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浪潮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Mobile World Congress 2017)上与中国电信、英特尔联合发布首个运营级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整机柜解决方案。该方案以OpenStack开源平台为基础,采用通用硬件及虚拟计算、虚拟存储、虚拟网络等技术,实现VNF生命周期管理,符合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组织的NFV标准,具备电信级高可靠和高稳定性,为电信运营商构建新一代的网络架构,实施网络云化部署提供了坚实基础。
胡总&intel &电信接受Telecom TV采访
MWC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展览会,每年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参加展览。本年度MWC大会汇聚了当前产业中最新的技术、产品、理念,运营商网络转型、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成为大会广受关注的风向标。
NFV是运营商网络转型的关键技术
浪潮NFV解决方案广受关注
运营商网络的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既要面对OTT竞争,承受降低资本性支出和运营成本的压力,提升网络差异化服务的能力,又要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的互联网化,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及构建全连接网络的诉求,网络重构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全球,美国Verizon、美国AT&T、日本NTT、德国电信等主流运营商近年来宣布了多项网络重构计划及战略,都强调要利用SDN、NFV技术,构建新一代的网络架构,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国内网络重构的先行者中国电信正在逐步加快SDN、NFV的商业化部署的脚步。中国电信发布了《CTNet2025网络架构白皮书》,期望通过使用SDN、NFV、云计算、网络虚拟化等新技术来构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NFV技术首席架构师欧亮博士表示: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浪潮、intel共同研制了大型NFV基础设施专业设备,首创了NFV硬件与云化资源的整体交付技术,创建了分层解耦的基础集成环境,具备资源池规模扩展和跨厂商兼容能力,支持各类固移虚拟化网元的敏捷部署,是运营商中首个自主设计的大型NFV整机柜专业设备,相关技术在业界属首次展示,是网络重构中对设备演进技术的一次重要探索,为各类电信云的业务承载提供了运营级基础设施。
在MWC上,现场搭建的NFV解决方案演示环境,对以vIMS为例的NFV RACK综合承载能力,基于vBRAS的宽带用户接入与体验等多个场景进行了测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案将在网络重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电信计划在区域和边缘的POP业务、移动核心网的NB-IOT业务等多个网络系统试用该方案。
ICT融合,构建NFV开放生态
在未来几年内,市场对于NFV的需求将十分旺盛,2015年《NFV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SDN/NFV国内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元。NFV的目的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合作、竞争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开放的体系框架内,厂商除了能够选择自身的优势产品外,还可以选择第三方的专业产品合作,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整体解决方案;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灵活替换相应的组件,避免厂商锁定,掌握主动权。
浪潮集团副总裁胡雷钧表示,NFV就是用计算重构网络,是ICT融合的主流实现方式。作为计算平台方案供应商,浪潮在计算领域有着明显的竞争力,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高可用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方案,而传统的电信方案供应商对于用户需求有着深厚的理解,浪潮已经与诺基亚、西门子、思科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自己领先的计算技术与伙伴的业务方案相结合,共同为客户提供NFV整体方案。作为OpenStack组织的黄金会员、OCP组织的铂金会员,浪潮将继续秉承开源,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领域的NFV开源项目,协同产业伙伴,加速NFV产业生态成熟。
专注计算互联网成功经验助推浪潮拓展运营商NFV市场
浪潮专注于计算领域,面向数据中心提供领先的数据中心产品和方案。目前是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最大服务器供应商,其整机柜服务器SR已经累积出货超过100000节点,市场份额超过70%。有专业人士表示,随着ICT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电信网络的DC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电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对于计算方案的需求也日益趋同,浪潮有望抓住NFV发展机遇,将自身在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技术优势快速渗透到电信行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