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大会以线上活动为主的形式实现了“屏对屏”的互动交流。作为上海“4+X创新融合载体”之一的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也再度参会,向全世界描绘了一幅上海人工智能的“马桥蓝图”。
总投资50亿元的“紫光芯云中心”项目签约在峰会第三天下午举行,同期一共有36个项目集中签约与发布。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代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紫光芯云中心”的三大主要项目——面向行业智能应用的云计算产业化项目、紫光AI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芯片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正式落户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一条从“芯”到“云”的产业链将在试验区形成并发挥其巨大的潜能和优势。
2019年8月31日,在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上海市发布《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浦东张江、临港新片区、徐汇滨江和闵行马桥四个人工智能创新融合载体。
近一年来,聚焦“用十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宏伟蓝图,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把产业定位的着力点放在了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以及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上,而抓手则是龙头企业和核心技术。
紫光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和领先的全产业链云网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紫光集团以移动芯片为突破口,以存储芯片制造为纵深,贯穿云计算和整个网络产业生态,打造出极具特色的“从芯到云”内生产业链条。 作为紫光集团云网板块的核心企业,紫光股份紧密把握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机遇,聚焦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出了系列“智能+”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产品和5G融合解决方案,2020年随着“新基建”的逐步实施,紫光股份以创新技术和领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促进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此次双方的合作是继2019年9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闵行区与紫光集团进行了多轮深度沟通,最终达成了这次项目签约。而此次强强联手,也是双方相互信任及共同努力的结果。
根据合作协议,建设“紫光芯云中心”主要包括三大项目:
面向行业智能应用的云计算产业化项目:
以人工智能云为载体,建设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资源池,打造上海产业AI战略高地。项目将积极推动相关人才的落地和孵化,运用其高校背景优势,吸引高校合作和人才孵化中心落地闵行,助力闵行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紫光AI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紫光AI产业基地项目将引入紫光旗下包括“芯片云”、“教育云”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人工智能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实践中心、智能城市建设运营中心及AI云平台等人工智能示范项目。
芯片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
引入紫光云建设芯片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芯片设计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升级,提升对全国芯片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加速芯片设计产业集聚。
下一步,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聚焦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以改变应万变,以聚力蓄动力,以合作谋共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