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赵效民 来源:ZDNet【原创】 2009年8月26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ChinaGrid最大的作用与未来展望
如果对比二期的话,CG一期是不是完成的只是Grid Computing的计算的架构和各种技术的验证?
郑纬民:是,但也不仅仅只是进行了某些技术的验证。我只是说第一期里有这个问题,使用以前的问题,比如说,有个课题需要计算,北大的人可以到清华算,清华的人可以到南京去算,这些都是没问题的,但是进到沟通当中,这个院,北大的机器关了,不给你用了,白给你用啊?是这个问题,因此,也不断在调整。因为我们第一期有五个应用网格,有个例子就是生物信息学网格,是我们清华负责做,我们这个网格里头也是有很多计算问题,更多的是查数据库的问题。比如,做生物的人,进到会拿到一些序列,这个序列不管是基因序列也好还是什么序列,看到这个序列以后,他想研究,研究之前第一件事情要去看看这个东西究竟是人家有没有,是个什么东西?他就拿到这个序列查数据库。数据库很多,有基因数据库等等各式各样的数据库,过去怎么做呢?不是说我们网格有了以后才做这件事,过去也能做的。先拿到一个序列,他知道北京大学生物系有一个数据库,他就给北京大学打电话,你有个数据库吗?我今天有件事情要到你这地方查一查。人家说行,他就登录到这个北大数据库,把这个序列比对一下,喔,没有查到。查完以后,他给南京大学打个电话,南京大学也有个数据库,或兰州大学也有,都有的话,全要打一次电话,各查一遍,回来的数据要整理,这个事情就很麻烦,我们第一期的时候,做生物信息学网格,这样在查这件事情时,就把查询的请求交给我们这个网格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相当于我们到北大去查去,查完以后到兰州大学,查完以后结果整理好给他,那他多省事啊,一直到现在为止,每天都3-5万人用我们这个生物信息学网格。
CG最大发挥作用的地方实际上是它的数据库和学术资源共享么?
郑纬民:这几年下来,我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促进高性能计算。你要成为CG的成员吗?昨天下午一说,二期要变成6个中心了,都在争取这6个中心了,他回去就跟校长说去,校长,你要出500万买个大机器搁在那儿,校长可能会算计,说北大要盖,那他要去盖,上海也是,上海交大要盖,北大就也想盖,兰大要盖,上海交大也要盖,就西安也是,西安交大要盖,西北工业大学也要盖,广州也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他们两个单位说,你不盖,他可能也不盖,他要盖,那么另一个也要盖。因此,又要做这件事情,清华大学可能会出钱,热烈支持这件事,因此我们上一次,也是各个学校买了不少机器,买了机器以后,我给他连到一块,您用他的机器,他用你的机器不是有时候有点问题嘛,但是他自己用自己的是没问题的,上次跟校长去说,我买机器这个人了,他如果买回来以后,没有人用,空的,他也害怕这件事情,因此他要去鼓励好多单位里的人都去用机器,因此这个事情我觉得是最好的,正是这几年下来各个学校对高性能计算起了很多的促进作用。现在很多学校用得挺好。
现在我不太清楚,这个网格,比如有一个科研院所要做很大的超算的话,现在可以做到比较动态的调配的几大中心的资源完成一项超算的任务吗?能做到这一点吗?比如说现在通过网格,通过这一个中心,运算能力可能不够,从他的机器里拿出2/3,从另外一个中心里面拿出2/3,通过网格组成一个跨网界的超算的平台,提供给某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能达到这种效果吗?
郑纬民:可以的。原来就想这样。但是应用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第一期时,我们也做了。这就说明,不是说我们技术不行。你这个大问题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北京大学算,还有一部分给清华大学算,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如果分完以后,北京大学的机器就一直算到底,早上算到晚上,没事情做。最简单的事情,一个大问题分成两半,一半给清华算,一半给北大算,算完了以后拿回来结果就有了,算的中间没有交换数据。这个是最好的。主要是清华和北大之间这根线太慢。如果真的速度很快,也是没问题的。
郑老师,刚才你听到有三件事,第三件事,公共软件。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都有怎样的软件?它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郑纬民:我们第一期做了一个软件叫CGSP,就是网格中间件软件。第一期的时候做这个软件,我们一共有40几个年轻人,就在清华大学做这个事,开发了第一版本,第二版本,效果还是挺好的,现在你到网上去查CGSP就能查得到,我们国际上都有名气了。这软件的作用就是管理网格的任务分派。比如网格相当于把北大的一台机器,清华的一台机器,南京的一台机器,用互联网连起来了,怎么把一件事情分派到对应的机器上去做,这就是CGSP的工作。
二期的话会继续做一些吗?
郑纬民:会继续做这个事。
之前听说好像2010年,这个学校的数目会达到100家以上,是吧?现在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郑纬民:也没有说一定是100家,尽可能多,只能说,主要是现在没钱。为什么现在是43个学校呢?因为上次说了,谁愿意就来参加这个,43个学校来过了,我是一直组织按照43个,既然它们已经来过好几次了,为这件事,又不是一次。你做什么事情,他来讲讲,后天这个东西不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到一个地方又去讲讲。折腾了好几次,最后说你甭参加了,这个东西不好办嘛。因此,我的看法,43家学校谁愿意参加就参加。第44个呢,我们就尽可能不参加了,就是你不要来了,以后再有机会了。
郑老师,您能不能简单的展望一下,未来网格做好以后,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您用两句话或者几句话来表达一下。教育类的网格会不会对比其他的一些公共计算体系产生一些示范性的作用?
郑纬民:我想如果我们第二期做完以后,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肯定会起很好的作用,你想想看,我计算机专业有新的博士生,原来去找文章,我这个学生来,我一般问他,他不是做高性能计算嘛,你说说看哪五个杂志是我们最好的杂志?哪三个会议是我们最好的?我跟你说,大家多数都不知道,哪五个杂志,哪三个会议最好,我说这个都说不出来,你说怎么过日子?但是这件事情怎么去找,对他来说也很难。现在,我们把这个都列了一大堆了,当然有些工具、文章,尽可能的多,都很容易找到。还有,我提供机器,有些问题就可以上去算,原来有的学校就没法算,没机器的啊。因此,我觉得对教学、科研也好,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