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已经用10行Python代码展现了Hello AI World强大而且简便的物件检测识别能力,虽然大部分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深度学习的三大推理识别(图像分类、物件检测、语义分割),但是在整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功臣功能,那就是videoSource()与videoOutput()这两个专司输入与输出的接口。
如果你认为这两个功能只是简单地负责数据接收与显示的话,这就大大浪费了项目作者的心血结晶,因此我们在进入本项目另外两个深度学习推理应用之前,先要把这两个幕后功臣的内涵展现出来,因为这与后面的应用息息相关。
本文先就videoSource()这个功能进行说明。
有经验的开发人员都清楚,输入源的种类十分多样,并且格式非常繁琐,其中还包括图像的颜色空间(color space)变化,要全部集成在一个函数中去调用,已经是非常高难度的事情了,如果这个函数还能为我们集成Jetson的编解码芯片的调用,以及将许多非常图像处理的计算交由CUDA核去计算,这就是一个值得我们为之欢呼的功能了。
videoSource()功能是项目作者一个集大成的作品,具备以下特点:
这样一列出来,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这一功能的强大呢?由于集成这么多特点,可以使代码的调用变得异常简单,而且完全发挥Jetson Nano 2GB的硬件计算资源,兼具“易用”与“高效”两个极端的特色。接下来我们就用几个简单的代码,带着大家体验一下这个工具的用法。
现在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用openCV建立CSI摄像头对象的代码,如下:
1 |
cameraCsi = cv2.VideoCapture( "nvarguscamerasrc sensor-id=0 ! " "video/x-raw(memory:NVMM), width=(int)1280, height=(int)720, " "format=(string)NV12, framerate=(fraction)60/1 ! " "nvvidconv flip-method=0 ! " "video/x-raw, width=(int)1280, height=(int)720, format=(string)BGRx ! " "videoconvert ! video/x-raw, format=(string)BGR ! appsink" ) |
这种调用是非常艰涩而且容易出错的,对大部分初学者来说的确比较痛苦,导致很多人一开始都不愿意使用性能较好、功耗较低的CSI摄像头。但是在videoSource()这里,只需要简单填入 ”csi://0” 就能创建。
在前面“10lines.py”代码中,已经提供了CSI摄像头、USB摄像头,以及视频文件的调用方式,事实上类似的方法也适用于RTP/RTSP视频流以及图像文件作为输入源。
然而这里面增加一个对“文件夹”的支持,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不过在“图像分类”、”物件识别“与“语义分割”的应用中,都有很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是针对“众多独立图像”的推理,如果每次都只能一张一张的读入然后识别,就会显得十分没效率。
下面将“10lines.py”做简单的修改,以jetson-inferencet提供的图像文件为例,让大家体验一下这个功能的好处:
import jetson.utils input = jetson.utils.videoSource("source") output = jetson.utils.videoOutput("detection")
import jetson.inference net = jetson.inference.detectNet("ssd-mobilenet-v2", threshold=0.5)
while output.IsStreaming(): img = input.Capture() detections = net.Detect(img) output.Render(img) |
上面代码中,将输入源与输出标的设为两个不同的目录,执行之前先将这个代码复制到~/jetson-inference/data/images/去,并且为source目录添加一些图片。完整的执行指令如下:
1 2 3 4 5 |
|
这样就会开始从source目录读入图像文件,执行物件识别推理后,将结果输出到detection目录中(如下图)。
这里之所以不选择输出到显示器,是因为显示的过程太快,没法在显示器上暂留,所以输出到另一个目录存成图片,会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执行完成后,进入detection目录中,可以浏览到如下图的输出结果。
最后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调用NVDEC硬解码器的时机,前面提到videoSourec()会自动根据输入源的类型,去调用合适的解码器,不过这部分细节在作者的使用文档中并没有讲解,只能靠不断地尝试。
要检查解码器的启动与否,我们可以使用一开始教大家的jetson-stats检测工具,打开之后关注左下角“NVDEC”的变化,大部分时候都是处于[OFF],但当我们的输入源是视频文件、RTP/RTSP这三种类型时,“NVDEC”后面会出现主频的变化(如下图),表示这时候已经被启动。
本文有条理地将videoSource()的重要特色进行了说明,就是为了后面执行其他推理识别应用时会使用到,也希望能让读者学会更多的用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