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概念在全球广泛提出还不足10年,随着计算科技的发展,人们希望可以把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各个领域,引发医疗革命,快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从互联网化、数字化再到智慧化,“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5G网络+医疗”等新鲜热词层出不穷,与理论研究的百花齐放相比,真正落地实践并赋能医疗系统效能提升的应用案例屈指可数。
2018年8月,为满足北京天坛医院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需求,曙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天坛医院量身打造了整套基于NVIDIA GPU的面向高通量基因组学数据处理与智能病理影像识别的高性能计算集群总体解决方案。
把充足计算力赋能于生物信息处理、医疗影像识别、智能测序、生物大数据处理等关键应用上,将原CPU集群上需用几天时间才可处理完成的数据集,处理用时降低到以分钟为单位。有效整合数据信息资源,缩短科研周期,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
面对临床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心研究的临床诊疗信息、组学数据(全基因组、外显子、RNA、蛋白质组数据)及高分辨影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运算的需求。曙光依托高通量基因组学数据处理与智能病理影像识别系统项目建设,为天坛医院全面建设部署了生物信息分析系统、基因组数据管理软硬件系统和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平台,服务于临床型科研工作中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监测分析与规律发现,并通过搭建生物信息分析与基因检测系统,助推天坛医院全国性或地区性组学数据库的建立。
曙光HPC为天坛医院临床型科研工作提供的强力支撑,不仅强化了技术研究平台、助力优势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为天坛医院“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与可能。
科技部部长与美国驻华大使一行在调研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坛医院内)时,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天坛医院高通量基因组学数据处理与智能病理影像识别系统项目时,给予过“天坛医院要坚持科技兴医,建设智慧医院”的期望。目前,北京天坛医院已快速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全力打造“智能就诊”、“智能护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曙光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引入和成功使用,为天坛医院的现代临床研究提供了独特而强有力的优势资源。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次次研究与实验,而临床医学研究依托高性能计算在专业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曙光深耕高性能计算二十余年,不断突破创新,依托先进计算的前瞻动力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完备效力,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智慧医疗”迈进充满挑战和无限想象新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RRAM芯片的高精度模拟矩阵计算系统,通过将低精度模拟运算与迭代优化结合,突破了模拟计算的精度瓶颈。该系统在大规模MIMO通信测试中仅需2-3次迭代就达到数字处理器性能,吞吐量和能效分别提升10倍和3-5倍,为后摩尔时代计算架构提供了新方向。
普拉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BPMN助手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创新的JSON中间表示方法,实现了自然语言到标准BPMN流程图的自动转换。该系统不仅在生成速度上比传统XML方法快一倍,在流程编辑成功率上也有显著提升,为降低业务流程建模的技术门槛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谷歌宣布已将约3万个生产软件包移植到Arm架构,计划全面转换以便在自研Axion芯片和x86处理器上运行工作负载。YouTube、Gmail和BigQuery等服务已在x86和Axion Arm CPU上运行。谷歌开发了名为CogniPort的AI工具协助迁移,成功率约30%。公司声称Axion服务器相比x86实例具有65%的性价比优势和60%的能效提升。
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布开源统一视频模型UniVid,首次实现AI同时理解和生成视频。该模型采用创新的温度模态对齐技术和金字塔反思机制,在权威测试中超越现有最佳系统,视频生成质量提升2.2%,问答准确率分别提升1.0%和3.3%。这项突破为视频AI应用开辟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