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同仁医院完成了HIS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结束了两套HIS系统并用的历史。现在所有的患者都可以仅凭一张医疗卡在医院任何一个区缴费、取药和办理入院手续,医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患者病历等就诊信息。
整合后的HIS系统,满足了“一院三区”业务数据的连通共享,为提升同仁医院管理水平,以及引入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整合工程由浪潮公司和东华软件共同完成,两家企业对既有业务系统整合的同时,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为核心模块配备了容灾和备份方案,尤其天梭K1关键应用主机搭建的数据库高可用集群,提高了整个医院HIS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不易的整合
同仁医院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该院已有百余年历史,全国眼科100强排名第一。同仁医院年门急诊量几百万人次,年手术量几十万例。随着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自身的两套异构HIS系统日渐瓶颈,跟不上医院业务的发展需求。
因为医院数据复杂庞大,患者的就诊信息要求保存精准、精确,要进行整合技术难度很大。为此,同仁医院专门成立了“一院三区、HIS一体化及临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小组,确定了三区HIS一体化及数据集成平台、EMPI(患者主索引)、CDR(临床数据中心)等重点工程,采用SOA架构模型、B/S/S多层的应用架构、CACHE数据库等,实现多院区统一管理。
整合与升级同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测试,浪潮公司与东华软件终于完成了整合方案的开发测试。双方在同仁医院西区部署统一的HIS系统,实现东、西、南三院区合一的统一管理。这套系统在核心数据层面,采用浪潮关键应用主机天梭K1、融合存储和CACHE数据库构建的高可用集群,在业务层,采用浪潮四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设备构建了负载均衡应用集群,平稳的分担了业务压力,也有效的隔离了硬件故障,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
为大数据医疗做好准备
同仁医院信息化负责人表示,新业务平台至少可以满足几年内我院医疗和管理需求,此次系统构建采用了可伸缩架构,也为未来系统升级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我院有大量珍贵的数据,这次整合实现了这些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下一步将引入大数据等新技术,发掘数据价值,进一步提升我院科研和业务水平。
主机生态深入行业
同仁医院是全国医疗行业的翘楚,庞大的业务量对HIS系统,尤其对HIS系统数据库是一个巨大考验。浪潮天梭K1关键应用主机通过该项目树立了其在医疗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标杆。
东华软件是中国著名的行业独立软件供应商,在医疗行业的份额一直位居前三。浪潮与东华软件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接下来,双方将联合展开更深入合作,开拓医疗行业,扩大市场份额。
关键计算业务一直是浪潮的重要战略之一。2016年浪潮发布“K+计划”,聚焦大生态和场景化,加大对重点行业ISV和SI的支持,激活整个主机生态的产能。目前,浪潮主机生态成员已经超过200家, 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deed通过云原生和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为AI时代做好了准备。公司CIO Anthony Moisant表示,他们不仅在采用AI,更在构建一个智能代理公司,将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相结合。公司已完成从本地服务器向AWS的迁移,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湖架构,并基于Apache Iceberg构建数据湖仓。目前已有4个Salesforce代理投入生产,6个内部智能产品上线,另有20多个代理正在开发中。
微软研究院团队开发的BitNet v2技术实现了AI大语言模型的重大突破,通过创新的H-BitLinear模块和哈达玛变换技术,成功将模型激活精度从8位降低到4位,同时保持了几乎相同的性能表现。这项技术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硬件利用率,为AI模型在边缘设备和批量推理场景中的部署开辟了新道路,有望推动AI技术的更广泛普及应用。
AI第四代生成式AI标志着技术范式转变,正在用户体验、应用自动化和平台三个层面为企业带来重大价值和颠覆。企业应关注商业价值而非技术本身,需要从业务问题出发量化价值。未来五年将在认知任务处理上取得巨大进展,但需要创新思维应对劳动力转型。六大颠覆性支柱包括下一代AI能力、数据平台、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企业用户体验和云架构等。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团队提出ToolRL方法,通过精细的奖励机制训练大语言模型正确使用工具。该方法突破传统监督微调局限,采用格式奖励和正确性奖励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在多个基准测试中相比基础模型提升17%,相比传统方法提升15%,显著改善了模型的工具使用能力和泛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