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5月15日 新闻消息: 近日,第18届国际超算高峰论坛(HPC Connection Workshop)于ASC18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期间在南昌大学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下一个尖端:人工智能, 计算与科学"为主题,来自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华沙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中美欧著名专家分享并探讨了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与超算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
第18届国际超算高峰论坛(HPC Connection Workshop)现场
美国6月将重归全球最快超算榜首
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500发起人,美国工程院院士,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田纳西大学Jack Dongarra教授在《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未来的挑战》主题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中,已经有181套系统的运算能力突破千万亿次。而广受关注的美国Summit超级计算机已基本完成建造,预计于今年6月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这套最新的超算系统将拥有4,600个节点,峰值运算能力突破每秒20亿亿次,比当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性能提升60%。
同时,美国也正在推动下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建造,预计在2021年左右交付至阿贡实验室,初步规划峰值运算能力超过每秒130亿亿次,内存超过8PB,系统功耗约为40MW。
Jack Dongarra认为,超级计算持续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应对越来越庞大的数据处理挑战。以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为例,这一全球最大天文学国际合作项目的一期工程将在2020开始运行,每天新产生的图片数据高达100PB,比滴滴出行每日新增轨迹数据高出约1000倍,这些数据需要每秒30亿亿次的运算能力才能完成处理。而到2028年,每天的图片数据量将增加100倍,达到10000PB,需要每秒完成3000亿亿次运算,相当于240台"神威·太湖之光"同时运算。
欧洲投10亿欧元建百亿亿次超算
华沙大学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Marek Michalewicz博士介绍了欧洲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项目--欧洲先进计算合作项目(Partnership for Advanced Computing in Europe,简称PRACE),这一项目的使命是实现高影响力的科学发现和跨学科研究和开发,并寻求通过各种措施加强欧洲工业用户的HPC能力,以增强欧洲的竞争力,为社会造福。PRACE通过同行评审过程提供世界级的计算和数据管理资源和服务来实现这一使命,并致力于提高计算系统的能效和减少其环境影响。欧盟委员会计划为PRACE投资10亿欧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钱德沛教授也在现场分享了中国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进展与挑战,首套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预计将在2020年交付。
神威·太湖之光帮助地震模拟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付昊桓副教授分享了荣获2017年"戈登·贝尔奖"的"基于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非线性地震模拟"的科研成果。该报告指出,中国拥有23个地震带,高烈度地震区(M7以上)覆盖陆地面积的50%以上,地震预测对于降低危害和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预测地震的主要困难在于要同时对时间、空间和地震强度三大要素进行预测,因此将地震预测问题转化为地震模拟"亚"问题更为可行并具有现实意义。付昊桓现场分享了如何利用"神威·太湖之光",开展对已知地点发生的地震进行时间、地震强度的模拟,以及针对余震预测、震级-频度关系、基于地震过程情景模拟的震害预测等问题的研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alesforce研究团队发布开源工具包MCPEval,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架构评估AI智能体工具使用性能。该工具突破传统静态测试局限,通过全自动化流程收集详细任务轨迹和协议交互数据,为智能体行为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视化分析。MCPEval能快速评估MCP工具和服务器,生成综合评估报告,为企业智能体部署提供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清华大学团队推出AnyCap项目,通过轻量级"即插即用"框架解决多模态AI字幕生成缺乏个性化控制的问题。该项目包含模型、数据集和评估基准,能让现有AI系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字幕,在不重训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控制能力,为AI内容创作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月之暗面Kimi K2技术报告:解读万亿参数的智能体模型(含K2与DeepSeek R1对比)
耶鲁大学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AI科学实验设计评估系统ABGEN,测试了18个先进AI模型设计消融实验的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AI系统得分4.11分,仍低于人类专家的4.80分,但在人机协作模式下表现显著改善。研究还发现现有自动评估系统可靠性不足,建立了元评估基准ABGEN-EVAL。这项研究为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