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软件吞噬世界,开源吞噬软件”。开源在每个行业都被广泛使用,并且是当今所有应用程序的构建基础。开源软件在促进全球的软件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开源领域的盛会,OpenInfra基金会首届线下峰会于6月7-9日在柏林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OpenInfra峰会里,全球OpenInfra社区成员齐聚柏林,分享开源成果,畅聊开源基础设施的下一个十年。
重磅分享与2022年度超级用户大奖
每年的大会的嘉宾其实非常精彩,包括BBC研发、彭博、宝马、沃尔沃和Workday等企业都会分享他们在开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最佳实践。
例如BBC研发部门项目研发工程师分享了其公司创建控制面板来追踪虚拟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来减少各类工作负载的碳足迹和对环境的影响。
彭博的嘉宾则分享了他们的的开源战略以及公司为何坚持“OpenStack First”;Zuul如今已是沃尔沃默认的持续集成链路,并于去年广泛扩展;作为全球基于OpenStack的大型私有云平台之一,Workday在过去十多年中在其5个数据中心的16000多个计算节点上托管的工作负载超过百万计算核心。
从这些分享我们看到开源的强大力量,企业通过协作开发软件来驱动创新,扩大投资回报,并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OpenInfra旗下众多开源项目也被广泛应用,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5G与边缘技术、自动驾驶等。
自2014年巴黎峰会首次颁发该奖项以来,OpenInfra基金会每年都会颁布年度超级用户大奖,以表彰那些采用开源基础设施技术优化业务并积极回馈开源社区的组织。今年,蚂蚁集团、OVHcloud获得2022年度超级用户大奖。
2022年4月,蚂蚁集团宣布在2021年度通过规模化应用“绿色计算”技术有效减排29591.48吨二氧化碳当量,实现运营排放碳中和。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通过部署Kata Containers来并行运行异构工作负载并进行隔离,由此提升基础设施的效率。
Kata Containers项目创始人之一&蚂蚁集团资深技术专家王旭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表示,历史上2019年上海峰会的时候,百度和Intel合作,凭借边缘云中的Kata应用拿到过一次Superuser Award,事实上这个大奖的颁发也往往倾向于颁发给本地案例,因此,今年我们的提名实际上是抱着一种参与心态,能最终获得大奖确实是一个惊喜。
王旭说,Superuser Award设立的目标就是推广创新、有代表性的用户案例。所以,与其说它颁奖给团队,不如说是在表彰蚂蚁整个基础设施利用Kata Containers改善混部技术,降低碳排放,让开放基础设施项目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实现了极好的融合。
全球云服务供应商OVHclouds在四大洲12个站点管理着30个数据中心,通过自产服务器,自建数据中心并自建全球光纤网络来实现效益最大化。OVHcloud目前正在900000个OpenStack内核上运行着超过400000个实例,每小时处理超过600万个API请求。
OVHcloud团队部署了OpenStack的大多数核心组件,如Nova、Cinder、Glance、Neutron、Swift、Keystone与Horizon等,以及Octavia、Barbican、Mistral、Heat、Tempest、Rally与Manila等其他组件。
OpenInfra社区蓬勃发展与“定向基金”计划
2020年,全球60多个组织作为创始成员共同创建了OpenInfra基金会。此后,各个赞助级别的成员数量增幅超过33%,目前基金会已有50多位白银成员。蚂蚁集团、彭博、烽火通信、Meta、微软、Nipa Cloud、Vexxhost以及风河等企业在过去18个月内成为OpenInfra基金会的白金或黄金成员。
今年是OpenInfra基金会(前OpenStack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其标志性项目OpenStack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的部署规模已超过2500+万计算核心。最新版Yoga的贡献者包括来自160家企业的代表,OpenStack生态包含市值达77亿美元的产品市场。
同时,基金会也在积极孵化更多项目,比如发布Kata Containers 2.0;发布了Zuul 5.0和6.0;发布StarlingX 6.0。
在峰会上,OpenInfra基金会正式宣布发起“定向基金”计划,为特定项目提供定向资助,采用“开放型商业模式”支持组织/机构围绕特定开源基础设施项目建立可持续社区。
其实,Kata Containers、StarlingX等项目就是OpenInfra基金会协作模式的成果,结合“定向基金”计划,基金会能够帮助到更多想要创建成功的开源基础设施项目。
结语
来点题外话,本来笔者受邀要去参加本次柏林活动的,结果众所周知的原因,未能成行。
从本次峰会看,依然精彩,特别是嘉宾分享环节,众多知名公司的最佳开源实践值得学习,而超级用户大奖获得者更是实至名归。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OpenInfra基金会更加注重开源生态构建,通过“定向基金”等举措促进开源基础设施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开源的角色会愈发重要,OpenInfra的前景也会更加美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思科推出8223路由系统和Silicon One P200芯片,用于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AI工作负载需求。该系统提供51.2 Tbps以太网固定路由器,P200芯片实现超过3艾比特每秒的互连带宽规模。新设备采用深缓冲设计,相比前代产品节能65%,支持跨数据中心AI集群分布式部署,解决物理空间和电力容量限制问题。
这项由EleutherAI和英国AI安全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研究提出了革命性的AI安全解决方案——通过在训练阶段过滤危险内容来构建本质安全的AI模型。研究团队开发了高效的数据过滤系统,成功训练出能够抵抗强力对抗攻击的AI模型,在保持通用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性,为开源AI模型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智能AI代理正成为软件开发的新宠,企业高管希望通过AI代理提升效率。尽管开发者对AI生成代码的质量存在担忧,但其潜在价值巨大。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企业正在或计划使用多个AI代理进行软件测试,72%认为到2027年智能AI可实现自主测试。专业化的精简测试代理比大型模型更适合特定任务,需要建立负责任的信任框架来管理AI代理行为,但人工测试仍不可替代。
这项由格拉斯哥大学等顶尖高校联合开展的突破性研究,首次系统性提出了"自进化AI智能体"概念框架,将AI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三定律指导原则。研究详细阐述了从单智能体到多智能体系统的优化方法,涵盖思维能力、记忆管理、工具使用等多个维度,并分析了生物医学、编程、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的定制化应用,为构建能够持续学习和自我改进的下一代AI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