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Intel Vision 2024大会上,英特尔发布了为企业客户打造的全新AI战略,同时还公布了诸多最新打造的面向边缘和网络互联的创新产品,旨在以多元化行业AI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应用价值。此外,英特尔亦分享了联合生态伙伴在工业制造、教育及视频会议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落地,全面展示了其在推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实践与重要贡献。
以开放生态和领先解决方案,满足边缘AI多元化需求
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高速发展,客户端和边缘侧对于AI的需求日渐增长,AI已广泛应用于边缘侧的各种场景。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边缘服务市场规模会达到4450亿美元1,其中AI是第一大边缘工作负载。此外,预计到2026年,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2,同时至少50%的边缘计算部署将涵盖机器学习3。
英特尔所提出的企业AI概念,旨在通过在云边端构建的可信赖且具备AI能力的计算平台、标准化可扩展的AI基础设施、安全开放的软件生态系统及规模化、易于部署的端到端AI企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释放AI潜力。
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不同于数据中心和云端,边缘应用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为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AI需要提供包括媒体处理、逻辑推理和通用计算在内的多方面能力,因此边缘系统通常为异构架构系统。其次,边缘应用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特征,不同应用对算力的需求不同,一种产品难以满足所有的需求。为此,英特尔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产品,以满足AI时代用户在网络和边缘端层出不穷的新需求。
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事业部首席技术官、英特尔高级首席AI工程师张宇表示,“英特尔希望与更多中国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先进的技术产品,提供完整、易于部署的行业AI解决方案,促进开放AI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利用边缘AI机遇,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全新边缘与网络互联产品,推动企业AI应用落地
面向AI时代,英特尔丰富的边缘和网络互联产品为满足企业AI对网络的新兴需求,并推动企业AI在边缘端落地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在Vision上,英特尔分享了包括涵盖®酷睿™ Ultra、英特尔®酷睿™、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和英特尔锐炫™显卡系列产品在内的全新边缘平台芯片以及英特尔AI网络连接卡(AI NIC)的最新信息。
随着大模型不断发展,其规模可达到万亿级别,因此在推理和训练实践中往往需要分布式并行系统以达到处理需求。以大模型的训练为例,训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中间结果,需要在不同的加速卡之间传输和分享,而且数据流量具有瞬时大流量高并发的特征,因此极易导致网络拥塞和丢包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现有以太网技术在处理以上问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基于此,英特尔与生态伙伴共同成立了超级以太网联盟(UEC),并通过驱动面向AI高速互联技术(AI Fabrics)的开放式以太网网络创新,推出一系列针对AI优化的以太网解决方案,为AI高速互联技术提供多元化选择,以支持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此外,英特尔将在今年下半年计划推出的ASIC IPU产品基础上进行优化,以开发下一代针对AI网络优化设计的产品,即英特尔AI网络连接卡(AI NIC)。英特尔专为AI打造的连接产品组合预计将于2026年面世,包括英特尔AI网络连接卡(AI NIC)、集成到XPU的AI连接芯粒、基于Gaudi加速器的系统,以及一系列面向英特尔代工的AI互联软硬件参考设计,以更好地满足AI大模型网络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与此同时,英特尔亦针对边缘领域发布了涵盖英特尔®酷睿™ Ultra、英特尔®酷睿™、英特尔®凌动和英特尔®锐炫™显卡的全新边缘芯片,主要面向零售、工业制造和医疗等关键领域,通过内置AI加速器,推动AI能力持续扩展,帮助客户解决如能耗、规格、预算等制约边缘部署的问题,以更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提供更高性能。英特尔边缘AI产品组合内的所有新品将于本季度上市,并将在今年年内获得英特尔Tiber边缘平台的支持。
携手生态伙伴,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多年来,英特尔始终与中国生态伙伴携手合作,以创新软硬件产品组合和先进行业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及渠道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郭威表示,“英特尔将一如既往深入行业,与生态链上的伙伴深化合作,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技术,提供覆盖云、边、端的全栈解决方案以满足教育、工业、零售和医疗等各个细分行业的需求,共同推动‘AI无处不在’。”
在工业制造领域,科东软件新一代智能控制器NewPre 3102搭载新一代英特尔酷睿 Ultra处理器,凭借其配备的CPU、GPU和NPU三大计算引擎,通过AI大模型使机器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理解指令并生成PLC逻辑控制器代码,实现故障检测等操作,提升智能制造的生产效率,以满足工业场景对智能化的高要求,轻松实现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助力工业制造数智化升级。
此外,英特尔携手视源股份、德晟达等合作伙伴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开放式可插拔标准——OPS 2.0。该标准采用先进的可插拔硬件设计,通过计算模块与显示的分离,带来更强的AI算力、更高的显示速率、更短的延时及更好的显示效果,在VR、视频会议、医疗影像诊断、数据可视化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基于OPS 2.0标准,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为用户打造了流畅、快速、灵活、稳定且兼容的智能行业解决方案,以AI赋能,树立商业显示新标杆,满足个人和企业多元化需求。
从PC到数据中心再到边缘,英特尔正在让AI走进千行百业。未来,英特尔将继续与生态伙伴深化合作,不断以开放、可扩展的软硬件平台及全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和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助力企业推进AI创新,把握住AI时代的巨大机遇,加速实现AI无处不在。
说明:
1. https://stlpartners.com/research/edge-computing-market-sizing-forecast-2nd-release
2. Gartner® 新闻稿,“Gartner 表示,到 2026 年,超过 80% 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 AI API 或部署支持生成式 AI 的应用程序”,2023 年 10 月 11 日。
https://www.gartner.com/en/newsroom/press-releases/2023-10-11-gartner-says-more-than-80-percent-of-enterprises-will-have-used-generative-ai-apis-or-deployed-generative-ai-enabled-applications-by-2026
3. Gartner,向数字边缘延伸的超大规模企业,作者:Thomas Bittman,2023 年 7 月 24 日
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455889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