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南京英麒智能科技2023探索创新日在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举行,本次活动以“智·变 拓·界”为主题,展示了合作双方携手探索前沿技术创新,及其本土化、产业化应用的最新成果。
作为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中排名全国第二的城市,南京有着深厚的创新底蕴。在万物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为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于2021年开始了合作。去年,双方还联合成立了英特尔智能边缘计算联合研究院,并通过南京英麒智能科技落地麒麟科创园,以加速智能边缘计算的技术创新及应用落地。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英特尔和南京,长期以来有着多方位的合作,已经成为英特尔‘植根中国、服务中国、共同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开放的生态,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创新,激活‘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发表视频致辞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管委会主任樊向前也在致辞中肯定了双方的合作成果:“联合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以来,依托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对联合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边缘计算硬件和基础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产业化项目推进顺利、人才资源汇集,平台效应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合作模式可行、机制优势明显、市场化前景广阔。下一步,双方将利用英特尔在处理器芯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算力平台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园区在能源、交通、通信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加强相关技术场景应用,促进产业化项目落地。”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管委会主任樊向前致辞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则围绕“智·变 拓·界”这一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如何通过“双轮驱动,融合创新”的底层逻辑,穿越技术周期,以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发现(Seek)”、“解决(Solve)”、“推广(Scale)”的“3S”探索逻辑。此外,他还介绍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在RISC-V、数字人和智慧医疗、绿色计算、智能交通、自由视角视频等前沿技术方向的最新进展。“未来技术发展的广度会非常大,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去适应变化,把握新的机遇,实现技术拓展,并推动应用层级的创新,这也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正在做的。我们希望能和‘政产学研用’合作伙伴联动起来,打造本地的创新链,实现更大规模的产品化和商业化 ”,宋继强表示。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主题演讲
当天,来自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南京英麒智能科技的研究团队也进一步分享了双方在视觉人工智能、智能边缘计算、RISC-V敏捷设计、数据流驱动型边缘架构等领域的研发成果。
创新的脚步继续,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南京英麒智能科技将进一步承担起推动本土创新的责任,并致力于实现科研成果向创新产品的转化,进而更好地助力南京发展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并为南京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