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体验了”10行Python代码的威力”,可以明显感觉到 ”Hello AI World”的内容绝非一般应用的“Hello World”那么简单。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更换模型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当然,这个项目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它非常有效地利用了“预训练模型”!事实上,在深度学习应用过程中,“训练模型”是需要耗费相当大量的时间与计算资源的,这个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非常高,因此想要让初学者轻松上手,就必须提供“最简单”、“最有效”的入门方式,“支持预训练模型”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看一下上一篇“10lines.py”里的第5行代码:
5 |
net = jetson.inference.detectNet("ssd-mobilenet-v2", threshold=0.5) |
我们只要将粗体底线的“ssd-mobilenet-v2”部分进行置换,就能调用不同的预训练模型,去改变您想要检测的类型结果。这些预训练模型的来源主要有二:
在前面“项目安装”一文中,执行过程的“Download Models”部分就是下载这些预训练模型以及所需要的配套文件,下载脚步会将这些文件放置到对应的路径中,并且在C++主代码内已经做好设置。这是本文所要说明的内容。
这个部分由于牵涉更多的设定,因此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说明。本系统已建立的模型列表如下图:
上面的模型,都是由NVIDIA为大家用高性能级别的GPU服务器,耗费数天时间所训练出来的模型,效果与质量都是很好的。前面三种都是以91类的COCO数据集训练出来的物件检测模型,三种模型直接的差异主要在性能与置信度之间。后面7种模型都是“单类”模型,它们均只能识别一种物件,我们可以对同一个视频去改变不同的模型,看看输出的结果如何,就能清楚“更换模型去改变功能”这句话的意思。
上表中与代码有关系的是第二行“CLI argument”,也就是我们只要将前面指令中的粗体底线(“ssd-mobilenet-v2”)进行置换,例如调用ped-100这个模型,就只能检测“pedestrians (行人)”这类物件,请将模型代码部分改成“pednet”,如此第5行内容就变成:
5 |
net = jetson.inference.detectNet("pednet", threshold=0.5) |
如果只想检测“dog(狗)”的话,就将模型代号改为“coco-dog”,去调用DetectNet-COCO-Dog这个预训练的模型,代码如下:
5 |
net = jetson.inference.detectNet("coco-dog", threshold=0.5) |
这么轻松的方式,就能改变调用的模型,去得到不同的结果。
为了更有效地体验不同模型的识别效果,我们用视频文件作为输入源,就更容易感受到它们之间差异,这里用系统自带的 /usr/share/visionworks/sources/data/pedestrians.mp4作为输入源,以此将10lines.py代码修改成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
import jetson.utils input = jetson.utils.videoSource( "/usr/share/visionworks/sources/data/pedestrians.mp4") output = jetson.utils.videoOutput("display://0")
import jetson.inference net = jetson.inference.detectNet("pednet", threshold=0.5)
while output.IsStreaming(): img = input.Capture() detections = net.Detect(img) output.Render(img) output.SetStatus("Performance {:.0f}FPS".format(net.GetNetworkFPS())) |
|
|
(使用ped-100模型,只检测出“Pededtrians(行人)”物件)
(使用DetectNet-COCO-Dog模型,只检测出 “Dog(狗)” 物件)
如何,是不是很简单呢?请自行尝试更换其他的模型,当然也可以将输入源改成摄像头,用你周遭的物体来试试效果。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预训练好的模型,以系统预设的SSD-Mobilenet-v2为例,主要文件存放在
~/jetson-inference/data/networks/SSD-Mobilenet-v2里面,浏览一下里面的内容:
1 |
|
可以看到以下的列表:
第一个“ssd_coco_labels.txt”存放着这个模型的类别名称,您可以打开看看。
第二个“ssd_mobilenet_v2_coco.uff”就是预训练好的模型文件,附加文件名为.uff的通常是Tensorflow训练的模型,再转换过来的中间格式。
第三个文件的末尾附加名“.GPU.FP16.engine”代表是TensorRT所建立的加速引擎,支持GPU的FP16格式。
如果检查ped-100模型的话,会看到不一样的内容,执行以下指令:
1 |
|
可以看到以下的列表,这样的内容肯定就是由Caffe框架训练出来的模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