由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负责管理。硅光子技术部门被纳入由Justin Hotard统领的数据中心与AI部门。其网络和边缘业务部门(简称NEX)继续由Sachin Katti领导,重点关注网络和通信业务。软件及孵化业务(可能包含量子和神经形态研发)将被整合到各核心业务部门之内以简化流程。

老实讲,除了Gelsinger和董事会之外,我也不确定这些举措到底取得了多大的精简效果。但从理论上讲,如果一定要转移边缘和汽车业务,那么其更应该被划入客户计算部门、而非数据中心和AI部门。至于硅光子业务,确实更合适数据中心和AI部门,毕竟其服务对象主要就是英特尔自己。此外,网络和边缘业务部门的经营重点也非常清晰准确。

那么,新增业务会分散客户计算部门和数据与AI部门的关注重点吗?我不知道,或者这些互补业务的彼此合并确实能让“组织更精简、更灵活”。但这只是Gelsinger的良好期望,最终还是要靠时间来给出答案。

明确英特尔的前进道路

在这次电话访谈的开头,Gelsinger曾经坦率表示,“很明显,自从8月1日英特尔宣布其重大重组计划以来,我们一直处于干扰众多、充满挑战的环境当中。”在我看来,他在电话会议上谈到的内容以及英特尔随后公开宣布的消息,确实符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关注者的期待。也许这会消除英特尔转型工作中面临的阻力。

可话虽如此,从Gelsinger开始,英特尔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面临着新的使命和压力。我经常与英特尔的各家大客户交流,他们的普遍态度——即使是英特尔的铁杆支持者——都是,芯片巨头已经没有借口可找,从现在开始必须拼命落实、把承诺转化为成果。

基于上述公告以及英特尔在实施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方面所做的坚实工作,良好的基础已经奠定。很明显,该公司正在采取措施,立足短期和长期之内提高成本效益与竞争力。话虽如此,他们还需要成功裁员超1.5万人,这也很不容易,意味着英特尔必须改变自身工作方式。再次强调,这不是要出售子公司或者清退某些业务,而是裁撤人员,这很可能会带来新的执行风险。

快速而成功的大规模生产Copilot+ PC以及英特尔数据中心产品线下的新一代处理器,显然有助于增强客户信心。在微软的基础之上与亚马逊云科技及国防部签署的更多18A合作协议,也应该会让市场对英特尔的未来更加乐观——尽管实际交付要等到2025年和2026年。不止于此,英特尔还需要达成更多后续目标,包括积极生产18A与14A节点,并推出数据中心低精度AI GPU(同样是在2025年或2026年),借此夺取英伟达和AMD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份额。总而言之,种种潜在迹象已经非常明确:英特尔必须在本周所公布举措的基础之上取得成功,再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如此往复以最终消除人们心中对芯片巨头的怀疑态度。

从长远来看,本周的举措有助于降低风险,应该会增强英特尔投资者和客户的信心。接下来的工作说来也简单——英特尔要像巅峰期的自己那样,完美无缺、坚定不移地把策略执行下去。

来源:至顶网计算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4

09/24

17:12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