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fra亚洲旨在强化社区联盟,确保关键开源基础设施技术保持开放发展
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OpenInfra基金会)近日宣布成立OpenInfra亚洲首届咨询委员会,在促进和保护开源社区及相关技术的同时,适时发声,为OpenInfra区域性生态提供指导策略。OpenInfra社区近几年在亚洲地区迅速扩大,目前,在OpenInfra基金会所有个人成员中有40%来自亚洲地区。
OpenInfra亚洲在OpenInfra基金会的支持下,于今年6月在OpenInfra峰会正式宣告成立,运营中心设在新加坡。OpenInfra亚洲的使命是促进OpenInfra在亚洲地区的发展,维护强大且颇具活力的区域性生态,保持开放协作,持续开发重要的开源软件技术。OpenInfra亚洲的参与者将致力于:
OpenInfra亚洲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
白金成员代表:
黄金成员代表:
当地社区代表:
咨询委员会成员于本周早些时候举行了首次会议,希望加入OpenInfra亚洲的组织可提交相关信息至:
https://openinfraasia.org/#join-section
可查看公共邮件列表了解当前讨论事项:
https://lists.openinfra.dev/mailman3/lists/openinfra-asia.lists.openinfra.dev/
Thierry Carrez,OpenInfra基金会总干事表示:“很高兴成立OpenInfra亚洲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包括亚洲地区多家致力于开源的组织代表。在咨询委员会的领导下,OpenInfra亚洲将引领开源基础设施的区域性协作、创新及生态发展,取得更多成果。感谢这些组织加入咨询委员会,期待支持更多富有成效的议题,帮助亚洲地区的开源基础设施社区脱颖而出,不断成长。”
边思康,蚂蚁集团开源办公室负责人:“蚂蚁集团致力于与亚洲地区的开源社区展开合作,很高兴看到OpenInfra亚洲的成立,这与我们的使命不谋而合-加速开源基础设施软件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促进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亚洲地区生态。”
周俊懿,华为ICT开源产业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表示:“OIF亚洲的建立将加速虚拟化及容器技术的发展,推动深化亚洲成员间的协同与合作,为亚洲地区开源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OpenInfra Days China全面回归线下
12月1日(周五),OpenInfra亚洲社区成员齐聚OpenInfra Days China大会,这是自COVID-19疫情以来首度全面回归线下。OpenInfra Days China已走过七个年头,由社区志愿者团队筹备,演讲议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云计算、DPU、虚拟化、容器安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今年的大会还聚焦面向AI工作负载、可持续计算、OpenStack及Kubernetes集成、算力网络(CFN)的云基础设施技术。与会者可围绕主题演讲、圆桌讨论、技术分享及应用实践分享等进行深度交流。
访问大会官网,了解更多详情:
https://pages.segmentfault.com/openinfra-2023
OpenInfra基金会欢迎个人成员的加入,可访问相关网页了解更多信息:
https://openinfra.dev/join/individual/
如果您的组织有意向加入OpenInfra基金会,可访问:
https://openinfra.dev/join/members/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明确表示要成为互联网一切事物的主导界面。AI智能体正在改变用户的数字习惯,从健康记录分析到购物指导,ChatGPT已经在多个领域扩展影响力。用户快速采用AI工具,但企业和生态系统的适应速度滞后。电商领域的权力分配尚不明确,用户偏好AI驱动的答案优先体验,品牌则推动生成式引擎优化。研究旨在了解用户与企业在AI变革中的适应差异。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