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性能计算机(HPC)的计算能力从P级跃上E级、超级计算机的计算核心数目从几十万个扩展到几百万个,超大规模计算之下各计算单元如何保持高效互连与协同?在11月12日-17日于美国丹佛举行的世界超算大会(SC17)上,中科曙光面向全球首发的Torus硅元交换机给出了答案。
曙光公司HPC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斌和Intel OPA Marketing Director Joe Yaworski共同发布Torus硅元交换机
“目前大型超级计算机,特别是准E级或未来的E级系统,在系统规模、扩展性、成本、能耗、可靠性等方面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次发布的硅元交换机是全球首款采用Torus架构的高速网络交换机产品,基于它构建的超级计算机互连网络系统具有领先的性能、超强的扩展能力、极佳的容错能力,是迈向E级的最佳网络技术路线。”曙光公司HPC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斌介绍说。
与传统胖树网络拓扑结构相比,强调邻近互连的Torus直接网络在扩展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网络成本和系统规模呈线性关系。另外,因为具有很多冗余数据通路和采用动态路由,Torus网络也具有天然的容错性优势,这些都是超大规模系统所需要的网络特性,也是国际主流的高速网络技术发展方向。
李斌介绍说,曙光公司早在2015年的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中就已实现了三维的3D-Torus。目前,曙光的Torus网络技术研究又有了突破性进展。Torus网络的维度从3D进化到了6D,提高Torus维度能有效降低大规模系统的最长网络跳数。在软件层面,支持6D-Torus的无死锁动态路由算法已经经过实际环境检验;在硬件层面,本次发布的Torus硅元交换机就是一项重要的硬件实现。
“硅元”是指Torus高维直接网络中的一个单元,一个硅元内部采用3D-Torus拓扑结构,多个硅元可以构建更高维的4D/5D/6D-Torus直接网络。将一个3D-Torus硅元集成到一台模块化交换机,能够极大提高系统集成度和密度,减少网络线缆,降低部署复杂度,降低成本。本次发布的Torus硅元交换机可以支持多达192个100Gb高速网络端口,Torus硅元交换机之间通过400Gb专用接口进行互连。
通过这样的硬件实现,也提高了Torus高速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一些中小规模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也可以更便捷地享用这项先进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的Torus硅元交换机还支持冷板式直接液体冷却,这标志着曙光的液体冷却技术从计算设备延展到了网络系统。液冷技术对提高大规模网络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降低能耗等方面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背后不仅需要计算能力的支撑和推动,也离不开高速互连网络的保驾护航。未来,曙光将在计算、存储、网络等核心技术方面进行持续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新形象、新技术创新力量的名片之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quid AI发布了新一代视觉语言基础模型LFM2-VL,专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高效部署而设计。该模型基于独特的LIV系统架构,GPU推理速度比同类模型快2倍,同时保持竞争性能。提供450M和1.6B两个版本,支持512×512原生分辨率图像处理,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语言模型和视觉编码器。模型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开源发布。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阿里团队推出首个AI物理推理综合测试平台DeepPHY,通过六个物理环境全面评估视觉语言模型的物理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预测和控制方面仍远落后于人类,揭示了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控制间的根本脱节,为AI技术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