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持续火爆,不断有新的玩家加入,英特尔便是其中一员。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加速计算系统和图形事业部总经理Raja Kodur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假设元宇宙文明将会出现,那英特尔一直在幕后研究的便是通往这种文明的“道路、高速公路以及火车线路”。”这条道路的建设过程令人兴奋,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构建元宇宙的道路建设——也就是技术基石,助力人们在元宇宙中畅快遨游。“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谈元宇宙,英特尔是在蹭热度吗?显然不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众所周知,实现元宇宙融合了多种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云计算、3D视觉、AR增强现实、区块链、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当我们思考如何为数亿用户规模化地解决这个特定问题时,很快就会看到当下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这一愿景的实现。
这意味着,人们对算力的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同时还需要以更低时延访问众多不同形态的设备。为实现这一目标,整个互联体验的基础技术需要进行重大升级。
事实上,元宇宙实时高刷的沉浸式体验画面效果、同一空间内的多人交互,需要海量算力、算法支持,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因此技术实力将成为未来元宇宙竞争的关键一环。
Raja Koduri介绍说,游戏创作、协作、社交——它们都可以有不同的元宇宙。这些元宇宙可能会互相连接,但底层技术框架是通用的。英特尔赋能元宇宙的技术基石可以概括为三层:
打造真正持续运行且极具沉浸感的计算体验,并让数十亿用户实时访问,需要现有算力的 1000x(千倍级)提升,而这是英特尔正在做的工作,其XPU产品涵盖客户端、边缘和云端,助力英特尔在未来五年内实现Z级计算。
Raja Koduri表示,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体验的持续性,而这需要无处不在的计算。这意味着PC、手机、边缘网络、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站以及云计算需要像管弦乐队那样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奇妙的元宇宙世界。
在桌面端,时下诸多游戏、VR/AR体验和电影中的逼真动画都是在搭载英特尔酷睿的PC和工作站上实现的。
在云和数据中心,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英特尔针对边缘计算的处理器、基础设施处理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5G解决方案覆盖了从云到边缘,这对于元宇宙所需的大型分布式计算至关重要。
构建元宇宙所需的技术基石不止于此。英特尔全新Xe架构能够加速和渲染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并同时覆盖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包括针对游戏和创作的英特尔锐炫(Intel Arc)Alchemist显卡,以及针对加速高性能计算和图形化的Ponte Vecchio,两者均将于2022年面市。
”从沉浸式虚拟世界到增强现实体验,正是技术的赋能为我们开创了更多可能。我们相信,让每个人都获得1Petaflop (每秒进行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的算力和在1毫秒传输1PB(Petabyte,千万亿字节)数据,这一梦想终将照进现实。“Raja Koduri最后表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云服务宣布为S3云对象存储推出向量存储功能S3 Vectors,声称可将AI存储中向量数据的上传、存储和查询成本降低90%。该服务旨在让客户以经济方式在AWS云中存储大量向量数据并进行语义搜索,可替代昂贵的向量数据库。每个S3 Vectors存储桶支持多达1万个向量索引,每个索引可存储数千万个向量。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AnyI2V系统实现了从任意条件图像到视频的生成突破。该系统无需训练即可处理多种输入模态(包括3D网格、点云等),支持用户自定义运动轨迹控制,并通过创新的特征注入和语义掩模技术实现了高质量视频生成,为视频创作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工具。
AI公司正推动智能体成为下一个职场颠覆者,但专家认为还未成熟。初创公司Mixus推出AI智能体平台,让用户直接通过邮件或Slack与智能体交互,保持人类参与工作流程。该公司已获得26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其最大卖点是易用性。用户可通过文本提示创建智能体,支持多步骤任务执行、团队协作和共享记忆功能。基于Claude 4和OpenAI o3构建,具备网络访问能力,旨在成为不知疲倦的数字同事。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KL-tracing方法,能让视频生成AI模型在无需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精确物体追踪。该方法通过在视频帧中添加微小追踪标记,利用模型的物理理解能力预测物体运动轨迹。在真实场景测试中,相比传统方法性能提升16.6%,展现了大型生成模型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