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至强能效核产品线总经理Ryan Tabrah宣布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正式发布。英特尔至强6平台将通过全新的能效核与性能核SKU为客户提供灵活的选择,满足从AI和其他高性能计算到可扩展的云原生应用等多种用例和广泛的工作负载需求。
英特尔®至强® 6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 6处理器家族包含6700与6900等系列,其共享通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栈,为多种优化产品提供多功能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其中包括针对DDR5(双倍数据速率)、PCIe 5(外围组件快速互连)、UPI(超级通道互联)和CXL(开放式互连标准)的代际改进:
英特尔至强 6处理器的芯片架构采用全新的先进技术,以提高能效与性能。今日上市的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可提升高密度、横向扩展工作负载的性能和能效,包括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化网络功能、分布式数据分析、内容分发网络,以及消费者数字服务等。凭借高核心密度和出色的每瓦性能,该处理器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能源成本,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针对企业亟需更新老化的数据中心系统以降低成本并节省空间,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能够带来显著的机架密度优势,并以3:1的比例进行机架整合。在媒体转码工作负载上,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可为客户提供4.2倍1的机架性能提升和2.6倍1的每瓦性能提升。得益于能效与物理空间上的优势,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也可为众多AI创新项目释放空间。
此外,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针对网络和边缘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基于英特尔以太网800系列的测试结果显示,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可为用户带来高达2.7倍的5G UPI(用户平面功能)每瓦性能提升2,以及高达3.5倍的下一代防火墙每瓦性能提升3。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计算效率,并支持从5G网络和边缘到云基础设施的计算能力。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intel.cn/content/www/cn/zh/newsroom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英特尔公司,英特尔、英特尔logo及其它英特尔标识,是英特尔公司或其分支机构的商标。文中涉及的其它名称及品牌属于各自所有者资产。
注释:
实际性能受使用情况、配置和其他因素的差异影响。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1 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英特尔®至强® 6上的 7T1条例。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2 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英特尔®至强® 6上的 7N1条例。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3 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英特尔®至强® 6上的 7N2条例。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