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推动全方位计算创新,引领“超异构计算”时代
2019年3月28日,北京——以“万有IN力,数立未来”为主题,“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今天举行。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演讲,阐述如何深挖数据红利以推动产业增值和升级,呈现英特尔全方位技术和创新实力,强调英特尔与产业伙伴共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发表演讲
“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推动全面计算创新,不断发展智能互联技术和解决方案。”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在‘智能+’时代,深挖数据红利能够为产业创造增值空间,进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我们将与中国一路同行,必将远行!”
人口红利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现在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科技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机会在于,中国仍具备规模优势,也是世界第一数据大国。2018年,中国约产生7.6ZB的数据,而且还将保持每年30%的增长,到2025年的数据量将达到48.6ZB。
与此同时,在海量数据高速增长的趋势下,绝大部分数据还未转化成商业价值,数据红利亟待开发。产业界已经认识到,“智能+”是增值和升级的重要路径,而这也是英特尔的优势所在。英特尔携手产业伙伴和各行各业的用户,利用智能互联技术,深度挖掘数据红利,推动应用创新和落地。
杨旭在演讲中,以几个关键经济领域为例,阐述了“智能+”升级的方向和实践:
目前,数据产生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处理和计算能力。未来更加多样化的数据形态和计算场景,如何释放数据红利,对计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演讲
“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满足多元化的计算需求。”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指出,“面向未来,英特尔全方位推动计算创新,引领‘超异构计算’时代。以六大技术支柱带来的指数级创新,将是英特尔进入未来10年、乃至下一个50年的驱动力。”
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的创新模式,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
宋继强进一步介绍了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引领“超异构计算”时代的技术愿景:提供多样化的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计算架构组合,以先进制程技术进行设计,由颠覆性内存层次结构提供支持,通过先进封装集成到系统中,使用光速互连进行超大规模部署,提供统一的软件开发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通过超异构计算,英特尔可以集成不同架构、不同制程、3D封装、互连和oneAPI等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全方位推动计算创新发展。
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基于数据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企业要抓住数字经济的新机遇,从数据中开发价值,这不断催生出多样化的客户应用需求。英特尔将领先的智能互联科技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中,跟客户一起充分地释放数据红利,共同开发数字经济的未来新机遇。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发表演讲
“我们看到三个发展趋势:AI和5G将成为技术基础设施,用户对计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户正在积极布局云到端。”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表示,“从客户出发,与客户交融,是英特尔重要的价值观。英特尔致力于做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互联世界的中坚力量,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支持客户从云到端更快地传输数据、存储更多的数据、处理一切数据,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组合正在不断扩展,包括功能强大的通用处理器、加速器,以及为苛刻的计算挑战而构建的一整套内存、存储和连接产品。而且,英特尔正在把六大技术支柱的战略落实在创新产品中,从云到端全线出击,创造性能和体验的大幅提升。
英特尔将推出一系列10纳米产品,从面向新型移动PC客户端的Ice Lake处理器和Lakefield平台,到专门面向5G无线接入和边缘计算的网络系统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从云到端全覆盖。
英特尔不仅有单一的产品,还会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技术资源,结合软件技术形成强大的产品组合,针对客户需求实现平台化的解决方案。比如CPU处理器和内存、存储的整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反应能力;CPU+Movidius+OpenVINO的软硬件组合,在边缘端加速推理。英特尔的整体解决方案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此外,英特尔还与产业生态携手,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例如开放Thunderbolt 3协议,推广自动驾驶安全框架(RSS),成立AI应用实验室和实施AI未来先锋计划,合作建设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发起成立开放数据中心联盟、CXL开放合作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以及共推5G统一标准落地。
以数据为中心,英特尔的转型不断深化,取得了积极进展。2018年,英特尔营收首次突破700亿美元,连续三年营收创下新高,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占比达到48%。英特尔始终放眼长远,一以贯之地投资创新,2018年研发支出达到135亿美元,在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一,资本性支出达到152亿美元。
随着年初英特尔任命司睿博(Robert Swan)为首席执行官,英特尔转型的步伐更为坚定。英特尔将自身的战略愿景,明确表述为五个方面:生产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引领AI与自能革命;面向全新数据世界,成为领先的端到端平台提供商;不懈追求卓越运营和效率;人才为本,发扬多元和包容文化。
面向未来,英特尔的成长空间更为广阔,到2022年总体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英特尔相信,这将是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转型。
做强企业,也要做强产业。杨旭在演讲中还分享了对创新的思考和洞察,提出三大要素:创新思维、创新文化、产业链拉动。这其中,原创意识、前瞻意识、试错精神、持续创新、迭代能力等尤为值得深思和践行。
数据在爆发,英特尔在创新。面向未来,英特尔正以全方位的计算实力,和客户一起行动深挖数据红利的巨大潜力,将领先的解决方案落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当中,推进数字经济的落地,共同开拓数字经济的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揭示了AI时代CIO的七项关键行为特征,基于对多位CIO和AI专家的深度访谈。专家指出,AI精通的CIO需具备实用AI素养、战略视野和变革领导力,能将技术与业务战略对齐,建立强大数据治理基础。文章详细解析了分析型AI、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三大技术领域,强调数据基础的重要性,并提出CIO应从项目思维转向产品思维,通过跨职能团队实现端到端价值交付。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CIFT系统首次解决了机器人"近视眼"问题,通过精确控制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比例,让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提升54%以上。该系统包含多视角视频增强引擎MVAug和数据组合优化策略,能够预测数据失效的"去相干点",确保机器人学习真正重要的任务特征而非环境表象,为实用化通用机器人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苹果在AI竞赛中看似落后,但其私有云计算基础设施展现了技术优势。当行业为追赶大语言模型而降低隐私标准时,苹果坚持原则,开发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技术方案。谷歌最新宣布的类似实施方案验证了苹果技术路线的正确性,这可能推动其他AI实验室采用相同做法,为用户隐私带来重大胜利。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earch-R3系统成功解决了大语言模型推理与搜索分离的问题,通过两阶段训练让AI在深度思考过程中直接生成搜索向量。该系统在多个领域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特别是启用推理后性能提升明显,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推理与搜索统一的新范式,展现了从专门化向通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