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地铁的闸口第一次开启;午夜,当末班车在尾灯的闪烁中消失在隧道深处;第一个进入和最后一个离开的不是乘客,而是那些以"白+黑"模式全身心投入的地铁运维人员。当高速发展、愈发智能的轨道交通系统为一座座城市注入更多的活力,当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高效、便捷的方式出行,正是他们和那些深处地下的传感器、仪表、输配电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及身后强大的技术工程与服务团队让安全、高效、舒适、智能的现代化地铁成为了现实。
随着城市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地铁逐渐成为城际融合和构建城市群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国务院批准修建城市轨道的城市数字将达到50个,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
上海地铁的乐与忧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走在中国的时代前列。截止到2016年12月,上海地铁共开通线路14条,车站336座,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17公里。这些数字组成了一张庞大而密集的蜘蛛网,每天承担着近千万的客流量,为52%的上海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深受市民喜爱。
随着地铁里程的逐步增长、站点增多、系统日益复杂、客流量大等,要管控如此庞大的网络,保障地铁站内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的同时,为乘客营造有序、舒适的站内环境和便捷的出行体验,对上海地铁而言不是一件易事。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摆在了上海地铁运维人员的面前。
首先,中低压供配电系统是地铁的动力系统,不但为地铁列车提供牵引供电,还为车站内部的各子系统(空调系统、给水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及安防系统)提供正常运转所需电力。上海地铁站内设施多,空间有限,能源尤其是电能消耗巨大,需要持续稳定的供电保证地铁内各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随着客流量的日益增长,站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灯光等环控系统的性能对于车站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突发状况和灾害情况对环控系统的容错性、可靠性、综合反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包括环控在内的地铁站内各子系统由于复杂性、孤立性导致了信息收集、监控、分析难度较大。
同时,地铁的快速发展让 "人海"式的运营的日渐式微。人力成本的增加,设备操作复杂度的提升,维修成本逐年上升,都是上海地铁提高运维效率面对的挑战。
初见源于品牌,合作水到渠成
选择拥有先进理念、技术、服务团队以及深厚轨交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合作,是上海地铁能够成为全国轨交行业佼佼者的重要支撑。而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行其道的今天,是否拥有出色的数字化创新能力,能够加快IT与OT技术的融合,使之成为提高运维水平和运营效率的利器,也成为了上海地铁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
谈到与施耐德电气作为合作伙伴,上海地铁维保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现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郭德龙表示,对上海地铁而言,双方的合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打动他们的,不仅是施耐德电气创新、先进的技术与价值主张,更是多年合作下来,施耐德电气对上海地铁需求的精准把脉和专业细致的服务。
在上海地铁建设初期,施工单位把施耐德电气的产品带到了项目上。过硬的产品质量,用户导向的高效服务,让上海地铁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就此展开。特别是在减少了代理商的中间环节后,施耐德电气能够给上海地铁提供的产品售后服务和相应技术支持更加有效:2005年,可提供基本保修;2011年提供专业检测、紧急支持;2013年,升级改造30+站点;2014年,双方签订全生命周期服务框架协议;2015年,提供全面硬件及服务产品的运营维护及支持;2016年,更加广泛的服务合作意愿及服务创新。 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全面,从产品到服务,上海地铁与施耐德的电气间的合作日趋紧密。
相守源于信任,专业与创新的坚守
近年来,上海地铁的不断发展、改建和扩建为运营者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随着双方合作内容的扩展,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分析和讨论,施耐德电气认为,目前上海地铁的需求和挑战关乎四个维度--配电、环境控制、互联互通以及服务。针对这些问题,施耐德电气提出了四大升级改造与服务建议:
从元件、设备到配电系统,保障上海地铁全线地铁站运营的用电稳定性和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
从机电设备自控系统到综合监控系统,实现6,8,10,11和12号线各专业子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使系统更加透明高效;
用专业级软件助力实现地铁站内设备和能源管理优化,助力城市地铁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通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丰富的经验,帮助简化服务流程,降低运维成本。
这些建议的提出也充分体现了与施耐德电气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的核心理念,即通过IT与OT技术的融合,助力推动用户在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和服务三个层面的全面创新,帮助用户将其运营能力从运行效率、可持续性、资产性能、可行性情报和员工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升至全新高度。
在合作期间,施耐德电气提出的主张得到了上海维保公司的充分认可,双方在此基础上的紧密合作使上海地铁站内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用电安全、环境改善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更加安全可靠 - 运用低压配电系统,保障上海地铁站内设施的用电稳定和安全;通过机电设备自控系统BAS,提升灾害情况下的综合反应能力,保障运营安全。
更加透明高效 - 通过对全线各类设备的监视、报警,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检修,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通过对于6,8,10,11和12号线各专业子系统之间信息实时交互和日常运营中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例如客流分析、用电分析等等,调整运营状态,使系统更加透明高效,提升了运营效益。
环境更加舒适的 - 通过机电设备自控系统BAS,实现了对车站环境(通风、用水、用电等)进行监测,并根据采集的数据,控制地下车站环控设备高效运行,提升车了站环境质量,为乘客提供最佳乘车体验。
提供无忧服务 - 在现场维修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施耐德电气专业工程师及时抵达现场解决问题,安装、调试、紧急维修、产品培训方面提供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还根据上海地铁需求,提供了一站式、一揽子备件服务,涵盖了所有施耐德电气不同业务部门的产品,并在施耐德电气上海物流中心为上海地铁设立紧急备件库,以保障最紧急备件的供应速度。
从最初的设备提供,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再到积极参与上海地铁高效运营体系的建设,施耐德电气一直用专业与创新陪伴着上海地铁的继续前行。正如郭德龙所言:"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上海地铁的每一条线路,每一个站点,每一个乘客都有上海地铁运维团队与施耐德电气的保驾护航,我们正在为这些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护送这些穿梭在城市中忙碌的人群,安心抵达目的地,享受城市智慧交通带来的便捷、绿色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上奥运”这一说法,正是从这一刻起走上历史舞台。云计算这一概念,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乘云科技CEO郝凯对此深有感受,因为在2017年春节过后不久,他的公司开始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滚滚而来的云计算大潮中。同一年,郝凯带领团队也第一次参加了阿里云的“双11”活动,实现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