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数据中心运营商,可能会优先考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可靠性、能源效率和最佳布局,但你也可能忽略了和服务器相关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数据中心噪声排放。
事实上,虽然服务器产生的噪音似乎不是一个主要问题,但如果员工是在靠近服务器机架的地方工作,那么可能就会成为一大问题了。
让我们看看为什么服务器噪音可能成为数据中心的一个问题,以及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持服务器安静。
是什么导致服务器噪音大?
服务器和服务器机房的噪音水平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有很大差异:
由于存在这些变化因素,所有说服务器机房总是很吵的结论是错误的。然而总体来看,服务器机房往往是噪音很大的,根据Sensear的研究,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内的平均噪音水平为92 dB(A),比地铁稍微安静一些,略高于OSHA定义的工人长期接触的安全噪音水平。
服务器机房噪音是个问题吗?
现在,如果你的数据中心基本上是自动化的,并且很少有人在服务器附近工作,那么吵闹的服务器机房可能不是个问题,并且也没有理由投资于那些能够保持服务器安静的措施。
但很多服务器机房内有人是很常见。那些经常需要更新或者需要定期维护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往往有更多的技术人员在服务器机房内长时间工作。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服务器机房位于同时设有办公空间的设施内,使附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服务器发出的噪音中。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减少服务器噪音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这将改善员工的体验,同时还有助于确保遵守要求雇主保持合理噪音水平的工作场所法规。
降低数据中心噪音的策略
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服务器安静并不是那么困难或成本高昂,以下就是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采取的可行措施以抑制服务器机房的噪音。
更换风扇
制造商在服务器上安装的风扇可能不是最安静的。使用更静音的风扇是减少服务器噪音的一个相对便宜且简单的方法。
调整风扇设置
服务器还可以默认配置为以高于必要的级别运行风扇。理想情况下,风扇应该配置为仅当服务器的热量输出增加时速度才会增加。这样,风扇就不会在不必要时产生噪音了。
一些服务器制造商提供了实用的程序来控制风扇设置,还有一些适用于大多数硬件的第三方风扇控制软件。
更新散热器
更换效率较低的散热器(用于传递CPU等服务器组件的多余热量)也可以降低噪音水平。散热器的效率越高,风扇或者其他冷却系统的工作量就越少。
用更安静的冷却系统替换风扇
在可行的情况下,用液体冷却系统取代风扇冷却是降低服务器噪音的一种高效的方法,但缺点是液体冷却成本更高,因此如果最优先考虑的是更静音的服务器,这种方法可能才具有经济意义。
隔离服务器机架的噪音
在服务器机架上添加绝缘材料和空气密封剂是另一种相对便宜且简单的降噪方法,还有助于防止泵入服务器机架的冷空气在冷却设备之前泄漏,从而提高冷却系统效率。
服务器机房墙壁隔音
如果的首要任务是减少从服务器机房泄漏到邻近空间的声音,而不是使服务器机房本身更安静的话,那么在服务器机房墙壁内部或表面安装隔音材料可以减少噪音的传递。
此外,在服务器机房墙壁上安装吸音材料可以减少服务器发出的噪音的回声效应,从而降低服务器机房内部的噪音水平。
结论:更静音的服务器意味着更好的数据中心
对于大多数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减少服务器噪音排放可能不是第一要务。但是,一旦你优化了运营的其他方面例如能源消耗,投资降低服务器噪音(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特别困难或昂贵)就是提高员工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且,很多降低服务器噪音的措施还可以带来提高服务器效率的额外好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