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芯片业务到底怎么了?
作者:赵效民 【原创】 2014-10-23 10:08:11
关键字: Power GlobalFoundries IBM
10月20日,IBM宣布将芯片制造业务移交给著名的芯片代工厂商GLOBALFOUNDRIES,不禁让很多人猜测起来IBM的芯片业务到底怎么了?那么这一交易的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GLOBALFOUNDRIES得到了什么?对IBM又有哪些利弊呢?
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10月23日 评论(文/赵效民):
自从9月以来,忙于转型的IBM不断成为新闻的焦点,也让业界对其未来的走向充满了好奇。9月底与联想正式完成x86服务器业务的交接,可以说是年初该事件初始发布的一个收尾,而真正引起业界新的猜测热情的则是10月20日,IBM宣布将芯片制造业务(IBM称之为微电子业务,Microelectronics Business,在财报中称之为半导体OEM与制造业务)移交给著名的芯片代工厂商GLOBALFOUNDRIES,之后的21日IBM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其利润大幅度同比下滑99.6%,只有1800万美元。两个只差一天的新闻,激起了很多舆论的声音,其中一个主要的讨论方向就是IBM的芯片业务的未来发展以及IBM硬件到底还行不行,今后还会卖哪部分业务。
有关IBM最新一季度的财报解读,我不想再多言了,这方面的金融与财务专家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其中的重点就在于:IBM这个季度的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实际为34.55亿美元,然后对冲了34.37亿美元的非持续运营业务净亏损,所以最终的净利润才为1800万美元。这里所谓的非持续运营业务(Discontinued Operations),可以理解为是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也就是说在主营(连续经营的)业务方面IBM并没有亏损,但在资产处置与相关业务终结方面,则出现了34.37亿美元的税后净损失,而这与剥离芯片制造业务有直接的关系。要知道,这次剥离的操作不仅仅是IBM要在未来3年内支持15亿美元给GLOBALFOUNDRIES,还包括IBM原有的完整的半导体工厂与相关的数千个专利组合,以及5000余名IBM的员工。在这次交易中,IBM并没有得到一分钱,所换来的是未来10年的处理器供货保障。
IBM 2014年第三季度财务中,对Discontinued Operations的具体说明
事实上,2014年前9个月,IBM的非持续运营业务的净亏损额为36.98亿美元,只是在第三季度出现了34.37亿美元的巨量亏损,大家想想都能明白,就主营业务而言,以IBM现有的实力,即使IBM CEO罗睿兰女士一个季度啥也不干,仅凭业务惯性,IBM也不可能在一个季度里亏掉这么多钱。
好啦,有关财务方面的分析就此打住,我们还是看看IBM这次到底卖掉(或者说倒贴出去)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
IBM为什么要卖掉芯片生产业务?
在历史上,IBM的半导体生产工艺是业界非常著名的领导者,老一些的IT人士都应该记得当初AMD在对抗英特尔时,就获得过IBM的大力支持,其所提供的SOI(硅绝缘体)技术让AMD的Athlon家族受益匪浅。但是,由于IBM半导体工厂长期以来主要为自家产品服务(POWER处理器、System z处理器、PowerPC处理器以及相关的外围芯片等),基本上并不像代工市场开放(当时的AMD有自己的半导体工厂,它也是如今GLOBALFOUNDRIES的前身),所以当IBM自有产品逐渐被边缘化之后,其半导体工厂的收入也必然每况愈下。这一过程大家不难体会到——2005年,苹果公司弃用IBM与摩托罗拉生产的PowerPC处理器,全面改用英特尔的x86处理器生产新的苹果电脑;2006年,索尼公司推出第三代Playstation游戏机(PS3),采用了IBM、索尼、东芝联合开发的Cell处理器,而这个处理器主要就是由IBM生产,而当时其他两个主流游戏机任天堂的Wii与微软的XBOX 360也都采用PowerPC架构的主处理器,一时间IBM成为了游戏机界背后的老大(虽然IBM并不负责为任天堂与微软供货)。然而到了2013年,新一代游戏机上市时,大家发现x86成为了索尼与微软新的选择;2009年,随着英特尔新一代Nehalem架构至强处理器(至强5500)的上市,存储系统中的主控CPU也加快了脱离PowerPC的步伐,时至今日这一市场的主流系统已经是x86的天下。而IBM自家的POWER服务器,其出货量在2011年第一季度之后也不断萎靡,到了2012年第1季度则呈现零增长,从此往后就再没有正增长过。
与此同时,在半导体领域,伴随这一切发生的则是不断的生产工艺的进步与改良。以业界领袖英特尔为例,其主导的TICK-TOCK发展模式就是半导体生产技术发展的推进器,从2009年的45纳米,到32nm再到22纳米,只用了4年,如今14nm即将投入商用量产。在晶圆方面,2004年200mm晶圆开始普及,而到了2007年300mm晶圆就开始崭露头角,现在英特尔的450mm晶圆厂也已整装待发。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一座300mm晶圆厂的成本至少在20亿美元左右,而每次的生产工艺进步也要投入数亿美元,也因此,面对财大气粗的英特尔,家底薄的AMD最终放弃了自有芯片的制造,成为了一家Fabless的半导体厂商。而其所剥离的生产设施,成为了今天GLOBALFOUNDRIES的主要资产。
450mm晶圆较200mm晶圆的对比,从理论上讲,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450mm的晶圆一次产出的芯片数量将是200mm晶圆的5倍,是300mm晶圆的2.25倍,成本效益明显更佳
可以想像,以自家CPU和芯片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IBM半导体工厂,在这一过程中也在经历着越来越剧烈的疼痛——一方面要保证自家处理器在半导体工艺方面的领先性,这需要持续的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尽量保持收支平衡,这对于IBM来说,无疑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的包袱。2010年POWER7上市时,其生产工艺是45nm,同时期的至强则已经进入32nm工艺时代,今年发布的POWER8是22nm工艺,可至强在去年就用上了22nm工艺。表面上看,双方的差距在缩小,但在这背后则是差距越来越大的服务器销量,由此IBM在芯片制造业务上的投资压力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GLOBALFOUNDRIES得到了什么?
前文已经透露,GLOBALFOUNDRIES的前身是AMD的半导体生产业务,于2009年剥离而成,专门从事半导体芯片代工生产。其股东组成,除了AMD外,主要的投资者是阿联酋阿布扎比先进技术投资公司(ATIC)和穆巴达拉发展公司(Mubadala),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桑尼维尔。
根据最新的资料,GLOBALFOUNDRIES的主要生产设施分布于美国、新加坡和德国,目前拥有3座300mm晶圆厂与5座200mm晶圆厂,在全球拥有160多个客户(包括AMD)。
此次GLOBALFOUNDRIES将接收IBM位于纽约州的East Fishkill,与佛蒙特州的Essex Junction半导体工厂,同时还将获得IBM相关的上千个专利,从而让其拥有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专利组合之一。上述两家工厂的超过5000名IBM员工(包括800名顶尖技术专家)也将加盟GLOBALFOUNDRIES。GLOBALFOUNDRIES表示,这些新团队的加入将加快GLOBALFOUNDRIES在10nm层级的半导体工艺的研发,并增强其在射频与专用IC(ASIC)方面的设计能力。
在2013年的半导体代工厂排名中,GLOBALFOUNDRIES位列第二位,仅次于台积电,但营收额大约相差5倍(GLOBALFOUNDRIES 2013年的营收为42.61亿美元,台积电为198.5亿美元),而IBM则为位列第11,代工收入仅为4.85亿美元,并且是IDM(集成器件制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类型代工,并不算是纯代工,在2013年纯IC代工营收增长达16%(全年收入362亿美元),IDM代工增长仅有2%(全年收入66亿美元),预计2014年两者的增长率分别为14%和3%,纯代工占据绝对上风
根据GLOBALFOUNDRIES未来投资计划,其在2014年至2015年将追加投资100亿美元(阿拉伯人就是有钱,没办法:P),其中主要投资在美国纽约的工厂,将提供3000余名就业机会。
不过,我们必须要注意,IBM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团队丝毫未损,而这也是IBM所保留的,因此所谓的放弃芯片业务的说法并不严谨。IBM的芯片业务,从此就相当于一家Fabless半导体厂商。
IBM获得了什么了?
在我看来,IBM在这次芯片业务交割中,宁愿3年倒贴15亿美元,也要成交的根本目的在于3个:1、完成Fabless的半导体业务模式的转型 ;2、用曾经的半导体生产技能换取未来10年更具成本优势的CPU供货保证;3、让IBM把更多的芯片研发精力发在更有价值的领域。
对于第一点,Fabless(无工厂)在半导体业界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模式,而且只会越来越流行。目前,除了本身拥有超大规模生产能力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的厂商(如英特尔、三星、东芝等),半导体生产能力也将向几个专职的代工厂商 集中,来承接只负责芯片设计的半导体公司的生产订单 ,尤其是那些初创的芯片厂商,完全可以在一开始就能利用到全球顶级的半导体制造资源,这一点很像当今企业的IT资源向公有云转移的趋势。
我们非常熟悉的高通就是最著名的Fabless半导体公司,从其营收来看,有没有自己的工厂并不是竞争实力的关键,半导体公司主要比拼的是技术与设计能力,生产制造相对来说属于另一个范畴,理论上完全可以剥离(前提是成本负担与生产能力、工艺的保证)。除此之外,NVIDIA和AMD也是这样的运营模式,而这次IBM也将实现这样的转型。Fabless的好处在于,让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芯片设计本身,实现了轻量化的资本运作,最大限度降低了资产压力,也让芯片的创新更为灵活而高效,因为理论上它可以用到代工领域里最好的生产工艺,不会被自己的生产能力所束缚。不过,Fabless的风险在于代工厂的靠谱程度,如果代工伙伴的生产能力与技术工艺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反而更耽误事。这方面NVIDIA与AMD的显卡芯片业务,在台积电身上就有很痛苦的经历,可谓感触颇深。
2013无工厂半导体厂商营收排名,前五名可谓是在业界耳熟能详(第1名高通、第2名博通、第3名AMD、第4名联发科、第5名英伟达),而后5名则在存储设备芯片、FPGA、ASIC等领域名声显赫
第二点,在这次交易中,GLOBALFOUNDRIES看上去便宜占尽,白得IBM的工厂、专家、专利不说,未来3年平均每年IBM还要付给它5亿美元现金。但是,这背后的承诺则是在未来10年里,要保证IBM专属处理器与相关芯片的有效供应,这些处理器包括了IBM的POWER、PowerPC(目前主要用于IBM的HPC系统)以及System z处理器,有效供应意味着产量与工艺。以目前IBM自身业务的需求,产量保障不会是难事,而且GLOBALFOUNDRIES的客户不止IBM一家,这也将让IBM的处理器成本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不再因为出货量少而有很难降下来(我当然相信GLOBALFOUNDRIES也会以供货量来考虑相应的成本折扣的,但肯定比IBM自己生产更便宜)。但是,CPU的生产工艺进步则是一个关键点。根据协议,在未来10年内,GLOBALFOUNDRIES要与时俱进的以22nm、14nm和10nm为IBM生产CPU。而在这方面,GLOBALFOUNDRIES并不能让人感到十分放心,其现在也没有为AMD提供22nm工艺,让AMD在与英特尔的竞争更显被动。好在这次22nm的POWER8已经发布并上市,所以对于GLOBALFOUNDRIES自身的22nm能力需求并不紧迫,而且还对后者的生产能力还有很好的补充,可是在未来的确会是个考验。但愿阿拉伯财主的100亿美元能为IBM砸出一个有效供货的未来。
在2011年GLOBALFOUNDRIES给出的发展路线图中,可以看到面向高性能计算市场(也就是主流CPU领域),计划在2014年会提供20nm工艺
在2013年GLOBALFOUNDRIES公布的路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性能计算市场,仍然维持着原来的32/28nm(制程的突破主要集中于无线与移动设备芯片领域),甚至到2015年,22nm也没有出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AMD的APU都没有22nm的型号,而IBM的半导体工厂的加盟,将会迅速填补这一空白,接下来就要看后面的14nm与10nm的竞争了
第三点,可谓是这次交易对于IBM最大的价值。从当前的IT技术发展来看,虽然软件定义未来已经获得业界的公认,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为其优化的硬件基础平台。英特尔为此提出了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目的就是以其处理器平台针对未来的基础设施环境(如虚拟化和云)与应用环境(比如内存计算、分布式计算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以进一步巩固并增强其在数据中心的领导力。而在不久前举行的Oracle OpenWorld上,Oracle也提出了“软件芯片”(Software in Silicon)的发展方向,目的也在于为其自身强势的企业应用软件,定制化高性能基础硬件平台。所以说,但凡有实力的厂商,绝不会放过凸显自身独特优势的机会。POWER与System z就是IBM展开全面定制优化,以拉开其与竞争对手距离的基础保证。在这方面,想让IBM放弃自家既有的CPU成果与积累,无异于痴人说梦,想想IBM的Waston就知道其在“认知计算”领域的野心。要想在这一极具商业潜力的方向上持续发力,让IBM采用他人的CPU是其很难接受的。而剥离了芯片制造业务,IBM的投资将会全面投入到面向未来的热点处理领域的研发。根据IBM的介绍,此次芯片制造业务交割完毕后,IBM将会全力专注于面向云计算、移动、数据分析和安全交易的优化系统的设计上,此前宣布的5年30亿美元的投资仍然有效,其重点在于面向下一代计算所需要的半导体技术研发(包括半导体材料、实现能力)以及高价值系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将与GLOBALFOUNDRIES联合投资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CNSE,Colleges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而其研究成果,也将被GLOBALFOUNDRIES率先采用。
由此可见,IBM这次的确是面向未来甩掉了一个包袱,损失近40亿美元,换来是“轻装上阵”并让自己未来的投资,更具高价值回报的可能。因此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好的。唯一让笔者担心的一点就是GLOBALFOUNDRIES会不会是“猪一样的队友”?因为从历史表现来看,GLOBALFOUNDRIES似乎仍然没有进入“状态”,22nm工艺喊了几年仍然没有大规模商用,那么在未来IBM需要14nm时,GLOBALFOUNDRIES能否进入状态并由此保证后续的10nm在业界不掉队,将是IBM此次战略调整成败的关键 (在芯片协同设计与实现方面,由于有5000多名前IBM员工的存在,应该不是问题)。尤其是如果IBM自产或OpenPOWER合作伙伴的低端POWER服务器在一两年内走红,那么在供货方面的要求,显然就更高了。所以说,GLOBALFOUNDRIES在占了便宜之后,必须要负起责任,而POWER芯片目前的22nm工艺将是它的宝贵空档期,如果一切顺利,那么IBM自主的CPU产品必然会获得好的产能保证,更佳的成本效益,并为整体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带来巨大的好处。剩下的,就看IBM上层的“高价值系统”如何表现了!
最新文章
绿盟科技2024年预计收入高增,亏损大幅收窄
AI PC 之争:Microsoft 的 NPU 执念与 Nvidia 的 AI PC 野心
AI 专家预测:2025 年 AI 泡沫或将破裂
Google 的 Titans:赋予 AI 人类般的记忆能力
为什么主动式 AI 很快会让 ChatGPT 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DeepSeek 开源其 R1 推理模型系列
Freshwave 在国家机器人研究院开启 5G 农业科技创新
Cognizant 推出神经 AI 多智能体加速器
Western Digital 财务总监在公司分拆前宣布离职
小猪存钱罐的消亡标志着金融科技的成年
快速投资回报与创新:CIO 面临的 AI 目标抉择
BMC Software 增强大型机数据存储和 AI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