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10月04日 新闻消息: HPE公司的Synergy将成为下一代服务器的代表,将拥有超越超融合型基础设施系统的容量水平,且能够实现裸机配置、承载虚拟化工作负载以及容器化负载等多种用途——至少HPE自身对此抱有信心。
不过对这套方案进行深入剖析仍然颇具难度。它到底属不属于一套具备独立可扩展计算、存储与网络机制的动态可重新配置超融合型基础设施(简称HCI)设备?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如此,但HPE方面坚持将其与HCI区分开来。这一点我们稍后将详加阐述。
Synergy的基础是一台10U机架级机柜,其有点类似于HPE旗下的C级别机柜,但其中搭载的是专用服务器而非标准化方案。这套机柜能够根据需要将服务器及存储进行混合接入,二者的插槽位于机柜前端,而一组网络节点则处于机柜后部——同时配合单一主节点。这些节点意味着其不再需要单独在机柜顶端安装顶架式网络交换机。
该机柜还拥有一套前置Composer,即一台专门用于实现存储与网络功能的服务器。其运行某一专用Linux操作系统,能够自动发现Synergy计算、存储与网络(Fabric)元素,同时提供负责实现Synergy管理的OneView命令工具。
Synergy机架的正面与背面实拍图
Synergy各基板亦能够实现向外扩展,即每机架四块基板,当然前提是大家的数据中心地板能够承受如此夸张的重量。如果不能,那么添加其它机架无疑是个更为现实的选择。各Synergy机架当中的Composer通过一套专用管理网络实现彼此互连,负责提供独立于运营计算与数据层之外的系统控制层。
移除挡板后的Composer模块实拍图
用户可以设置命名服务器配置文件,例如定义计算、固件、操作系统、存储与网络资源,而后轻松将其配置给工作负载,比如一套数据库工作负载模板。Synergy亦可通过RESTful API接受管理。
各服务器节点可直接附加至刀片内置存储。比如,大家可以选择使用SAS 2.5英寸磁盘或者NVMe SSD。
除了内置存储节点,Synergy机柜还能够使用外部SAN或者NAS存储,例如3PAR StorServe,通过光纤通道或者以太网接入,并经由Synergy存储资源池以分卷等形式分配给运行在Synergy之上的各类工作负载。
Synergy存储与网络皆以虚拟化方式被整合至Synergy内部资源池中,而各计算刀片亦可进行聚合以支持特定工作负载。不过服务器刀片上的单一CPU无法被分配给其它服务器节点之上的工作负载; 该服务器刀片的计算资源粒度控制水平目前仅限于此。同样的,内存也无法以虚拟化方式被纳入Synergy整体资源池。当未来Synergy采用英特尔推出的硅光子技术方案后,相信其将能够配合操作系统实现这一目标。
在服务器广泛采用非易失性存储级内存之后,Synergy将能够通过各Synergy服务器刀片使用忆阻器、XPoint或者其它类似的非易失性介质技术。其还将采用HPE目前正在开发的Machine概念,这意味着Synergy将被作为Machine的先导性产物。
HPE公司表示其共邀请了100家客户对Synergy进行beta测试。正如大家所见,该硬件共包含10U机柜及其相关组件、Composer模块与OneView v3软件,可以想见相关开发工作确实相当繁重且存在大量特殊难题。相当一部分开发资金正是被耗费在这里。目前尚没有任何一家其它服务器厂商能够拿出像Synergy这样的方案; 思科不行,戴尔不行,富士通不行,日立、华为或者联想等任何其它主流服务器供应商都还不具备类似的竞争性产品。
HPE公司融合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营销副总裁Paul Miller对于HPE服务器的创新成果大加称赞,表示HPE当初最先迈入x86服务器领域、最先打造1U披萨盒大小的服务器、最先发布刀片服务器,而如今又最先推出了组合式基础设施服务器。而其它任何厂商,他表示,包括戴尔在内,皆无法与HPE相匹敌。
Synergy 的存储模块
超融合型基础设施系统将服务器、存储与网络机制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进行融合与集成,旨在以虚拟机为载体利用虚拟SAN软件(例如VMware公司的VSAN)在向外扩展系统环境当中支撑应用。HPE公司也拥有自己的超融合型HC 380产品,其采用StoreVirtual虚拟SAN软件配合ProLiant DL380服务器。
Synergy进一步开辟了这一设计思路并加以拓展,从而将Synergy基板作为基础,大家能够在其中混合并匹配可变的计算、服务器与网络要素。虽然这种方式牺牲了HCIA单一SKU的便捷性采购优势,但却带来了更为灵活且简单的搭配能力,意味着Synergy既能够作为裸机服务器使用,亦可以支持各类容器化工作负载。
另外,Synergy作为平台的构建工作已经拥有超过10年的光景。不同计算、存储与网络元素及技术方案皆能够出现在其中并通过底层及软件实现协同; 这就是其基本设计理论。举例来说,英特尔公司的硅光子技术方案可被纳入Synergy之内以及之外。一旦3PAR StorServe阵列获得了硅光子技术支持能力,那么Synergy在接入外部存储时将拥有高达每秒100 Gbit的运行速度。
目前其如何与NVMe over Fabrics并行或者协同运作尚不得而知。其有可能单纯作为100 Gbit每秒以太网线缆的备选方案,并继续支持以太网协议信号与数据,在这种情况下NVMeF跨越硅光子线缆运行同样具备理论可行性。
HPE公司投入了数百万美元打造Synergy,使其成为一套混合有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硬件,采用C级机柜,开发配套Composer模块并利用OneView管理软件工具实现扩展的整体方案。着眼于Synergy硬件机架以及其中的各个节点,这很明显是一项非常伟大的硬件设备成就。其看起来像是一套软件定义私有云与迷你数据中心,但却能够运行在10U空间之内并具备各类元素的动态复用能力。
但与之相关的市场营销炒作同样广泛存在:基础设施即代码、思维经济、业务颠覆时代下的无畏创新、IT必备创新构建引导,甚至提出观点称IT必须成为价值创造者并交付业务产出。Synergy的核心诉求在于加快数字化企业的积极创新流程。另外还有一本《傻瓜式组合型基础设施必读》(只是开个玩笑),用于指导用户如何利用组合式基础设施将自己的数据中心转化为营收中心。
但抛开这些华而不实的营销言论,Synergy看起来仍然非常令人心动。它能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这还是个未解的谜题,而HPE方面则给出了最好的预期,同时大力支持执行副总裁在会议之上宣传并展示这套硬件。
如果出色的运营灵活性、前期资本投入(简称CAPEX)与运营成本(简称OPEX)收益真实存在且能够在不同客户群体之间同步生效,那么HPE完全可以静待Synergy获得火热的市场成功。而Meg Whitman也将拥有足以自傲的全新产品技术方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