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数据量是企业的资源,也是包袱
在智慧时代,最宝贵财富莫过于数据。而现实中,庞大的数据保有量让企业又爱又恨,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即大量温冷数据的存在。温冷数据数量庞大但访问率较低,也无法丢失或遗弃,必须确保用户需要时能够被找到。因此,对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有限的IDC资源正在被海量的温冷数据把持着,和热点数据抢占计算和存储资源载体,最终导致热点数据的存储空间不足,访问延迟增加,用户体验度变差。
就像我们好不容易用手机摆拍了一张美图,猛然间看到存储空间不足的提示,"摆拍"变成了"白拍",相信很多人都有砸手机的冲动。然而摸摸干瘪的钱包,又只能开启狂删模式。但对企业而言,既然数据删不得,就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不断扩大数据中心规模,并担负庞大的运维和能耗压力。
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数据积累和沉淀,迫使互联网公司主动寻求数据的冷热分级,通过搭配不同的存储载体来获得每TB成本的最优。而对于这一需求,从处理器芯片到服务器厂商,围绕着温冷数据存储在功耗、成本和性能方面的要求做着反复的博弈和较量。
围绕温冷数据存储的博弈,Intel Xeon-D问世背后的"无奈"
早在2008年,Intel就发布了号称史上体积、功耗最小的Atom处理器,但性能方面的短板使其局限于云盘业务中极冷数据的存储应用。此后,E3系列的处理器一度成为单路高密存储服务器的新宠,在云存储、邮箱存储、视频存储、历史资料归档存储等互联网业务中广泛部署。但随着温冷数据量的提升以及数据热度划分的变化,Xeon-E3的处理能力瓶颈逐渐出现,但Xeon-E5的较高功耗和成本则会提升整个数据中心的TCO。因此Xeon-D的出现则是为了弥补温冷数据存储的性能和功耗间的平衡。
低功耗的Intel Xeon-D处理器
●SOC芯片,集成万兆网络、PCH
Xeon-D是一款真正的系统级芯片,功耗最高只有65W。并且通过对万兆网路和PCH的集成,不仅做到了对板载万兆网络的支持,更通过集成实现了主板的简约设计,节约成本的同时,带来主板功耗的降低。
Xeon-d集成了集成万兆网络、PCH等部件
●高性能、低成本
Xeon-D是E5核心的处理器,因此在性能上,要比Atom和E3-1200V3的表现更优。在Intel公布的性能对比结果中,D-1540的性能表现是Atom C2750的1.5倍,是E3-1271V3的2.3倍。而且突破了E3最大支持32GB Unbuffer内存的瓶颈,能够支持最大128GB的双通道DDR4内存。同时,Xeon-D还使得总TCO降低了33%,运营成本降低66%。
可以说,Xeon-D处理器无论从性能,还是功耗、成本等维度,都是温冷数据存储的极佳选择。而浪潮顺势推出的SA5224M4产品,作为业界首款基于Xeon-D平台的4U高密存储服务器,无疑是回应互联网市场海量温冷数据存储需求的理想选择。
深耕互联网需求,专注温冷数据存储的新一代SA5224M4产品
当前,4U36盘机型依旧是互联网客户温冷数据存储分离后的首选。而基于的处理器平台主要包括双路E5和单路E3两种。但在温冷存储的具体使用中,双路4U36易导致CPU负载浪费,单路E3最大32GB的内存瓶颈又限制了36盘位时要求匹配更大内存的需求。因此,SA5224M4在处理器的选择上,找到了用户需求、服务器性能与成本功耗之间的平衡点,成为温冷数据存储的专属利器。
●对标E5-2620V3/V4的CPU性能
作为SOC芯片,Xeon-D处理器是直接焊在服务器主板上的,因此,对CPU型号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梳理互联网客户在双路4U36上的处理器需求,SA5224M4选用了Xeon-D家族的D-1531 CPU,实测的整点计算能力达230,浮点计算能力182,与E5-2620V3的SPEC值基本一致。此外,为回应互联网客户对冷数据存储的极致TCO追求,SA5224M4还引入了4核心的D-1521 CPU,其实测的整点和浮点计算能力要超过E5-2609V3的SPEC值。因此,SA5224M4通过高低2款处理器做到对互联网绝大部分温冷数据存储的CPU性能覆盖,完全秉承了互联网客户要求平衡性能与成本投入的理念。
对标E5平台,性能能够达到E5-2620v3水平
●优异的硬盘读写IO表现与板载万兆性能
SA5224M4在硬盘读写方面有着媲美双路4U36产品的性能表现。通过背板Expander芯片的带宽加速技术,可将6Gb/s的硬盘速率虚拟成12Gb/s,从而显著提升大容量SATA盘的性能表现。此外,板载的X552万兆网络实测性能接近10G,与目前市场主要使用的X540、X710万兆标卡性能一致。并且万兆电口能够向下兼容千兆使用,和外插万兆网卡相比,进一步优化了温冷数据存储的采购成本。
CPU内集成的万兆网卡性能同样优异
●更优的散热设计和功耗表现
对温冷数据存储而言,低功耗是永恒不变的追求。基于Xeon-D的低功耗及SOC特性,SA5224M4在功耗层面做到了极致。以D-1531为例,CPU功耗仅45W,比E5-2620V4低40W,加上集成在CPU内的PCH和网卡芯片,就可使单节点功耗降低超过50W。而从实测结果来看,SA5224M4功耗较同规格双路4U36降低超过15%,不仅意味着长期运营成本的降低,更满足了互联网客户提升单机柜磁盘密度的需求,提高了机柜和机房空间的密度与利用率。
此外,在散热方面,SA5224M4完善了传统4U36机型的机箱托盘设计,为后置硬盘提供更多的风量,改善了后置12块硬盘的散热效果,保障了硬盘的性能和稳定性。
目前,数据开始被越来越更多的公司视为资产,而浪潮SA5224M4的产生让数据的存储密度成本比更优,有效降低数据中心TCO并让数据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今日发布Pixel 10系列智能手机、轻量化Pixel Buds及更智能的AI助手功能。新品包括Pixel 10、10 Pro、Pro XL和具备防尘防水功能的可折叠Pro Fold,以及Pixel Watch 4。设备搭载新一代Tensor G5芯片,AI处理能力提升60%。Magic Cue是基于Gemini的主动式AI助手,能在用户需要时主动提供信息。新产品在电池续航、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开发了mmMamba框架,通过创新的知识蒸馏方法将传统二次方复杂度的多模态模型转换为线性复杂度架构。该方法在保持相当性能的同时,实现了20.6倍速度提升和75.8%内存节省,提供纯线性和混合两种架构变体,为高效多模态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谷歌正在为智能家居领域推出重要的新产品Gemini for Home,这被视为该公司多年来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最大动作。该产品将整合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家居体验,标志着谷歌在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重大进展。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