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青云QingCloud日前宣布,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达成合作,为其构建私有云平台,助力国家核电集团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平台上线后,将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云化,以及资源的动态扩展、按需分配、实时监控、自动化分析与调优。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作为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始,云计算在企业中的推进与落地得到了充分的支持。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众多大型央企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开展云计算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国家核电正是这些勇于创新的大型央企中的一员。
国家核电成立于2007年,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作为以核电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项目开发运营为核心、以提升核电全产业链能力为基础的大型央企,国家核电不仅需要全面完成我国核电自主化的战略任务,引领行业,还需要不断坚持改革创新,建设一个创新型、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集团。这就要求国家核电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也要始终坚持不断创新。
与大部分央企不同,国家核电整体信息化水平很高。在虚拟化刚刚开始进入企业级视野时,国家核电就构建起了虚拟化平台,底层储备了充足的物理资源。也正是由于虚拟化平台的建立,让国家核电在迈入云时代的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国家核电下属有众多的成员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步性,并且为他们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一个统一的且能够满足国家核电科学技术项目测试环境的云计算平台呼之欲出。综合考量后,国家核电决定构建私有云计算中心,帮助集团和下属单位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并且以此来推动业务转型和创新实现。
青云QingCloud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走进了国家核电,并且凭借“技术先进、功能丰富、易于扩展”的特性获得了国家核电的认可。国家核电在业务发展层面有着非常多创新的需求,并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促使他们应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转型,赢得先机。因此,国家核电决定通过私有云对以前的虚拟化平台和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国家核电的私有云平台采用了融合架构,将大数据平台、超算平台与云计算平台相互融合,又相互连通,以此融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私有云平台。在应用架构上,私有云平台资源池实现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与上层业务的松耦合,充分保证了国家核电业务的动态扩展和新业务的快速上线。
国家核电信息化负责人表示:“国家核电在规划建设云计算中心初期便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对于私有云平台的成熟性、高可用性、可开发性、易用性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青云QingCloud拥有大规模实施的案例让我们对此次合作充满了信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可控性对于央企来说至关重要,这都是促成与青云QingCloud合作的关键所在。此外,云平台提供完善的API接口、文档信息和图形化向导界面等设计细节也非常打动我们。未来,我们希望能与青云QingCloud持续合作,共同提升国家核电在集团信息化方面的能力。”
除了国家核电外,青云QingCloud还服务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西南锦云和西咸新区等政府及公共事业的标杆用户。QingCloud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和行业云能力正在推动着政府公共事业相关部门的业务转型和智慧化进程。未来,QingCloud将会更加深入到智慧城市、智能服务等领域,推动“互联网+”目标的达成,以期在民生层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帕洛阿尔托创业公司Catio在VentureBeat Transform 2025大会上获得"最酷技术"奖。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已筹集700万美元资金。Catio推出的AI技术架构副驾驶将架构重新定义为可编码、可内省和智能演进的活体系统。通过结合实时架构地图和多智能体AI组织,帮助工程团队从被动决策转向持续主动的架构优化,为CTO和架构师提供数据驱动的架构决策支持。
国立台湾大学等机构开发的MuseControlLite技术实现了音乐AI的重大突破。该系统仅用8500万参数就达到61.1%的旋律控制精度,比现有方法减少6.75倍参数量却性能更优。通过创新的位置编码和解耦交叉注意力机制,系统能同时处理文字、音乐属性和音频信号的多重控制,支持音乐生成、修复和风格迁移等功能,为音乐创作民主化开辟新道路。
谷歌在ISTE教育技术大会上发布超过30款AI教育工具,包括专为教育打造的Gemini应用、协作视频制作工具Google Vids扩展访问权限等。教师可利用AI技术进行头脑风暴、生成教案、个性化学习内容,还能创建定制版Gemini"助手"为学生提供额外支持。新工具还包括AI阅读伙伴、学习进度追踪、Chrome设备管理等功能,旨在通过"负责任的AI"推动个性化学习体验。
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在70亿参数的OLMoE模型中首次发现了真实大型语言模型的"Grokking"现象,即AI在训练误差稳定后仍能实现智能突破。他们开发了基于混合专家模型思维路径分析的新方法,能够在无需外部测试的情况下准确预测AI的泛化能力,为AI开发和评估提供了革命性的实时监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