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腾™持久内存加持 优化万亿维特征在线预估系统
近日,英特尔与第四范式联合实验室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基于英特尔® 傲腾™持久内存的特征工程内存数据库,被国际顶级数据库学术会议VLDB(Very Large Data Base)作为常规研究论文录取。VLDB与SIGMOD并称为数据库业界的两大最顶级学术会议,收录研究机构以及工业界在数据库领域最前沿、最顶级的研究成果。英特尔与第四范式此次合作录取的论文以解决在线预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痛点为目的,针对如何设计底层数据库组件来高效支撑万亿维稀疏特征在线预估系统,以及如何基于英特尔® 傲腾™持久内存进一步解决业务和系统设计的痛点等两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和全面优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AI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AI迎来了落地应用爆发期。作为AI落地的关键组件,超高维在线预估系统基于实时提取的超高维特征和预先训练的模型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评估,因而被广泛应用在欺诈交易识别、个性化推荐等在线实时推理业务场景中。
为了支撑高性能的实时特征存取需求,业界诞生了诸多实时内存数据库。然而,伴随着业务的持续扩张和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实时内存数据库所存在的潜在弊端与风险使其难以高效、低成本的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硬实时需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第四范式自主研发了实时特征工程内存数据库FEDB(Feature Engineering Database)。作为面向AI硬实时场景的分布式特征数据库,FEDB所具备的高效计算、读写分离、高并发、高性能查询等特性,使得特征工程的效率和性能达到最大化。
在充分发挥FEDB价值的基础上,第四范式引入英特尔® 傲腾™持久内存技术,以及创新性的持久化数据结构,全面支撑AI硬实时、低成本、高计算性能等需求的实现。双方基于英特尔® 傲腾™持久内存,使用App Direct Mode,开发优化持久化数据结构,完全摒弃了FEDB原有的基于外存储设备的数据持久化架构,不仅充分利用了持久内存大容量、持久性的特性,而且将持久化操作带来的性能损耗降至最小。
该工作主要的创新性优化技术包括“持久化智能指针”以及利用原子操作“持久化比较并交换”(Atomic Persistent Compare-And-Swap")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持久化智能指针巧妙地利用了64位操作系统中64位宽指针不被使用的低4位来标记目标地址的数据是否已持久化;另一方面,针对“比较并交换操作”(CAS),传统指令缺少持久化语义,因而无法在持久内存中直接作为带有持久化特性的原子操作来使用的难点,双方引入了新的“读前持久化”(flush-before-read)概念,利用持久化智能指针,保证“持久化比较并交换” (Persistent CAS)正确性的同时,最大化减少持久化带来的性能损耗。
此项工作的研究成果表明,基于英特尔® 傲腾™持久内存的FEDB可有效满足企业超高维稀疏特征在线预估场景的需求,在保证线上推理服务超高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企业AI整体投入成本,提升了线上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扫清了企业AI规模化应用的障碍。

硬件成本比较(10TB业务数据)

数据恢复时间比较
持久内存(PA-FEDB)vs. 纯内存(D-FEDB)

长尾延迟TP-9999比较
持久内存(PA-FEDB)vs. 纯内存(D-FEDB)
未来,英特尔与第四范式联合实验室还将在软硬一体技术、面向AI的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结合英特尔领先的软硬件产品以及第四范式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研发优势,推动AI技术的创新和落地,加速企业规模化AI应用进程,共同引领AI产业化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近期有观点认为,大规模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会增强人类左脑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削弱右脑的创造力,导致人类社会逐渐成为左脑主导的群体。但研究表明,左右脑功能分工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大脑两半球在创造性和逻辑性任务中都会协同工作。此外,AI不仅能辅助逻辑思维,同样可用于诗歌创作、图像生成等创意任务。
这项由圣母大学和IBM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研究,开发出了名为DeepEvolve的AI科学助手系统,能够像人类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度文献研究并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该系统突破了传统AI要么只能改进算法但缺乏创新、要么只能提出想法但无法实现的局限,在化学、生物学、数学等九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都实现了显著的算法性能提升,为AI辅助科学发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微软全球AI巡展在迪拜举行,宣布启动Microsoft Elevate UAE项目,计划为超过25万名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以及5.5万名联邦政府员工提供AI技能培训。该项目是微软152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本地人才能力。微软还将与G42和JAHIZ平台合作,为联邦公务员提供技术培训,支持阿联酋成为AI领域的区域和全球领导者。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通过3331次大规模实验,系统揭示了代码训练如何提升AI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代码的结构特性比语义内容更重要,适当的抽象形式(如伪代码)可以达到与原始代码相同的效果。不同编程语言产生差异化影响:低抽象语言有利于数学推理,Python更适合自然语言任务。这些发现为AI训练数据的科学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