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关乎人类共同的未来,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英特尔公司制造与供应链事业部副总裁、英特尔成都公司总经理卞成刚,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云与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梁雅莉,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政府事务董事总经理蒋涛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强展开主题为“用‘芯’发展 共话可持续未来”的圆桌讨论。在轻松的氛围中,四位嘉宾围绕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东数西算、“双碳”目标等热点话题,探析了英特尔作为半导体科技企业如何贡献可持续未来。(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8iqeBSyX3W_cPy2bV4-uA)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英特尔始终坚持减少“碳足迹”和扩大技术“手印”并重,不仅降低自身运营“碳足迹”,还携手合作伙伴应用英特尔技术减少环境足迹,同时发动员工及社会有生力量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扩大技术“手印”。“可持续发展是根植于心中的信念,从英特尔的实践经历来讲,可持续发展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个几十年不断演进的故事,也是一段旅程。” 梁雅莉表示。
“减少碳足迹”指的是英特尔在自身的直接或间接的运营、供应链,以及产品的营销及使用中减少碳排放,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例如,作为英特尔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英特尔成都工厂通过对设备、工艺的改造以及芯片性能的提升,每年节电量超过400万千瓦时;在固废回收方面,成都工厂的固废回收率已达到97%;通过改造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流程水,成都工厂每年节水超过40亿升。卞成刚表示:“英特尔成都工厂从早期就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它是科技向善、改变世界的机会,更是多赢的局面。”
身为一家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公司,行业中的独特位置可以让英特尔去改变业务范围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英特尔积极采取行动,通过技术和产业影响力,帮助其他各方来减少碳“足迹”。英特尔已经与众多行业合作伙伴、客户和供应商合作起来,在PC、数据中心、通信等领域推出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东数西算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包括教育、医疗、就业在内的领域都被纳入其中,充分表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容忽视的。除了积极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英特尔还采取一系列行动,以技术的力量帮助广泛的人群实现自我发展。例如,英特尔正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计划,面向不同年龄段,面向不同的需求,面向不同的职业发展,设置针对性的课程,如AI for Youth、AI for Workforce、AI for Citizens等,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英才。“人的发展是英特尔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重要的一环,让我们以科技为桥,以数字化跨越鸿沟,迈向可持续的未来。”蒋涛表示。
英特尔同样重视激发员工的热情,激励员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快为世界做出贡献。在中国,英特尔成都工厂的累积志愿小时数已经超过41万小时。2012年,英特尔成都志愿者开始与成都康华社区发展中心合作在云桥开展湿地护理水源地保护工作,如湿地的自然护理,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设施维护与完善,迄今已有约3000名志愿者用1.5万小时拔掉将近5000公斤的外来有害生物空心莲子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未来,也是英特尔的必由之路。英特尔将继续秉持对环境的长期承诺,与产业伙伴同心协力,不断创新,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践行宏旨: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