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面对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应如何穿越技术周期,让前沿研究能够快速转化为真正有利于产业和大众的应用?
近日,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南京英麒智能科技2023探索创新日”上,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了题为“智·变 拓·界”的主题演讲,分享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对数字化时代半导体行业技术创新的思考,及在诸多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智:数智赋能 大势所趋
中国数字经济正在“量质齐升”,势头正好,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32年其规模将超过100万亿元,因此,对由半导体所提供的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宋继强认为,半导体行业已加速迈入“万亿时代”,一方面,英特尔坚信摩尔定律仍将延续,到2030年可在单个封装内集成一万亿个晶体管;另一方面,同样到2030年,预计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一万亿美元(数据为近似值,数据来源:麦肯锡);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腾飞”,万亿级的训练参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
变:唯变所适 唯义所在
在数字化大潮中,半导体行业只有“唯变所适”,才能“生机盎然”。英特尔便正在加速推进名为“IDM 2.0”的战略转型,在晶圆制造、封装、芯粒、软件等领域多维投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在创新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逻辑。
宋继强介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一直坚持着“双轮驱动,融合创新”的底层逻辑,即在“创新领域探索”和“规模化商业化导向”的“双轮”驱动下,融合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可持续创新。更进一步,宋继强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探索逻辑总结为循序渐进的“3S”,即“发现(Seek)”、“解决(Solve)”和“推广(Scale)”。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会和产业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一起发现问题、找到机会,然后进行技术研发和测试以产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其被验证可用之后,利用英特尔在产品、技术平台上的优势和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进行市场推广,最终实现立足中国的大规模商业化。
落脚到具体实践中,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在不断探索前沿研究领域的同时,也致力于推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应用。
拓:上下求索 奋力开拓
宋继强分享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去年奋力开拓的两个新领域:
界:无界融合 未来可期
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应用方面,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也在与国内产业界、学术界携手全面发力:
在“万亿时代”立于创新前沿
从小想法到大发现,科技创新的车轮不会停歇,正如宋继强所言,“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我们探索新的技术高度和广度,我们一定要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在技术方面继续上下求索,找到新的创新点,坚持把好的技术用在好的方面,同时突破现有的限制,在更多领域试验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
在未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会继续致力于开拓从底层技术到现实应用的全栈、前沿研究领域,并帮助强化中国产业界、学术界之间协同创新的网络,承担起推动本土创新的责任,不断探索计算的新可能,推动算力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RRAM芯片的高精度模拟矩阵计算系统,通过将低精度模拟运算与迭代优化结合,突破了模拟计算的精度瓶颈。该系统在大规模MIMO通信测试中仅需2-3次迭代就达到数字处理器性能,吞吐量和能效分别提升10倍和3-5倍,为后摩尔时代计算架构提供了新方向。
普拉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BPMN助手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创新的JSON中间表示方法,实现了自然语言到标准BPMN流程图的自动转换。该系统不仅在生成速度上比传统XML方法快一倍,在流程编辑成功率上也有显著提升,为降低业务流程建模的技术门槛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谷歌宣布已将约3万个生产软件包移植到Arm架构,计划全面转换以便在自研Axion芯片和x86处理器上运行工作负载。YouTube、Gmail和BigQuery等服务已在x86和Axion Arm CPU上运行。谷歌开发了名为CogniPort的AI工具协助迁移,成功率约30%。公司声称Axion服务器相比x86实例具有65%的性价比优势和60%的能效提升。
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布开源统一视频模型UniVid,首次实现AI同时理解和生成视频。该模型采用创新的温度模态对齐技术和金字塔反思机制,在权威测试中超越现有最佳系统,视频生成质量提升2.2%,问答准确率分别提升1.0%和3.3%。这项突破为视频AI应用开辟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