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北京——汽车智能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有效利用创新技术塑造软件定义、可持续、可扩展的车载体验是汽车厂商构筑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英特尔顺应发展趋势,将借助全新的智能座舱整车平台方案和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SoC系列,助力中国市场探索设计和制造智能座舱的新方式。
英特尔整车平台方案领跑软件定义、可持续、可扩展的未来
英特尔采用整车平台级方案,汇聚创新的架构基础和成熟的产品技术,帮助客户打造软件定义、可持续、可扩展的汽车。
依托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的丰富经验,英特尔将帮助客户实现真正的软件定义架构。英特尔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SoC集成了先进的AI PC和数据中心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强大的算力,也将业界最为广泛的AI生态圈引入到汽车行业之中,从而真正满足智能座舱体验的全方位需求。
要达成卓越的性能和成本效益,还要解决技术和商业层面的规模化挑战。英特尔以实现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可扩展性为目标,提出了开放式汽车芯粒平台,相较于完全定制的SoC,这一创新方案使得汽车厂商可以选择将定制芯粒集成到英特尔路线图产品中,摆脱传统流程和开发成本的束缚。
此外,英特尔还成功收购了Silicon Mobility,引入先进的电动汽车能源管理方案,助力行业开启更加可持续的电气化未来。
英特尔携手东软和中科创达绘制智能座舱新篇
2024北京国际车展期间,英特尔宣布将携手东软及中科创达在智能座舱领域展开合作,基于英特尔广泛的产品技术资源和东软、中科创达的丰富行业经验,为汽车厂商带来智能座舱的全新突破。
搭载英特尔新一代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家族,东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可集成ADAS、AVM、V2X T-Box等功能,支持多尺寸屏幕互动、多模态交互和3D UI,及AR导航、DMS、OMS、大模型等高算力算法产品和云服务,并在车内实现离线大模型部署,满足用户隐私需求,带来低延时最佳用户体验。
中科创达打造了整合英特尔产品的先进智能座舱平台,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持多个高清屏幕同时进行3D渲染,为用户带来PC级别的游戏体验。此外,中科创达智能座舱系统还将部署AI大模型,进一步提升响应速度和数据隐私保护能力。
英特尔院士、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
“英特尔同东软和中科创达的合作,是英特尔夯实汽车领域生态合作圈的重要一环,这不仅将助力英特尔领先汽车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落地,还将推动英特尔在全球层面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英特尔院士、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表示:“很快,我们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出AI座舱,助推中国车企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释放影响力。”
东软集团副总裁孟令军表示:“东软与英特尔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元化的智能功能。我们希望和英特尔一起,在平台计算、多模交互等维度上实现深入融合,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自如的使用体验。”
中科创达副总裁、Rightware CEO钱强表示:“英特尔对于优化车载体验的追求与中科创达不谋而合。中科创达领先的软件能力和英特尔对AI大模型的支持相结合,将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为该领域注入强劲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WS在纽约峰会上发布Amazon Bedrock AgentCore,这是一个企业级AI代理构建、部署和运营平台。该平台支持开源框架如CrewAI、LangChain等,提供运行时、内存、身份管理、可观测性等核心服务。Box、巴西伊塔乌银行等企业已开始使用该平台构建生产级应用。平台采用按需付费模式,目前在部分AWS区域提供预览版,2025年9月16日前免费试用。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网约车巨头Uber宣布与中国科技公司百度达成多年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和中国以外地区推出数千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将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首先在亚洲和中东的未指定国家推出。百度的Apollo自动驾驶汽车已在中国11个城市运营,成本仅为3.7万美元,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0万美元。用户可选择乘坐自动驾驶车辆或人工驾驶车辆。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